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抱团”中,三个现象值得注意!
将欲用之,必先弃之;
将欲弱之,必先强之;
将欲兴之,必先废之;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世间之事,妙就妙在,一个这样的因,却会得到一个那样的果;
这种变换循环之规律,历经万世变迁而不破。
股市博弈亦如此。
新年伊始,第一周里,市场连续逼空收阳,与之对应的却是,每日下跌家数的增大,一度出现4分之3下跌,指数照样能够收阳的极端现象。
也有人调侃此现象为“股灾式牛市”。
调侃归调侃,从节后一周的市场表现来看,有几个现象值得注意:
一.市场并不缺资金。
2020年里,市场自7月以后的震荡过程中,一路萎缩的资金成交量级,使得很多人都一再感叹市场缺资金。
新年节后第一周,沪市成交换手2.66万亿元,超过了自2020年8月14日以来的21个周里最大周成交的换手量级。深市第一周成交换手3.28万亿元,也是超过了前面21周的最大成交换手量级。特别是,一周里,每个交易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额都保持在1.1万亿元之上水平。
这说明,市场并不缺资金。只是大量的资金都被高市值行业龙头个股“虹吸”,形成非常典型的资金集中博弈现象。(有人称之为“抱团”)
这种“抱团”现象的出现,与目前市场监管政策导向和新型博弈手法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有些人很痛恨这种“资金抱团”现象,因为,他所持有的品种并不在其列;
有些人喜欢这种“资金抱团”现象,因为,他的持有其列的品种,不断带来丰厚的利润。
位置不同,自然看法不同。
但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资金抱团”现象?
任何市场里的中流砥柱,都应该是围绕着优质的、成长的、具有远大前程的公司标的而进行的循环性博弈。
但这种优质是动态的,成长也是动态的,
当优而偏低时,其利最丰;当优而偏高时,其利最薄。
也就是说,从市场博弈的角度看,
很多优质股,必然会从“质优而偏低”被资金推高到“质优而偏高”后,造成厚利变薄利。这是必然的!
任何资金来市场均是趋利的,利厚而来,利薄而去。
这是正常的博弈之举。
因此,当这些“资金抱团”的优质龙头品种,估值被推高+技术面出现高顶信号+资金出现松动时,优质股也会陷入回撤和震荡中。
如果,你手中的品种,是有拳头产品+优质成长性的。下一个,被“资金抱团”的也许就是你手中的持仓品种。
这一点,在2021年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清醒认识。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大前提:市场并不缺资金。
既然市场不缺资金,那么,机会的产生,就必然会是循环的,分批的,只是你先还是我先的问题。
当然,你持有的品种,如果只有技术面的机会,而没有与基本面的机会产生共振,那么,可能只会存在一些游动性资金来捧一把的机会。
这也说明了,市场的主流资金群体,将形成合力,在2021年里,一波、一波的把具有“优质、成长、(市值)偏低”特点的品种,从“质优而偏低”推升到“质优而偏高”。
有人在研究这些资金是内资还是外资?
问题是,无论是什么资金,他们的博弈观点已经形成了统一,而这种统一,在资金量级的“抱团”下,其威力很大。
那么,作为市场博弈中的一份子,在这种现象没有改变之前,
不是陷于抱怨,而是应该发现其中的博弈机会,利用好他们。是为上策!
二.同板块、同题材,分化明显。
这个现象,从去年开始,就在市场中出现,但由于市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区间震荡过程中,因此,这种现象表现的并不是很明显。
随着现在市场指数一路逼空上行,这种现象更加明显起来。
首先,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利好,却只催生出同板块、同题材中的几只个强势品种来。
这不仅仅是各路资金发掘品种观点一致这么单纯。
而是体现着一个共同的观点-------要做就做龙头,要抢就抢最强。
否则,宁愿放弃而去关注其它的博弈机会。
为什么这种观点会出奇的一致呢?
