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死后,有人用她身上一物发了财,方法一般人想不到

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小字玉奴,寿王李瑁的媳妇,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媳,后来又成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老婆,总之,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女人。

而之所以完美,就跟她漂亮有关,普通人一白遮百丑,杨贵妃呢,与普通人不同,就因为漂亮的缘故,不但遮住了她的狐臭,还遮住了她的德行。

致使千秋,也别说千秋,即便是当时,也有人忘记了她尴尬的身份 ,忘记了她如何迷惑唐玄宗李隆基,如何纵容杨国忠、安禄山。

如何安史之乱,流亡途中还纵情享乐,沉湎艺术,致使马嵬坡前,三军不发,诸多含辛茹苦,风餐露宿乃至于饥肠辘辘的将士聚拢起来,非要唐玄宗李隆基给好端端的江山,居然给治理的糜烂不堪给个说法。

万般无奈,唐玄宗李隆基归罪于杨国忠,不成,再归罪于杨贵妃,事已至此,如北宋乐史之《长恨歌传》等古籍中所说,诀别之际,杨贵妃幡然悔悟,乞容礼佛。

恳求唐玄宗李隆基饶她一命,放她青灯古佛,忏悔一生。

唐玄宗李隆基能答应吗?

答应,三军将士怎么办?没有办法,又不忍见杨贵妃死在眼前,遂命高力士,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最终勒死在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因青山有幸埋忠骨的缘故,梨树也因为占了名人的光而可爱起来,从此,树不是树,花不是花,但凡下点雨,就会有人吟诵什么“梨花一枝春带雨”。

不通风月并且懵懂无知的梨树为什么会那么可爱,据传就与沾染了杨贵妃的芳魂有关。

但凡美人,活着的时候赞誉冰肌玉骨,死掉以后也要哀叹一声芳魂婉转,仿佛她们骨子里都带着点香气。

然而,死了就是死了,四十二章经有云,有尊者欲讨好佛祖,遂搜集一批美女献上,佛祖云:革囊众秽,而来何为。

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因为不管是美人还是丑人,归根到底都是人,既然是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怎么负责,做错了事,必须得付出代价,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杨贵妃为了自己的过错,尝到了严重的后果,虽然,哀求唐玄宗李隆基的时候或者十分可怜,然而,可怜有什么用?

倘若学成唐朝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或者朱元璋的马大脚,再或者,西汉汉文帝的老婆窦漪房,又怎么会沦落到马嵬坡前乞容礼佛而不得呢。

无他,种恶因得恶果而已。

但就有人无视这个道理,从而还对杨贵妃盲目的崇拜着,爱慕着,盲目的崇拜并且爱慕该怎么办?

所谓清风抚山岗,明月照大江,机会来了,自然会有人利用,当时,就有人利用这种盲目的崇拜以及爱慕,从而发了大财,实现了人生小目标 ,并且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且,这个人还是个老太太,聪明的老太太。

事实上,古人与今人有什么区别呢?

除了服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思想上还有点局限,其余,本性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说,今人其实就是古人的重复,这句话是有点道理的,远的不说,从这个老太太身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她的办法得有多么高明,简直令后人叹为观止,因为即便放在现在,这种方法都不过时。

老太太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宋朝大书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记》当中说:杨太真死于马嵬,有媪得其锦袜一只,观者百钱。

什么意思?

杨贵妃死掉以后,有位老太太,在树下捡到一只杨贵妃留下的臭袜子,她怎么知道是杨贵妃的臭袜子呢?

唐朝,老百姓虽然也穿袜子,但质地有很大区别,普通人,麻布、帛、熟皮,只有贵族才使用锦。

杨贵妃死掉不久,老太太就能在梨树之下捡到一只锦袜,看那尺寸,闻那味道,不是杨贵妃还有谁的呢,总不会是高力士吧。

且不说太监穿不穿袜子,即便穿,哼,总之呢, 老太太认定,这就是杨贵妃的袜子,是杨贵妃袜子怎么办?

待叛乱平息,社会安定之后,便打出杨贵妃的招牌,号称得到了一件杨贵妃的文物,所以,准备办一场有偿展览。

但凡有打算看一眼的,需花费一百个大子儿,当然,一百个大子儿仅限于看,如果打算摸一把,那价钱必须得另算。

现代人好奇,也很有些人喜欢捧名人的臭脚,据说某人的一件内裤就能拍出几千万高价。

拍卖者要这内裤干嘛,估摸着不是拿回去自己穿,现代人如此,古人也是如此,一个小小的名人都能卖个几千万,如今,那是小小的名人吗?

杨贵妃啊,现在都还有人为之惋惜并且难过的杨贵妃。

人家亲自穿过的袜子,看一眼才一百个大子儿,摸一把另算,这什么情况,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大甩卖,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啊。

没这店怎么办?

日子太平了,自然要搞点花边的东西,从而给自己个儿的人生找点乐趣,于是呢,便观者如堵。

大把大把的闲人花钱欣赏,或赋诗,或合影,或欢喜,或流涕,或装君子,或当小人,总之,就把老太太的展览馆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变成集市之后呢,他们不知获得怎样的满足,但老太太,可是得到了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居然实现了发家致富的目标。

所谓:杨贵妃死后,有人用她的袜子发了财,方法一般人还想不到。

什么方法,利用名人效应收智商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就这么聪明,这方法,一般人能想到吗。

所谓如今我家窗前月,当年也曾照古人,说的大约就是这个道理吧。

参考资料:《旧唐书》、《长恨歌传》、《图画见闻记》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