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厨房

No.1  小说集《厨房》(日本)

“强烈的感受性所产生的苦恼与孤独,有其令人几近难以忍受的一个侧面。尽管如此,只要活着,人生就毫无阻滞地滑向前,而这无疑并非一桩怎么坏的事。即使际遇坎坷,也不是没有可能巧加利用,让自己活得有趣有味。为此,最好丢弃天真,保持骄傲,学会冷静。通过或多或少的努力,人们一定能够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

——吉本芭娜娜

新年的第一本书是一本轻简的小说集,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厨房》。这本书是作者二十岁出头时的成名作,并成为她的代表作品。

书中收录了三个故事,准确地说是两个,前两篇是《厨房》的上下篇,第三篇《月影》是一个独立故事。

故事中的几个人物,都处于生命的剧变中,亲人、挚爱离世,活着的他们心怀悲伤,需要一份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

书的后记中,吉本芭娜娜写到,“人不可能永远和挚爱的人相聚在一起,无论多么美妙的事情都会成为过去,无论多么深切的悲哀也会消逝,一如时光的流逝……透过多样的微妙的感受方式,单纯、纯粹地描绘记录这大千世界的美好,这就是我一以贯之的唯一主题”。

书中对人物的心理、情感有丰富的描述,写出人复杂多面、矛盾交织的情感,很多无明的念头,以及一些半明半暗的时刻——

感到温暖幸福时,会“发自内心感谢不知是否存在的神灵”。

也会祈祷说,“上帝,请保佑我活下去……”。

而另外一些时候,是巨大怀疑,“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到底有没有上帝啊?”

——一如平凡普通的每个人的经历。

作者有着明亮的相信,所以这两个故事虽是悲伤的经历,但都结束在指向更好生活的转折。

我一度感觉自己在读的是有点神话色彩的故事:《厨房》中的少女美影被几乎陌生的好心人收留,《月影》中的女孩在每日晨跑的河边遇到如精灵般的另一个女孩。际遇太离奇。

神话故事的光明是有点虚无的光明。《月影》即是如此。它有一种心诚则灵的缥缈感。

《厨房》则更结实些,它像是在土壤里扎了根,一点点生长起来的故事——可能是对于人物情感的把握足够细腻吧,心意的摇摆逐渐稳定下来、清晰起来。也或者,围绕的对象厨房,本身就是真实的存在,人物在食物的陪伴下有了真实的连接。

“其实道路总是定好的,是由每天的呼吸、眼神、日复一日的岁月自然而然决定了的。这绝非宿命论。于是才有了现在的我,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在房顶的水洼里,在数九严寒中,守着盖浇饭躺在地上遥望夜空。这一切,细细回味,都是那么顺理成章。”

我的小厨房,日常

《厨房》是偶遇。在书架上一看到,便毫不犹豫地“据为己有”。一是因为之前吉本芭娜娜的《雏菊人生》,留下美好印象。二是因为对厨房有着特别的爱,食物慰藉心灵——大概因为做着食物有类似建造什么的创造感吧——写厨房的故事很想读读看。

关于厨房,土耳其作家爱诗乐·沛克写了一本书,《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围绕着舒芙蕾这款不太容易做成功的点心,讲了悲欢各异的三段式故事。心情好或不好的时候,故事中的主人公会到厨房中去,制作舒芙蕾。中文版的图书编辑很有心,在书中加了小折页,专门介绍舒芙蕾的制作方法。

关于做饭,一位早逝的日本妈妈有一本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食物与身体息息相关,亦关系心灵。

关于厨房、关于食物的故事还会不断上演吧。

我的小厨房,去年春色

“这个世界上,我想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厨房。

无论它在哪里,式样如何,只要是厨房,是做饭的地方,我就不会感到难过。可能的话,最好功能齐备、使用方便、备有好多块干爽整洁的抹布,还有洁白的瓷砖熠熠生辉。

即便是一间邋遢得不行的厨房,我也难抑喜爱之情。”

—— 独立小楼 ——

用一砖一瓦,建起自己的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