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课】艺术史学家常青领读:百年中国文物流散简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文物更是源远流长,自石器时代至明清,历朝历代创造了无数的文物艺术品。
可是,你见过下方动图中这些文物艺术品吗?
它是敦煌藏经洞的唐代引路菩萨绢画、莫高窟第328窟的唐代彩塑供养菩萨像、莫高窟第111窟的宋代彩塑菩萨像……
它是新疆吐鲁番柏兹克里克石窟的壁画、图土舒克出土的泥塑像、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漆舍利函……
它是黑水城出土的西夏藏传风格药师佛唐卡、清宫旧藏嵌宝时钟……
这些熟悉的画面中正是中国历代文物艺术品中的佳作,它们向我们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但如今,这些珍贵的文物没有任何一件属于我们,它们散布在世界各地。更为悲哀的是,和它们一样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竟有近千万件之多。
这是一段中国文物流散的血泪史。故事的开始要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领域里,兴起的去遥远的东方探险的热潮说起。
西方的探险家们认为,在古代贯通欧亚的丝绸之路上蕴藏着巨大的古代文化宝藏。于是,他们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片东方的神秘国土,开启了他们的寻宝之旅……
左:1924年,山中商会在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盗宝
右上左:1908年,法国的伯希和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
右上右:1907年,德国的格伦威德尔在新疆克孜尔石窟
右下:1924年,华尔纳从莫高窟第328窟搬走唐代菩萨像
斯文赫定、格伦威德尔、斯坦因、伯希和、大谷光瑞、奥登堡、柯兹洛夫、华尔纳、山中定次郎……相继踏上前往中国寻宝的征程。
1900年,斯文赫定寻找古代楼兰
他们穿行在寂寞荒凉、杳无人迹的沙漠之中,
挖开被厚厚的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的佛寺,
攀悬在无人问津的山崖间的石窟寺之中,
为寻得散布在西北丝路上的古老宝藏,
个个大显身手,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敦煌文书、楼兰古国、精绝古城、西夏黑水城、克孜尔石窟、天龙山石窟、龙门石窟……无一幸免。
莫高窟第320窟被盗壁画虚拟复原,视频来源:敦煌研究院公众号
时至今日,已有近千万件中国文物流往外国的大小博物馆与个人收藏之中。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
这些发生在近一百多年的文物流散的故事,无疑是一部中国文物的血泪史。为了厘清这段“中国文物流浪的血泪史”,梳理流失海外的中国精品文物的保存现状及艺术价值,艺旅文化联合艺术史学家常青老师,用30余讲“海外流失文物系列”大课,为你分别讲述:
10+位活跃在西北丝路上的“探险者”寻宝事迹;
20+座藏有海量中国文物的顶级博物馆;
300+件散落海外中国精品文物的解读;
本次上架的课程为“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系列大课的第一个专栏——“百年中国文物流散简史”,这一专栏,我们将通过外国探险家们与古董商的“探险与盗宝”经历,来讲述近百年来,中国文物的流散的历史背景及故事。
常    青
大学教授,佛教艺术史学家,北大考古系硕士,师从宿白先生学习中国佛教考古。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博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博士后。华盛顿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和美国国家美术馆高级访问学者、佛罗里达州立博物馆等从事研究及策展工作。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参加过商周汉墓、唐长安城遗址、南宋临安城遗址、邺城建筑遗址等八次考古发掘。调查研究过中国和印度的重要石窟寺、寺院、佛塔,出版佛教艺术专著十种、合著四种、专业论文80余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