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华县石堤河(二坝)保卫战!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石堤河保卫战
作者 郭玉贤
华县侯坊公社地处渭河沿线,是南山支流石堤河的流经地域,历年来都是陕西、渭南、华县的防汛重点地带。1975年秋雨连绵,渭河和石堤河河水同时暴涨,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县里派干部下乡督战,公社干部群众日夜值班,分段守护着分配的防汛地段。
2018年的石堤河铺背后段 宋朝峰摄
那时候渭河沿线的各公社为了保护自己的农田,在大坝之内地界交接处都修有小围堤(又称二坝),侯坊、辛庄、下庙公社交界处亦然。当时已是9月下旬,连绵的秋雨使天气变得寒冷,河水更是刺骨之寒。
一天早晨,我踏着泥泞道路,沿河堤和大坝寻查汛情,走到辛庄与侯坊的小围堤时,大吃一惊,小围堤以西的辛庄农田是汪洋一片,侯坊这边庄稼还完好,我看见了公社干部张运来、刘玉贵、付甲申、王世忠、郑金小等人,站在辛庄小围堤地界齐腰深的水里,有的在围堤边打木桩,有的拉草袋,有的压树梢,来来往往地在水里拼博,封堵一段快要决口的围堤。这段围堤如果决口,顷刻之间水就会冲过来,侯坊公社的农田必淹无疑。为了不使更多的农田遭淹,这些公社干部站在齐腰的冷水里,互相呼应,固堤堵口,他们个个脸色紫青,打着牙拼博,浑身哆嗦发抖。看到这一场景,刹那间我的眼睛湿润了,立即派人快速给他们拿来了暖身的白酒和充饥的馒头。由于他们及时抢险,小围堤终于没有决口,保住了即将收获的庄稼。后来,我常常回忆当时惊险的场景,这是多么好的干部啊!正是他们在最基层的工作中舍身为公,勤奋工作,才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化解了一个一个的矛盾,支持我这当时从政经验不足的基层领导完成使命。我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我从他们身上吸取了力量,增强了任职的信心。
又有一天的早晨,经过一夜的巡查我回公社吃饭,刚走到门口,有一个护堤员从南迎面向我跑来,他上气不接下气拦住我说:“郭书记,石堤河弥家段西岸有裂缝,很可能要出问题。那个年代里,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两条腿,通信工具是面对面的口头交流,道路不是水泥和柏油,下雨天土路泥泞,不能骑自行车,只能靠两条腿。听到护堤员的报告,我和随行人员转身就跑步赶往险情堤岸,然后沿斜坡向下寻查,下行约两米时,我们三人同时感觉脚下堤岸下陷,说时迟那时快,两个年轻人李清才、侯老虎反应特别灵敏,左右各抓我一只胳膊,大步急跑把我揪向河堤,我的双脚完全腾空。三人刚刚落脚在河堤顶,脚下的半边河堤哗啦一声塌了下去,二十多米长的半拉子河堤被滚滚急流冲走。霎时间,这段残缺河堤成为险段,大有被急流冲垮之势,如果冲垮,不但石堤河水淹没农田,更有危险的是将会造成渭河水倒流,从决口冲入农田,这样造成的灾情不堪设想。紧急关头,贾家书记贾仲文,刘家书记何克俭分别带领群众扑通扑通跳下险段水中,河水淹没了他们半个身子,他们人靠人、手挽手组成人墙,挡住了急流冲击的残缺堤岸,同时指挥防洪群众在他们身后打桩,压草袋,挂树梢,加厚险段堤岸。经过几个小时的抢险奋战,终于防止了河堤险段的坍塌,使河堤没有决口,农田没有遭淹,百姓没有撤离,人员没有伤亡。我眼前的这些干部和群众用自己奋不顾身的精神战胜了洪水,避免了灾难,还在危急时,果断出手,救我于危难,这一永生难忘的历险记,使我深受教育,我又一次感悟了群众心灵的圣洁和力量的伟大,我从心底里敬佩他们,感谢他们。
又是一天中午,我到王里渡堤段去巡查,刚走到侯坊桥上,有个护堤员告诉我说:石堤河岸的北齐段堤下有冒水泡的现象,我加紧脚步赶到冒水泡处,正好王里渡的书记齐文连带着几个人也赶到这里,他们带领群众,在冒水周围扩大范围挖坑,然后一个一个地把草袋子往坑里压,文连说:冒水地方是老鼠洞,水从洞中向出蹿,说明洞周围河堤已有部分泡软,如果不挖开堵死,洞就会越来越大,造成河堤坍塌而决口。经过十几个人的紧张奋战,鼠洞终于被严严实实地堵死了。一件小事,但又是群众的智慧丰富了我抗洪抢险的实践知识。
这一年的防汛,我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身体没有靠近过床板,因不分昼夜地现场指挥,我的嗓子急性发炎,多少天几乎发不出点声来,和人交流只能是“啊啊”地用手打哑语,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水灾危险,如剑悬头,抗洪保田,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当时第一要责。说老实话,我也想休息,想美美睡一觉,但放心不下啊,干部群众英勇抗洪的情景和精神激励着我,鼓舞着我,我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他们共同战斗,他们是我从政力量的源泉!
原文来源:《华县老干部回忆录》
原文作者:郭玉贤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0)

相关推荐

  • “黄河情” 征文 | 黄先生论道 | 作者:张义敏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散文|| 守望灌河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守望灌河 文||棉花糖 我安居的小城,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响水".她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这里河海交汇,因水而丰.灌水跌荡訇鸣,潮涨潮落数里之外能闻水响,故而得名. ...

