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课堂】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5
月
5
日
安全跑马
Caring for Marathon Knowledge
关|心|跑|马|知|识
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战略下,我国公民的健身意识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拉松作为传统体育项目,近些年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由此也推动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开展。开展体育赛事难免不会出现运动性损伤,运动性猝死是运动性损伤中的一种,虽然发病率很低,但后 果却十分严重。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比我国马拉松参赛选手运动性猝死的特征,分析其猝死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运动性猝死的策略,以为马拉松参赛者提供参考。
虽然马拉松的热潮在全国兴起,但是由于参赛选手众多、比赛中突发情况不可控制,轻者可能会出现抽筋、轻微损伤、中暑等情况,当然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运动性猝死。文章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马拉松发展现状;运动性猝死者的性别、年龄、猝死时间段、参赛项目等特征分布;运动性猝死中心源性猝死、脑源性猝死、身体素质下降、盲目跟风4点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马拉松参赛者运动性猝死成因提出相对应的4点预防策略,为促进我国马拉松赛事健康、可持续发展,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1 我国马拉松运动性猝死者的特征分析
1.1运动性猝死者的性别分布
国内外学者都对马拉松赛事中运动性猝死者的性别 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均表明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运动 性猝死发生率。我国学者肖克凡、董广新对2004—2016 年间,我国马拉松赛事中18例马拉松运动性猝死者调查发现:有17例均为男性,仅有1例女性。据不完全统计(表1), 2014—2017年间我国马拉松赛事共有15例运动性猝死案例,其中仅有1例为女性,其余14例均为男性,这充分说明男性的猝死率远远大于女性。分析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心脏病,其比率约为4:1,而马拉松赛事中90% 的运动性猝死者均为心脏病;二是不同性别运动员选取的运动项目存在差异,一般男性更喜欢参与对速度与力量要求较高的剧烈运动,女性一般不愿参与时间长,运动量大的运动;三是女性在参赛过程中身体出现不适症后更容易停止运动,男性则会选择继续坚持。
1.2运动性猝死者的年龄分布
如表1,运动性猝死多发于20~29青年阶段,占整体统计比例46.67%,原因在于:(1)男性在20~29年龄段,精力充沛,体力旺盛,易争强好胜,参加比赛往往只靠一腔热情,不计后果;(2)还有一部分运动性猝死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自认为身体素质好,而忽略马拉松运动除了考验耐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训练与技巧,没有方法盲目的跑动万不可取; (3)更有少部分参赛者在身体出现不良反应时,没能及时调整,在极限状态下激发隐藏的心脏疾病,导致猝死。
1.3运动性猝死者的时间分布
通过15例猝死者发生猝死的位置可以看出,运动性猝死一般发生在临近终点和到达终点后(表2)。距离终点4公里内发生猝死的有11例,占73.33%;冲过终点后猝死的有1 例。几乎所有的选手在比赛中都会出现“极点”,心跳、呼吸频率加快,脑海中容易产生放弃比赛的想法,这时需要选手适当调整速度,减轻身体及心理负担,放松应对后面的比赛路程。如果没有及时调整,盲目冲刺容易造成机体供血不足,心脏负担增加,参赛选手将处于极其危险的处境中。此外,若跑完全程后立即停下,静脉血易淤积于静脉中,不能及时运输至心脏,造成心脏缺血,导致心跳骤停。
1.4运动性猝死者的参赛项目分布
由表2可以看出,在15例猝死事件中,有12位选手的参赛项目为半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是运动性猝死事件发生最多的项目。其原因可能在于:
(1)许多全程马拉松参赛者通常每年都会多次参加比赛,比赛经验相对更为丰富。半程马拉松及迷你马拉松的参赛者更多为一时兴起的业余选手, 不但缺乏比赛经验,在比赛中更容易盲目追求速度而忽略自身实际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状况;
(2)多数参赛者认为相对全 程马拉松的距离半程马拉松减少了一半,难度自然也较全程 马拉松降低了一半,抱有这种思想让参赛者的比赛态度更加 轻率。由表2可知,猝死事件多发生在距离终点线前4公里之内。在长时间奔跑后,绝大部分参赛者都会产生极点,而在冲刺阶段中,如何度过极点是完成马拉松比赛的关键。但是有些参赛者没有顾及身体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调整,坚持原有的运动负荷,因此加重了身体负担。即使完成比赛也会因心脏供血不足造成运动性猝死。
2 我国马拉松参赛选手运动性猝死成因
2.1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起死亡,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是造成运动性猝死的第一位死因。美国马拉松赛在2000~2010年10年间,42 例患者由于心脏骤停而最终死亡,其中肥厚性心肌病是主要死因。有研究表明:在运动性猝死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居为主的35岁以下的居多;而35岁以上的运动性猝死者多是因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除此之外,人体在进行像马拉松这类剧烈的运动时,身体代谢速率会迅速加快,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性缺氧,导致心肌坏死,进而引发死亡。
2.2脑源性猝死
脑源性猝死主要包括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动脉瘤及高血压等,也是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马拉松比赛时,参赛者长时间剧烈运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导致体内收缩压升高,容易造成自身原有动脉硬化、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出血而死亡。
2.3身体素质下降
