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庆伟|元态品咂:纵逸俊迈 清劲舒放——张雨行书《题张彦辅画诗帖卷》赏读

读元代书法史,总是绕不开赵孟頫。黄惇先生在他的著述中特别辟有“赵派”书家群一个章节,其中就有张雨。仔细研究一下,发现张雨的人生经历似乎有些与众不同。
张雨(1283—1350),旧名泽之,字伯雨,一名天雨,后易名雨。元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的家学渊源深厚,从小打下了深厚的文学书法功底。20岁时,决然离弃妻子为道士。其《墓志铭》里说出了原因:“雨性狷介,常眇视流俗,悒悒思古道,知弗能与人俯仰,遂挺身戴黄冠为道士。”张雨的时代注定了他无法用科举的方式进入上层,但他却凭借超凡的诗书才能,遍识京师重臣名家,表现出极为强盛的出仕之心。60岁时,结识了杨维桢后,便引为诗书知己,思想行为转变极大,意志消沉颓废,纵情声色,忘却了为道的清静苦修。从张雨的这些履历不难看出,他走的不是一般“寻常之路”。说穿了,他至死也舍弃不了世俗的名利诱惑。楚默先生这样评价张雨:“论清高,张雨不如倪云林,论狂放,不及杨维桢。他半隐半俗,亦道亦儒,也是一个性格、灵魂分裂的悲剧式的人物。”
《题张彦辅画诗帖卷》(见附图)为行书,纸本,纵29.3厘米、横148.5厘米。凡26行,计159字。这是张雨在张彦辅画上题的自作诗二首。张彦辅,号六一,居北京,善画山水。与倪云林、王蒙等均有交往,杭州灵隐寺僧。根据书风推断,这是张雨晚年的作品。
张雨30岁时,在杭州得以拜识赵孟頫。对这位青年道士,赵孟頫非常赏识,称赞道:“昔陶弘景得道华阳,是为华阳外史,今子得道句曲,其必继陶后。”茅山为古句曲地,张雨遂取号为“句曲外史”。张雨始入松雪之室学书,明李日华有这样的记载:“张伯雨书性极高,人言其请益赵魏公,公授以李泰和《云麾将军碑》,书顿进,日益雄迈。余以为魏公平日学泰和得其舒放雍容,而伯雨独得其神骏,所以不同。”可见,天资聪慧的张雨,在赵孟頫的点拨之后,书法有了质的飞跃。也有记载说张雨生平慕米芾为人,故其言语行止皆效法。把老米当偶像,在当下,这就不算什么稀奇的事了。
欣赏《题张彦辅画诗帖卷》,感觉张雨书法受赵字以及李北海风格的影响不多,或者只是他早期的一个基础而已。张雨的字,无论是小楷、大字行楷、行书,都感觉特别有灵性,极富才情,这件手卷也是如此,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杨维桢对其书风深刻的影响,既有诗人的浪漫气息,也有快马入阵的奔突感。强烈的节奏,让人会生出一种“现代感”,很适合当代人的审美。有人会问,这是不是就不“古”了呢?其实,“古”与“新”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书家求古,讲究笔笔有出处,笔笔有法度,这是继承,这正是赵孟頫讲的“复古”,讲究用笔的“千古不易”。但作为时代的人,必会融入自己的审美理解,所以写出的字,也会因人而异。张雨有深厚的学古基础,加之自己个性化的书写,便有了新的感觉。这种以古为新的方式,骨子里应该还是古的。这件作品有几个方面,对于当代书法的创作有所启迪,值得借鉴。
第一,方峻元素的合理运用。方,不见得就是棱角分明,也包括字势的方。这里的字,如“琼”“藏”“雾”“房”“仙(第19行)”“二图”等,写得厚重,稍大,形成了块面;用笔方,字形也趋方,与有飞白的活脱小字形成了对比,似音乐里敲击震撼强音,产生了力量感和冲突感。第二,灵动活泼草字的合理穿插。如“潺湲”“寒(第10行)”“翠”“求许”等写得小,玲珑有致的曲线、迭出的字势,轻灵飘逸,似乎是音乐里舒缓的部分,有重拙的,也有舒活的,画面由此便丰富起来。第三,字形丰富的变化。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张雨机智地吸收了杨维桢的结字方法,如“摩诘”“华”“屋”“织女”“云”“处”“拟”等,直接取自杨维桢的略带章草的感觉,似乎随意却藏古韵,流畅生动。有的字也取意赵孟頫,如“绝”“怪”“雾”“阴”“宅”“辅”,稳健中有灵动。字形有大有小,有浓有淡,大字如“树”“攀”,一字之中有实有虚,小字如“宜清暑”,虚中有实,留住了笔意。第四,适当地留有“字眼”,即通篇高潮部分显眼的字。这幅字,前边大字抢眼的是“寒”(第8行)字,稍大,上开下合,动感十足。中间有“龙”字,用笔奔放,纠缠连绵;“来”字草法纵长,似舞动的彩带。后部,“郭”字的最后一笔拉长,一个字占了三个字的位置,是情绪激昂的制高点。后面“几重”两个草字似乎是连绵,是余音未了的纠结。整体看,迟重的线与灵活飞动的线穿插,关系处理得很合理、丰富。第五,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多不连属,充分运用了字形的大小、欹侧及墨色的浓淡等对比元素,增加了字势的跳跃感。对比“赵体”行草的圆润平和与内敛,张雨行书多了外在的纵逸,呈现得淋漓酣畅。
张雨的行书颇有“现代感”,仿佛穿越时空,看到当代行草书创作中所谓技术的东西,或者章法处理的一些伎俩,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技术”,古人早就用过了,而且尺度把握得更加合理,不似当下那种为了创作而创作的无度宣泄,而是始终保持着文气或者书卷气的底线。
张雨工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雨诗文豪迈洒落,体格遒上。”晚年其受杨维桢影响的不仅仅是书法,也有诗歌。诗人的气度,思想的逍遥裂变是张雨晚年书法的底色。学书于赵孟頫,却能不为所囿,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融通,写出自家的一种面目。在“赵派”书家群体里,张雨卓而不群,正是他的可贵之处。

扫描订阅2021年《中国书画报》200元全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