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经典用经方:防己黄芪汤可减肥、治狐臭、腋窝多汗,值得学习|甘草|风湿|大枣|白术

30岁未婚妇女,为治疗狐臭而来院。听其主诉,从14岁起,即开始腋下出汗,自己感到其臭气难闻。经皮肤科治疗不愈,并说此病做手术亦徒劳,甚为悲观,拒绝结婚。患者肌肤洁白,肥胖,皮肤肌肉松软,虚胖,面颊潮红似苹果。初诊时2月下旬余寒虽烈,但从其厚毛衣上一看就知道必定濡湿变色。脱掉上衣,有数条汗液从腋窝流出。冬夏皆如此,夏季更重,不敢到人前。其他自觉症有全身倦怠、动悸不眠、肩酸痛、下半身冷、喝牛乳不久变胖等。

《金匮要略》: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上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匕,加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以腰以下如冰,后坐被中,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补气固表,健脾行水消肿,为君药;以防己祛风行水,与黄芪相配,补气利水作用增强,且利水而不伤正,为臣药;

佐以白术健脾胜湿,与黄芪相配,益气固表之力更大;使以甘草培土和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药配用,表虚得固,风湿得除,脾气健运,水道通利,则表虚水肿、风湿之证自愈。

本方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而设。益气固表与扶风行水除湿并投。本方所治风水或风湿,乃由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之间所致。

表虚不固,则汗出恶风;水湿停滞肌腠,则身体重着;苔白脉浮,为风邪在表之象。风邪在外,法当汗解,但其人表虚,若强汗之,必重伤其表,反招风邪,表虚当固,单纯固表,则风邪不除,水湿不去,因此,必须益气固表与祛风行水并用。

方中以防己祛风行水;黄芪益气固表,且能行水消肿,两者配伍,祛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且又行水气,而共为君药。臣以白术补气健脾祛湿,与黄芪为伍则益气固表之力增,与防己相配则祛湿行水之功倍。使以甘草,培土和中,调和药性。煎加姜、枣为佐,解表行水,调和营卫。诸药相合,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效,使风邪得除,表气得固,脾气健旺,水湿运化,于是风水、风湿之表虚证悉得痊愈

加减化裁:若兼喘者,加麻黄以宣肺平喘;腹痛肝脾不和者,加芍药以柔肝理脾;冲气上逆者,加桂枝以平冲降逆;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加茯苓、泽泻以利水退肿。

禁忌:若水湿壅盛肿甚者,非本方所宜。风邪在表,自当解外,外不解则邪不去,而湿不消;欲解其外,卫又不固时,不可过发其汗,且须益气固表。

又一例:,王XX,女性,52岁,北京半导体器件四厂工人,1982年6月26日初诊。

患者自幼体胖,从1976年开始,体重增加过快。午后下肢困乏,口不渴,食欲一般,无明显饥饿感,大便正常,夜尿较多(每晚3次),右足后跟疼痛,舌质红苔白,脉缓弱。内脏检查无特殊发现,下肢Ⅰ度可凹性水肿。身高161.5cm,体重98kg,腹围120cm。尿常规阴性,血三脂、血糖、谷丙转氨酶升高,心电图不正常(见表一)。

中医辨证:脾肺气虚,不能运化水湿,升清降浊,通调水道,加以肾气不足,不能主水,致体内水液出入失衡,流溢肌肤,而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乃拟益气健脾之剂为先;佐清热疏导药品治之。

处方:黄芪30克,防己12克,白术10克,甘草4克,生姜10克,大枣3枚,草决明20克,黄芩10克。

每日煎服一剂,连服三十剂。

同年8月14日来诊:服药后体重减轻1.5kg,腹围缩小4cm,但夜尿未减少,下肢仍浮肿,足跟疼痛如前。口微苦,食欲尚可。舌淡苔薄白兼微黄,脉濡缓。证属肾脏精气不足,上焦余热仍盛。拟前方加黄精18克煎服,同时增用六味地黄丸,每日早、晚各服10克,以补肾利水。

同年10月16日来诊:继服8月14日方62剂,较初诊时体重减轻6.5kg,腹围减小6cm。小便量增加,夜尿减少至每晚1次,下肢浮肿消失,足跟疼痛已除,口不苦,体力有所恢复。自觉裤腰变大,用线折缝二寸,仍有宽松之感。舌质淡,苔白薄,脉濡缓。治疗后血液生化指标及心电图复查,较治疗前显著好转(见表一):

〔表一〕王xx血液生化及心电图治疗前后比较表:

自此以后,患者因爱人病重,未再坚持服药。至1983年3月初来诊,体重、腰围较82年10月无大变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