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丨回形针

回形针PaperClip

你的当代生活说明书。14小时前

「鲜榨果汁,营养。」

「沙拉是食物本味,当然健康。」

「多喝酸奶,多吃麦片,没什么不好。」

这样的言论,你一天会听到多少次?你每天的伙食,有多少是这样安排的?这些你认为健康的吃法,真的健康吗?

长期高糖高热量的饮食习惯早已被证实损害身心,当代青年在「吃」这件事上相对更加克制和讲究,甚至发展出多个流派。今天,我们就「糖」这个东西,辨一辨你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饮食误区。

首先,什么是糖?

从狭义上讲,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依照单糖单元的数量可分为单糖、二糖、寡糖和多糖。其中多糖就包括淀粉、糖原和膳食纤维。

也就是说,不光红糖白糖,你在最常接触的米饭面条等主食、水果、牛奶里,都能找到糖类,这些是人们最容易忽视而过多摄取的食物。

纪录片《蜜糖的秘密》(That Sugar Film)就披露过现代人陷入糖类误区的事实。导演拿自己做实验,每天食用大众普遍认可的健康饮食,比如酸奶、麦片、鲜榨果汁……

60 天后,他受不了了。

腹部堆积起明显的内脏脂肪,体重不减反而增加了 8.5 千克;血液检查显示甘油三酯即肝功数值也呈现较坏的变化;

同时,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不对劲,比如更想要吃糖,可在吃完糖后又会感觉十分疲惫,进而导致烦躁、注意力下降。如此循环,这一症状是典型的「糖瘾」现象。

回到日常。吃完一份大碗宽面再加上一份肉夹馍、选择清淡饮食而光喝白粥、用酸奶作为饭后甜点、不吃饭而疯狂摄入水果……这些做法都是在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不仅不利于营养摄取,反而会加重对身体的负担。

糖类是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的?

在糖类的几种基本形式中,能够被身体消化吸收的主要是食物中的果糖、葡萄糖等单糖。

进入身体后,大多数的糖类在小肠中发生反应,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单糖,被肠壁的毛细血管吸收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其中葡萄糖在进行全身的运输后,最终在肾脏被重吸收,期间为大脑、肌肉等提供能量。它能被快速吸收,是形成血糖的唯一糖类。

换言之,平时可以分解成葡萄糖的食物会影响我们的血糖水平,即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也被称为升糖指数。高 GI 食物令身体血糖迅速升高,是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的食物摄入来源。

而果糖不形成血糖,主要是被肝脏吸收。不像葡萄糖能够提供能量及饱腹感,饥饿时靠甜品、水果和饮料提供能量是不太可能的,这类果糖只会运输到肝脏成为产生脂肪的预备军。

当过多摄入糖类,因没有充足的酶与之结合,它们开始游离于身体,直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些早期糖基化产物。此时若有适当的运动量或许可以帮助消化。

但如果没有,接着他们会形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且不可逆,这一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糖化反应。

糖化反应有多常见?烧成深褐色的红烧肉表面、烤成香味酥脆的面包表面等都是糖化反应的结果,反映在人身上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皮肤。

脸上主要有两种蛋白质,一种是胶原蛋白起填充作用,另一种是弹性蛋白起弹性作用,这两种蛋白产生糖化反应会使得充盈度减少、弹性张力下降导致皮肤老化,另外 AGEs 还会促进黑色素细胞的生成,形成色斑。

此外,肥胖、易犯困、思绪无法集中、器官损伤、各种慢性病可能开始出现......因此最需要控制的正是身体无法消化而堆积的游离糖。

游离糖通常指添加到食品中的单糖和二糖,以及蜂蜜、纯果汁、浓缩果汁和食品工业常用的各类糖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这部分糖的每日摄入量最好在 25 g 以下。符合我们人类机制的糖类摄入应该是:

减少游离糖摄入      

游离糖的摄入自然是越少越好,能不吃则不吃。比如天然蜂蜜,含糖量可达 75%,小小一勺大概吃下约 15 g 糖。比如红糖水,舒缓痛经的可能只是热水,红糖的加入反而会导致过多的摄入。

精加工的糖类注意摄取量      

精加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再次增加很多添加糖,以麦片为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燕麦为主的麦片,另外一种是小麦、玉米、大米等为主要谷物,并添加水果、坚果等成分。仔细观察配料表,就能发现后者可能比前者要含更多添加糖。

远离不需咀嚼的糖类      

一类不需咀嚼的糖类常常隐蔽在我们的餐桌上——各类蘸料。照烧酱、芝麻酱、花生酱、千岛酱、果酱等各种五花八门的蘸酱,一份健康沙拉可以被小小一勺酱毁于一旦,或许可以换成油醋汁等低热量酱料。

