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霸业!战国初期的魏国到底有多强?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三个大夫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从此魏国、赵国、韩国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历史上称之为“三晋”。
这个魏斯就是魏文侯(公元前445年—前396年在位),他在位的五十年里,任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吴起为将,震服四方,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当时魏国向西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向北攻灭了中山国,向东打败齐国大军,向南多次打败楚国,在中原横行一时!魏惠王时,魏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毁灭韩国申不害变法成果,要不是齐国的齐威王搅局,魏国几乎可以凭借以一己之力攻灭赵国和韩国。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那时的魏国到底有多强。
“三家分晋”以后,本来三家关系不怎么好,都有联合一家吞并另一家的想法,然后又有点投鼠忌器,迟迟难以付诸行动,最后在魏文侯的倡议下,三家停止内斗,相约联合向外发展。由于魏国的东面是韩国,北面是赵国,魏文侯首先把目光对准了西面的秦国。从公元前419年开始,魏国对秦国发动了数次大规模战争,很快就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还在河西地区设置了西河郡,任吴起为郡守,稳固了魏国对河西地区的统治。河西被占后,秦国门户大开,举国震恐,无奈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战斗力超强,秦国只能在洛水沿岸修筑防御工事,阻止魏国继续西进。
赵国由于地处北面,经常为北方狄族所苦,发展较为缓慢,其东面的中山国(由游牧民族建立)还一度进攻赵国,赵国抵挡不住只得向魏国求助。魏文侯在稳定了所占秦国河西之地后,便帮助赵国进攻中山国,在魏将乐羊(乐毅的先祖)的出色指挥下,魏国很快就攻灭了中山国。为治理经常发生叛乱的中山国,魏文侯任命太子击(后来的魏武侯)为新的中山国君、李悝为相、乐羊为将,迅速稳定了中山国的局势。
公元前405年,赵国和齐国发生矛盾,齐国发兵进攻赵国,赵国又请求魏国出兵相助,魏文侯便联合三晋与齐军大战一场,杀得齐军大败。之后三晋联军继续向东大举进攻齐国,一直攻到了齐国的长城,齐国田和被迫割地求和。
韩国南面的郑国和宋国是其发展的绊脚石,在韩国的请求下,三晋屡屡出兵郑、宋,而郑、宋一直是楚国拉拢的对象,这样三晋就和楚国之间发生了利益冲突。此后,三晋与楚国连续大战,楚国大败,三晋占领了楚国在中原的大片土地。
虽然三晋经常联合出兵,但毕竟魏国是主心骨,因此大部分利益为魏国所得,赵国和韩国面临出力没好处的窘境,三晋由此又逐渐走向分裂。魏惠王在位时,魏国攻打赵国,一度攻下邯郸,赵国几乎被攻灭,幸好齐威王及时出手相助(桂陵之战生擒魏国主将庞涓)。几年后,魏国又攻打韩国,韩国申不害变法所练八万新军损失殆尽,关键时刻又是齐威王出手相助(马陵之战全歼魏武卒十万人),才使得韩国不至于灭亡。即便如此,魏国的中原霸主之位还是稳稳当当,只不过后来秦国商鞅变法成功,迫于齐、秦迅速崛起的压力,魏惠王与齐威王妥协,两人在“徐州相王”平分了东方的霸权。
魏国强大如此,关键靠的还是人才!魏文侯相当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他亲自拜孔子的弟子子夏为老师,还聘请子夏的弟子公羊高、谷梁赤、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为教授创立了当时著名的“西河学派”,使得天下士子归心魏国,而魏国也不负众望培养出了当世十之七八的大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李悝、翟璜、吴起、乐羊、西门豹、魏成、商鞅、孙膑、张仪、乐毅、范睢等等。只可惜后来魏武侯不用吴起,魏惠王不用商鞅,导致魏国人才严重流失,其国力很快被秦国、齐国、楚国超越。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假设孙膑、商鞅、张仪、范睢等人,哪怕是其中一人在魏国能够受到重用,天下鹿死谁手,未可知也!由于篇幅有限,下次将具体介绍魏国的衰落,有兴趣的可以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