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四庭八柱分析,帮你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袁绍失败原因

袁绍是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家里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全国,妥妥的“官二代”。开始的时候他本人也很争气,在董卓进京后,先出走洛阳,阻止“反董运动”,自己做了盟主。之后更是跟盟友不断摩擦,把地盘扩大。先后攻灭了韩馥、公孙瓒等人,吞并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地,成为北方最大的军阀,与曹操一争天下。袁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战败,从此再也无法抗衡曹操了,之后他死了,曹操逐渐打败他的三个儿子与外甥,地盘也全部被曹操收回。

袁绍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会用人。河北四庭八柱便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四庭主要是指的是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分别是张郃、高览、颜良、文丑;八柱指的是袁绍帐下的八位谋士,分别是沮授、田丰、郭图、审配、许攸、逢纪、荀谌、辛评。本文将通过对河北四庭八柱等袁绍帐下大将与谋士的分析,来详细说明这一点。

河北四庭解析

河北四庭指的是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在后世文学作品中,比较推崇说他们是袁绍帐下最强的四员猛将,但其实不止,在他们之前还有一员叫鞠义的大将,这个鞠义是袁绍击败韩馥、公孙瓒的关键人物,而且还曾救过袁绍。对于前期的袁绍,是极其重要的。应该来说,从战绩上鞠义是强于河北四庭柱的,尤其是比前期的张郃强。但是鞠义死得却比较惨,因为功高震主,可能会对袁绍不客气,受到袁绍猜忌被杀。这充分说明了袁绍这人,其实是镇不住这等厉害的大将的。

颜良、文丑虽然是河北四庭之一,但这里要提醒大家一下,颜良与文丑这两个出名的大将,在正史中其实是袁绍的先锋将领,跟张郃、高览比起来,其实地位要低那么一级的。颜良、文丑之所以会给人以四庭柱最强的两位的错觉,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演义里被我们的关二爷(关羽)斩杀过。正史中颜良确实是关羽斩杀的,但文丑只是可能是关羽斩杀的,但也可能徐晃跟关羽一起杀的,也可能关羽不曾参加过斩杀文丑的战役。作为袁绍的先锋将军,他们的战斗力其实算比较强的,但他们的性格却不行。正史中颜良、文丑被荀彧评价为有勇无谋的将领,不足为虑。颜良被关羽斩杀,很直接的原因是他沉不住气,冒进才被杀的;而文丑的部队军纪不行,放任手下去抢曹军的辎重,结果中计,军心大乱,自己也被杀了。这样看来颜良、文丑是不适合作先锋的,反倒更适合去统领袁绍的护卫军。根据这点,差不多可以说明袁绍用人没有用到恰当的位置。

张郃、高览其实才是中后期袁绍真正的大将,但这二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投降了曹操,原因是袁绍连连失误,又不听劝,贻误战机。尤其是曹操火烧乌巢的时候,袁绍做了分兵的决定,命令一支去截杀曹操,另外一支由张郃、高览去打曹营。但张郃认为曹营很稳固,毕竟很难打,但袁绍不听。这个时候其实最重要的是全力截杀曹操,擒贼擒王,袁绍犯了兵家大忌。结果曹操回来,快到曹营,张郃、高览又气又怕,气的是袁绍不听劝告,不采纳好的意见,导致他们失望;怕的是曹操,因为他们意识到了曹操的厉害之处,用兵如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于是他们所幸都双双投降了曹操,可见袁绍用人失败。

不过在之后高览在史书中没怎么出现过,倒是张郃大放光彩,甚至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排名第二、第三左右,仅次于张辽。张郃能打战,甚至诸葛亮都忌惮他,可见一斑。如此顶级将才,袁绍不能重用,可惜可惜。

鞠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袁绍帐下最能打的几员大将,可能就鞠义、张郃能排上一流。但一个受到猜忌,不能让他心服口服,另外一个,有好主意袁绍却不采纳,白白浪费了他们的才能。在武将的使用上,袁绍是十分失败的。

河北八柱解析

同样地河北八柱也是后人总结出来的,(沮授、田丰、郭图、审配、许攸、逢纪、荀谌、辛评),但也是分层次的,有些可以说是顶级谋士,有的有点才能但其实很菜,有些则真的是凑数的。

排第一最厉害的恐怕要算沮授了,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甚至曹操都说,如果得到沮授,天下就平定了。这不是商业吹嘘,而是沮授是有真材实料的。首先沮授是给袁绍提出迎接汉献帝的人,但是袁绍不听,袁绍觉得有汉献帝在身边自己发号施令不方便。但实际上曹操是给他打脸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什么不方便的。后面袁绍后悔了,想去偷汉献帝,却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袁绍当初听沮授的,就没曹操什么事情了。可见沮授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谋士,才能不一般。

