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爆炸成功,一张宣传照片,周恩来要求必须将地面部分裁掉
事实证明,为了国家安全,就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秘密。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部从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代号“曼哈顿计划”。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10多万人参加,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最终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参加“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与工作人员全部要遵守严苛的保密纪律。即使是后来的总统杜鲁门,也是在前任总统罗斯福死了之后,才知道美国居然在研制核弹。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596)爆炸成功!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在原子弹武器的研发时期,我国很多关键项目的科研人员直接“人间消失”。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不知道他们去干什么,家人、同事全都不知道任何消息,只能通过信件知道他还活着。
当时我国有关部门给所有的核心参与者,都编制了一套假身份并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例如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王淦昌1960年53岁时接受国家秘密任务在从事核工作,化名“王京”,隐姓埋名28年。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同样多年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他的父亲临终时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后来他母亲是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儿子的名字,才知道黄旭华是在研究什么。
于敏为了研制“两弹一星”,隐姓埋名几十年,连家人都不了解他们具体从事的工作。他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欣慰了。”
女科学家王承书提出适用于多原子气体的推广的玻尔兹曼方程,即“WCV”方程。从研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起,隐姓埋名30多年一直到去世。
在她笔记的扉页里,有一张已经发黄的字条,上面写道:“在无论任何条件下,坚决完成党交给我的任何任务,在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不止是专家,即使是我军一般的操作战士也一样要守保守机密,他们甚至在核武器项目解密之后也习惯性不说。
上个世纪,我国位于西北的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就对外称“221厂”,其所在的地点“金银滩”在1958-1987年间被完全从地图上抹去。“221厂”所有的工作人员对外书信联络一律使用“xx第xxx号信箱”的虚拟地址。“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一问三不知”对新中国的核武从业者来说,是“入门级基本操作”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相遇》故事,剧中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原子弹研发项目的科研人员。在一场实验室意外中,他不幸因核辐射而身染重病,渐渐发展为不治之症,随时都有去世的可能。10月16日当天,他偷溜出医院,坐上一辆公交车,却偶遇了自己三年来都未曾联系的女友。他们是一对恋人,此时却不能相认——不仅因为小伙子是参加原子弹研发的工作人员,必须要保密自己的身份;更因为自己时日不多,唯有隐瞒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口罩,遮住了一腔不能言说的委屈和遗憾。
除了生产研制过程中的保密工作以外,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我国在对外宣传上也始终绷紧了“保密”这根弦。
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为了宣传的需要,我国的有关人员准备刊发四张原子弹爆炸的现场图片,这些图片在发表之前,要经过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准。周总理在看过之后,亲自决定,将一张图片中的地面部分裁掉,为什么要裁掉?
因为不能让人根据这张图片的完整信息,推算出我国原子弹蘑菇云的升空高度,进而分析出我国原子武器的技术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