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立皇后也是一门技术活,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的后宫秘辛
唐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在废立皇后这件事上很明显比其他朝代谨慎许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祖孙几代皇帝都经历过这件事,他们也正好代表着四种不同的废立皇后的情况。
李渊模式
李渊的正妻窦氏与他典型的模范夫妻,据说非常恩爱,生了四子一女,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平阳公主。不过很可惜的是,在隋朝大业年间窦氏就过世了,年仅45岁,没能看到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建立起来的大唐。
也正因为这个遗憾,李渊不仅追封窦氏为皇后,而且在位期间不再立后,可见其对窦氏感情之深。不过从嫡庶继承规则来说,如果李渊立了新皇后,那新皇后的儿子也可以称之为嫡子,拥有皇位的继承权,这肯定是李建成、李世民所不允许的。所以李渊为了避免皇位继承问题出现纠纷,不立新后是很明智的选择。
李世民模式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也非常恩爱,从小就青梅竹马。在长孙皇后死后甚至在宫中建了一座瞭望台,方便他眺望长孙皇后的陵墓,寄托思念之情。
不过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最宠幸的女人变成了杨妃。因为喜爱,李世民一度想立她为后。但这个杨妃出身不简单,是隋炀帝的女儿,血统比较特殊,招来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大臣的一致反对。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的大舅哥,凌烟阁排名第一的功臣,当朝宰相,不论是势力,还是影响力都不可小觑。
而另外一方面,长孙皇后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已经成年,且还有另外两个嫡子李泰、李治,李世民考虑到立后可能会导致杨妃的儿子吴王李恪由庶子转为嫡子,从而介入到皇位继承的问题当中去,所以便作罢,贞观年间未再立皇后。
李治模式
李治的第一任皇后是王氏,出身太原王氏,属于“五姓七望”之一,天下名门之女。但是这门亲事是他的姑奶奶(是李治的爷爷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给介绍的,并非他喜欢的。而且当时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他等同于一个傀儡,处处受到掣肘,他一直想摆脱控制。然后再加上他与武则天的地下恋情升温,便萌生出了废掉王皇后、重新立武则天为后,即“废王立武”的想法。
因为不喜欢王皇后,王皇后自然也不可能会有一子半女,这便成了李治废后的第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便是武则天在后台运作,利用迷信事件陷害王皇后。
不过此举还是遭到了舅舅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一时间陷入了僵局。但好在徐茂功一句“这个是陛下的家事,外人无权过问”堵住了众人的嘴,最终顺利地废掉了王皇后。然后他立武则天为新后,夫妻俩开始对长孙无忌展开了反击,最终结束了门阀政治。
不过王皇后被武则天折磨,并做成“人彘”,李治竟然能袖手旁观,可见其对王皇后的感情之淡薄。
李治是属于出于政治目的废立皇后,与爷爷李渊追封爱妻予以荣耀、父亲李世民为避免继承纠纷而放弃的情况不同。
李隆基模式
相比于爷爷李治,孙子李隆基要更渣得多。唐玄宗李隆基的结发妻子王氏也是出身太原王氏,名门之女,且王氏家族帮助其斗倒韦后一党立有大功。但李隆基却压根不喜欢王皇后,他喜欢的人是武惠妃——武则天的侄孙女,武三思的侄女。
李隆基与还是少女的武惠妃早年在宫中便认识了,地下恋情一直存在。也因为武惠妃是最爱,李隆基自打登基以来,一直在琢磨着怎么废掉王皇后,立武惠妃为新后。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位王皇后也是因为无子与迷信事件被废掉的。更可怕的事情是,王皇后被废后不到三个月就死了,基本可以断定是被暗杀了,凶手是谁可想而知。
但废立皇后这件事,李隆基没他爷爷李治运气好,他只做成了一半,另一半没做成。宰相张九龄联合了所有的大臣一起反对他立武惠妃为新皇后,原因无他,武惠妃与武则天相似之处太多了。李隆基贵为天子,也无法反驳大臣们的意见,导致终其一生都未再立后。
李隆基出于个人喜好废立皇后,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与前面三位祖先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总结
从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四位唐朝皇帝废立皇后的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拥有至高权利的皇帝,也无法与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对抗,没办法自由选择皇后的人选,可见封建思想对整个时代影响之深。
不过从废立皇后这项技术活我们也不难看出,初唐与中唐的统治者很重视大臣们的意见,乐于受到他们进谏规劝,这也是大唐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