  • 亲情顾事: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 焦鹏 2007年3月9日清晨,父亲因为癌症并发症在青湖镇青新村去世,终年六十四岁:早晨,看见父亲躺在床上,就好象是睡着似的,我真的不相信,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我们!我的泪忍不住的往下流,生死离 ...

  • 【梅园秋语·文化中国】柯大成:守护鄱阳湖||主播:李芹---第708期

     守护鄱阳湖 今年盛夏时节的一个周末,应鄱阳湖畔星子县老同事邀约,我和老伴随同几位原县里班子成员一道故地重游.星子县地处庐山山南鄱阳湖畔,占尽了湖山之美,现已撤县设市为庐山市所在地.那天我们一行直接到 ...

  • 堤岸水电站沉井防洪

    堤岸水电站沉井防洪 作者:屈习生    工作单位:无任职单位     通讯居住地址:陕西省咸阳市咸兴东路7号陕广生活小区   邮编:712099 摘要:之所以历史上没有用河堤蓄水发电的水电站的记录,原 ...

  • 长篇小说《远日》第一章

    紧挨着省城边上的县城,地理位置虽然不错,却显得很不起眼.县城里的房屋不多,杂乱无章,显然是没有规划过,呈现着一种自然分布的状态,低矮的房子既无层次,也不整齐,有点像北方的一些集镇.平时最热闹的地方当数 ...

  • 【十三字】溪花堤草

    [十三字]溪花堤草 文/冯斌一鄂 水漫堤岸花满溪草影低竹荫浓 [诗/古风] 水漫堤岸花满溪,岸花满溪草影低. 溪草影低竹荫浓,低竹荫浓水漫堤. [之文]站在竹林深处,岸花溪草之间,心生无限感慨.每个人 ...

  • 我在华县石堤河巡查,刚站过的河堤哗啦一声塌下去二十多米!

    <流年光影>第三辑:潜心政务 作者 郭玉贤 为政渊源 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只有一份1962年渭南师范毕业的中专文凭.丈夫以农为主,患病半生.双方的家族及亲属,均系农民家庭,没有任何官方的社会 ...

  • 上世纪中后期华县罗纹河流域村庄素描

    乡愁,少华山下(四) 作者 郝庆年 从渭河岸边远眺南山,可见嵯峨的群峰间有一峰峻秀挺拔,犹如一柄青剑,高指蓝天.这就是著名的少华山.山中森林茂密,飞瀑如练,奇石嶙峋,巌穴幽冥.现已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

  • 华州区石堤河上的天桥!

    石堤河 华州区南山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 在此河上有一座桥 当地人称之为[天桥] 天桥的东边是杏林镇白村.原741厂生产厂区 天桥的西边是瓜坡镇姚郝村.516部队军事禁区 这座桥何时修建不得而知 但我从小 ...

  • 华州石堤河往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石堤河情思 作者 王智强         我家的屋后有一条河--石堤河.        石堤河她伴随我出生,看着我成长,直到1972年12月18日我参军入伍. ...

  • ​“03•8”华县石堤河西堤保卫战

    邮箱:3125136050@qq.com "03·8"抗洪救灾追忆 口述 胡 江 整理 孙 晨 2003年8月26日下午一点,华县防讯指挥办在新华饭店二楼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迎战渭 ...

  • 一九六八年,我第一次进华县石堤峪惊心动魄的打柴经历!

    邮箱:3125136050@qq.com 第一次上山打柴 作者 杨国超    在物质极其困难的一九六八年,学校停课,工厂停工,煤矿停产.老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没有煤烧,人们做饭就成了大问题.为了解 ...

  • 上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华县人写给儿子的信被刊载在《共进》期刊上!

    邮箱:3125136050@qq.com <共进>半月刊编辑杜松寿与他的评论文章 作者 杜明科   <共进>半月刊是由陕西旅京学生杨钟健.刘天章.魏野畴.李子洲.刘含初.杨明轩 ...

  • 华县解放初年城区素描——(二)文化底蕴

    解放初年华县城忆(二) 作者 郝庆年 (接上)胡氏饭店西边是一条南北巷道通往县城南门,巷内住着二.三十户人家.巷道东面有一个基督教堂,是个有点西洋气息的去处,每星期天县境内许多教徒都赶来礼拜.我村有个 ...

  • 一支早熄的蜡烛(二) ——王平凡在华县的最后两年时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支早熄的蜡烛(二) --华县县委书记王平凡 作者 邵拉雄 蜡烛曾以自己全部光亮无私奉献, 人们常因蜡烛的熄灭而伤感, 对于一支早熄的蜡烛, 谁不深感痛惜和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