我国的马拉松参赛选手20~29年龄段的居多,每年都会占近一半的参赛总人数。但是青年人一部分处于学生阶段,一部分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受学业、工作、时间等原因的制约,参加马拉松锻炼的机会少,缺乏系统的训练或不遵循训练原则,长此以往造成体质严重下降,自然就参与不了马拉松这类高强度有氧运动。
2.4盲目跟风
中华医学运动医疗分会侯任主委陈世益曾说,“马拉松越来越火,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大家切不能用一种赶时髦的心态参与其中。”可是如今,小到穿衣风格、言行举止,大到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盲目跟风似乎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就马拉松运动而言,无论这个运动项目是否适合你,只要你身的亲戚朋友参与了,你就要“搅和”一下。如今马拉松的热潮席卷全国,马拉松成了人们竞相参加的赛事。一方面,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体现了大众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反应了部分人群盲目跟风的现象。在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赛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调整解决等,这样不考虑后果盲目参加比赛,不但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 马拉松赛事运动性猝死的预防策略
3.1对马拉松参赛选手进行严格的体检
在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报名中,参赛选手都需要提供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但除了常规检查外还需要了解参赛选手是否患有某些隐性的疾病和运动禁忌,对参赛者信息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精准的进行身体健康评估。常规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动图、运动平板试验、胸部X线、心脏彩超以及其他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检查等。此外,参赛选手的病史、运动史、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家族的遗传疾病等也要进行专门的检查。其中患有以下疾病的选手不适合参加马拉松比赛:(1)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有发病几率的人;(2)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人群;(3)患有程度较严重的代谢疾病的人群;(4)比赛日前两周以内患过感冒等疾病的人群;(5)患有呼吸系统和骨关节慢性疾病;(6)身体过度肥胖者 [6]。以上6种情况在马拉松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和高强度的耗氧下极易发生运动性猝死。因此,对参赛者进行严格赛前体检,是对其负责任的表现,有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将可能发生的事故扼杀在源头。
3.2科学的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马拉松运动是对参赛者各项指标要求较高的比赛项目,所以要想报名参赛就必须在平时进行大量的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在马拉松运动过程中,机体处于高负荷状态,各个系统被充分动员,生理生化指标重大变化,而且在比赛中还会受到不良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的变化、地貌变化。这些对平时运动量小,缺乏系统训练的人来说不但增加了运动负荷,还会造成很大的损害。为了应对在比赛中发生的不可知大变化,马拉松参赛者在赛前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3.3普及马拉松运动知识,提高对马拉松参赛风险的认识
马拉松是一项极具魅力又充满挑战性的运动,其魅力在于享受比赛中汗水湿透衣背的过程,而又战胜了一场高强度高耗氧的马拉松比赛。但是许多选手往往缺乏基本的运动知识,为了追求速度和名次,炫耀自己而盲目参赛,轻视比赛难度、忽略自身身体情况也是运动性猝死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普及马拉松运动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马拉松参赛风险的认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猝死事故的发生。
第一,在报名参赛前充分了解自身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千万不可轻视比赛、盲目参赛;第二,赛前两周内积极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膳食,避免赛前短期过多的训练,产生疲劳。
3.4完善马拉松赛事法律规制,提高办赛水平
完善城市赛事马拉松赛事法律规制,其中包含赛事医疗保障机制。首先,虽然是群众性赛事,办赛门槛低,但并不代表不需要门槛,完善赛事的相关机制,制定办赛标准,能够有效提高马拉松赛事的质量;其次,完善赛事医疗保障机制,提升赛事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现场的医务监督与急救准备,能够有效规避运动猝死风险,充分保障参赛者的生命安全;最后,完善赛事法律法规,能够保证赛事运作的过程、工作流程,使赛事有法可依,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障赛事的顺利进行。
5
月
5
日
安全跑马
Caring for Marathon Knowledge
关|心|跑|马|知|识
随着全民健身战略计划的实施,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运动激情不断高涨,爱好运动的人也不断增多,促使马拉松参赛者也越来越多。但马拉松参赛者要科学认识马拉松,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亡,不能让运动性猝死成为跑步爱好者参与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绊脚石。任何体育赛事都存在风险,尤其是马拉松这类高强度大负荷的运动项目,虽然运动性猝死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只有理性对待马拉松猝死,了解事故发生的特征与根源,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风险。所以,广大马拉松参赛者应掌握正确运动方法,加强风险防范,在了解自身身体情况的前提下更加科学的参加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