水果直接吃      

水果中主要是果糖和膳食纤维,直接吃可以提供一定的饱腹感,提醒你不过度食用。而一旦榨成汁可能需要 3~4 个水果才能凑齐一杯,导致含糖量可能超过 20 g。将水果作为主食,则会有大量果糖开始游离在肝脏附近,逐渐成为脂肪,毕竟水果品鉴师的肉不是白长的。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短期体重减轻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但要注意,这不等于禁碳水,碳水化合物作为提供身体绝大部分能量的重要物质,是不可以轻易断掉的。

这可能让你联想到当下时新的生酮饮食——提倡高脂肪、适量蛋白加上低碳水,主要原理是运用脂肪作为身体燃料来替代碳水化合物为身体供能。但这一饮食方法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体质的不同、对食物的严格要求也抬高了门槛,如果自己贸然尝试,很容易产生副作用而影响身体健康。

不过,这些道理可能你早就知道了,只是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

(0)

相关推荐

  •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生命的物质基础 脂类 脂类是人体需要的重要营养素之一,供给机体所需的能量.提供机体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是人体细胞组织的组成成分.人体每天需摄取一定量脂类物质,但摄入过多可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 ...

  • 减少碳水能减脂?

    碳水化合物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是减重与减脂的大敌,也是许多研究人员不断争论的话题,尤其在"碳水化合物对于人体到底是否健康"这一问题上各执一词. 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所需,必须不断消耗从外界 ...

  • 碳水化合物:充满争议的营养素

    碳水化合物,位列三大营养物质之首,是身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被很多健身者亲切地称为"碳水".碳水化合物的命名来源于它的化学成分--碳元素(C).氢元素(H)和氧元素(O)," ...

  • 每日科技名词|糖

    糖 saccharide,sugar 又称:碳水化合物 定义:(1)简单糖类的统称.经水解仅能得到单糖类分子.由单糖聚合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寡糖,包括二糖.三糖等,几十个或更多单糖聚合成多糖.(2)通常是 ...

  • 糖化反应到底有多危险丨回形针

    「抗糖化」也许是当代青年最火热的养生话题.在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上,我们能看到种种新颖又令人困惑的观点和建议: 糖化反应是导致你衰老的直接原因? 少吃或不吃糖就能让皮肤变好? 吃抗糖丸.用抗糖化妆品可以 ...

  • 吃糖到底有什么问题

    「鲜榨果汁,营养.」 「沙拉是食物本味,当然健康.」 「多喝酸奶,多吃麦片,没什么不好.」 这样的言论,你一天会听到多少次?你每天的伙食,有多少是这样安排的?这些你认为健康的吃法,真的健康吗? 长期高 ...

  • 中国人吃糖路上的辛酸史丨风物简史

    丨如果生活太苦,你就加点糖丨 - 风物君语 - 三月不减肥 四月徒伤悲 五月伴侣没 六月没人追 ...... 说,有多少人现在在减肥? 为了瘦一点,这不吃,那不吃 甜食更是碰都不敢碰 巧克力?No! ...

  • 延年增寿,到底要少吃肉还是少吃糖

    心脑血管疾病是任何发达国家发病率第一的疾病,也是目前中老年人的最大致死原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低密度胆固醇.高尿酸.高BMI指数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确实是一种可预防可控 ...

  • 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吗?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糖?望你早知为好

    一天刚进办公室就听到小李在和她妈妈通电话,反复强调不让她妈妈吃糖,于是我好奇地问了一嘴,老人家想吃糖就吃呗,为什么不让吃?小李说,你不知道呀,吃糖多了会得糖尿病的,我妈上次体检发现血糖有点高了,所以得 ...

  • 20排行榜丨NO.12 最不容易得糖尿病的人都有这些特点,不吃糖并不是关键因素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罗晓 苏州音昱水中天养生中心营养师/悉尼大学营养学硕士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 专业擅长:内分泌学,食品科学,公共卫生营养学 营养学是人与食 ...

  • 少吃糖,皮肤好,到底少吃哪些糖?

    听说吃糖太多会加速衰老,不少女性不仅与糖制品绝缘,甚至连主食也戒掉了.想要皮肤好,如何做到理性控糖呢? 控糖关键在于控制添加糖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杜冬梅指出,要想抗衰老,最好的办法是控糖,减少糖的摄入 ...

  • 新刊导读丨OMG!酵母菌吃糖=馒头变胖?

    向各位飞船用户报告:<锋绘>4月刊已经发出去了,相信这周末大家会陆续收到新鲜出炉的杂志. 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提前领略4月下刊的精彩内容,找到看绘本故事的新角度.新视野,从细节品味温情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