不仅如此,沮授也是提出建议袁绍分立诸子的人。但是这个袁绍就是不听,留下了隐患,导致了后面袁家分裂的局面。袁绍死后,冀州在三儿子袁尚手上掌握着,青州在大儿子袁谭手上掌握着,幽州在二儿子袁熙手上掌握着,并州在外甥高幹手上掌握着,他们经常互相攻伐,不团结。在互相内耗的过程中,被曹操逐一消灭。沮授应该是认识到分封制的缺点的人,这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远见。

在曹操在打吕布、陶谦、吕布、刘备等大小军阀的过程中,沮授建议早点对曹操摊牌,但是袁绍不听。后面沮授提出派精兵骚扰曹操的后方,让曹操不能安心发展生产,但袁绍也不采纳。如此便放任曹操逐渐壮大,最终成了袁绍的掘墓人。

在官渡之战爆发的时候,著名的缓进战术,亦是谋士沮授第一个提出来的,可是啊袁绍就是不采纳。但这也说明在军事上,沮授也是颇为在行的一个谋士。

你看,沮授是不是能比肩郭嘉、诸葛亮之类一流的谋士?只是可惜,跟了一个糊涂的主公,英雄无用武之地。沮授在袁绍战败后被曹操抓到,但也很有气节,拒绝投降。虽然曹操没有直接杀他,仍旧想降服他,但沮授还是想回到袁家身边,事情败露不得已被杀。袁绍有沮授这顶级谋士不能用,曹操需要沮授却不降,导致了沮授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但这丝毫是掩盖不了他的光辉。

排第二的要算田丰,应该来说是这八位谋士中,资历最老的,谋略也极其高明的。田丰是沮授之后建议过袁绍把汉献帝偷过来的人,但袁绍一样没采纳这个计谋。官渡之战前夕,曹操打刘备,田丰建议袁绍偷袭曹操后方,袁绍借口小儿子生病也没采纳。曹操打败了刘备,这时候袁绍又后悔了想去偷汉献帝,但田丰建议不要,因为曹操已经排除了北方的大部分威胁不好打,这时应当打持久战,可惜袁绍又不听,决议大军进犯。

田丰这人非常正直,敢于直言犯谏。也因此一次次得罪了袁绍,被袁绍抓到牢里。官渡之战袁绍败了,袁绍又借口田丰耻笑他,把他给杀了。

袁绍不能听取谋士的谏言也就罢了,但也没有容忍之心,忠奸不分,实在愚蠢。

至于其他谋士,其实都达不到沮授、田丰这种级别,但二流、三流的也是有的。

郭图这个算是狗头军师,官渡之战在曹操火烧乌巢之后,偷袭曹营的建议就是他出的。张郃、高览投降也有部分原因是在他身上,因为他想把过错赖在张郃、高览身上。后面他站在袁谭一边,跟着被灭。

许攸算有点小聪明,但不忠于袁绍,火烧乌巢就是他出的主意。不过这人有点自私自利,而且口出狂言,得罪曹操被杀。

审配是袁绍心腹,跟袁绍要比其他人亲近。可惜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贡献,后面站在袁尚一边,被曹操攻杀。兵败被俘,但很有气节,不投降。

逢纪也是袁绍心腹,但就是他进的谗言导致袁绍杀田丰的。他后来也是站在袁尚一边,下场也不好,被袁谭杀了。

荀谌据说是荀彧的哥哥或者弟弟,主要贡献是游说韩馥把地盘让给袁绍,其他的事迹史料记载不详。

辛评跟郭图一样也是站在袁谭这边的,也是挑拨袁谭、袁尚兄弟互相攻伐的人之一。辛评结局因为弟弟降曹,被袁谭猜忌,被政敌审配杀害全家,下场很惨。

河北八柱除了沮授、田丰,其他的谋士都不怎么强,都没达到战略级别;就算审配跟许攸有点小聪明,其他的要么品德不行,要么短见,贡献太少。不过如果他们能一起合作,加起来也是一股可观的战力的智囊团。只是袁绍最强的谋士他不用,偏偏爱听二三流或者不入流的谋士的馊主意,而且还给袁家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袁绍是没有管理人才的能力的。

袁绍有一定的威望,能聚拢大量的人才,但仅仅是靠他的家庭背景。袁绍不善于用这些人才,又没有服这些人才的德,好的意见每每不能采纳,也难怪袁绍最终会失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