一个,不可否认,几乎如何一个板块,或题材中,都会存在着优劣品种。择优汰劣,已经成为大资金群体博弈时对规避潜在风险的统一认识。
低而不优的品种,其公司本身就缺乏闪光点,而且,还很容易陷入一些纠葛、保命中。仅仅依赖价低,只会吸引游兵散勇。已经很难吸引到大军团资金的青睐。
一个,一个板块,或一个题材中的龙头品种,必然是在其独有市场中,占据着举重轻重的市场地位公司,“拳头产品”的市场话语权高,市场利润源稳定,发展空间(从国内拓展到全球)大。不仅仅是内资对这些龙头(头部)公司成长性看好;外资进入后,更是站在全球市场的角度上,进行全球资本格局的战略布局。这也带出了另一个问题-----未来一些年里,资本市场里,同板块、同题材中的上市公司之间,出现重新、并购的情况可能会不断出现,特别是,和同行产品重复率高,而市场竞争力小、盈利利润获取率小的公司,被同行龙头公司重组、并购。
再一个,是隐性的,随着我国开放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经济在全球疫情中率先恢复,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在全球各种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这种地位,不是一句话,而是具备着真金白银博弈机会的市场地位。
可以预见,疫情后时代发展中,全球各个大大小小的行业、细分行业里,中国将会诞生一大批世界级的公司来。
特别是,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上市公司中的“拳头产品”,其市场正在不断拓展到全球市场中。
所以,有些公司的这种优势,在外资眼里,看的不一定是业绩来衡量,而是全球市场战略的市场潜力高低来衡量的。因此,我们市场中的一些优质成长公司被内、外资金共同看好,其战略背景即是如此。
还有一个,就是注册制的深远影响。
注册制的推展,市场品种的增加,必然不断在稀释着市场里的资金群体影响力。
而同时,市场里出现大浪淘沙现象,也是必然的。
大浪淘沙的最大影响,就是会加强对各行业、各题材中龙头(头部)公司对博弈资金的吸引里。
因为,被大浪淘掉的公司,在博弈的圈子里,就是博弈风险的代名词------比如,其走向退市,或被市场资金边缘化。
还有市场一些交易规则的影响,也很直接。
比如,已经有人士在去年就讲了,T+0也可能在蓝筹股群体中率先推展。而蓝筹股中,本就是优质、龙头(头部)公司扎堆的地方。
市场各路资金,自然趋之若鹜。
因为,做优质公司,不但博弈风险小,盈利确定性高,关键是能够符合政策发展路径,博弈环境的风险最小。
三.警惕“质优而偏高”个股出现交易性风险。
新年第一周,两市指数均突破了2020年里的指数高点,创出新高。
沪指最高冲击到3588点,突破了2018年2月时的3587点高点(也是当年下跌“挖大坑”的坑沿)。因此,沪指在时隔36个月之后,从“坑里”爬出了头。这个现象,在技术上很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市场未来的空间被打开了。
但是,指数未来的空间打开,并不意味着市场就会信马由缰,一路狂奔。
比如,近期一批优质股不断创新高,市值也一再升高,但这其中,隐含着的风险也越来越明显。
首先,市值越高,价格的推升能量,就要越来越大,“庞大的体格”,是很费资金的。
因此,资金推动庞大市值的动力,必然会随着盈利空间的缩小而衰减。
再者,市价越高,其技术面的顶背离现象,在这一大批优质+大市值的个股,普遍出现。
而顶背离现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资金的推动力量出现了衰减。
关键是,这种顶背离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日级上,在周级、月级这些大级别周期上都成批的出现,
这就说明,无论你基本面再优秀,其在市场上的炒作,已经出现了偏高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均与资金推动价格的力量衰减有密切关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衰减呢?
大资金并不愚钝,都是很敏感的,必然是有些资金群体,已经率先在做分批锁利的工作了,才会在技术面上出现这些信号。
“抱团资金”看似强大,但其最大的弱点,就是敏感性很强,风险意识很重。
因此,一旦其中出现了“聪明者”,率先锁利就自然成为首选。
锁利高位“质优而偏高”品种,反手布局“质优而偏低”品种,就是自然的结果。
这种情况,已经在周四、周五盘中开始出现了,而下周里,这种情况,可能会愈加明显起来。
因此,从现在开始,要警惕一批高价、高市值的“质优而偏高”品种,陆陆续续出现交易性风险。
而市场指数也可能受其影响,转而再次进入震荡中。
可能有些人,一听到“市场震荡”就哀叹市场又没什么机会了。
不能这么看。
从去年的震荡中,至少应该明白一点:在市场震荡中,才是其它个股和题材的机会活跃期。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崛起的主流,依然会是有“拳头产品”的“质优而偏低”品种。
这些品种将会是“资金抱团”的新一轮目标。
新的“资金抱团”目标,还是两个主流:
一个,与老百姓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龙头、或细分龙头公司。
一个,与创新科技拳头产品有关的龙头、或细分龙头公司。
此类公司,目前有很多其市值还徘徊在1、2百亿元的水平,具备比较大的市场增值潜力。
问题是,市场每当进行这种切换时,都会经历一次“阵痛”。
但个人认为,这种“阵痛”,会由于市场资金量级放大,而变得“短促”。
因为,资金的承受力量增强了;市场的承受力自然也会增强。
四.技术分析:
(附图)
从四个市场指数的60分级上看,短线这一波攻击,强度很高。
可以看到,四个市场的60分级上2148通道,已经开始出现“八爪线”迹象。
同时,MACD指标也都出现了高位死叉现象。
但是,由于短线这一波攻击的强度高,其支撑攻击的级别目前是在15分级上的。
因此,虽然,60分级上2148通道出现了“八爪线”+指标高位拐头死叉动作。
但攻击能量的衰减,要从15分级上,传导到60分级上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比如,目前60分级上,MACD指标还只是一个单顶,指数短时间里,震荡一下,还存在再冲新高的条件。
当60分级上出现“顶背离”现象时,才有可能结束这一波的攻击。
而日级上,短线指数在沿着5日线“贴线攻击”,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攻击动作。
在指数没有出现“脱线”或者510通道出现“八爪线”之前,
指数还可以继续攻击。
因此,下周里,市场的强势还将延续。而很多下跌的个股,存在探出低点扭转的机会。
指数虽然可能会在“抱团资金”进行仓位切换时,出现一些震荡,但震荡之后,市场指数还会再创新高的几率很高。
只是在下周,当临近周末时,需要提高警惕,市场越热络,越要注意控制一下仓位(以“循环交易”模式做)。
有些人,短线手中持仓不涨反跌,有些恐慌。
除了甄别一下持仓个股有没有“拳头产品”,是否是“质优而偏低”品种?
另外,也要明白一点-----现在2021年才刚开年,今年里的很多博弈机会,才开始要展开。
与其“慌乱埋怨”,不如“静待时机,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