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会儿我就在盐池》连载11:菜窖里的神秘故事
《那会儿我就在盐池》
作者 张巍
第十一章 菜窖里的神秘故事
作为为一个小县城,一些时令的瓜果和蔬菜会通过公路运到盐池,一到秋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冬的蔬菜,一般都是老三样:白菜、酸圆和萝卜。储藏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窖藏,一种是腌菜。
白菜有两种,一种就是普通的大白菜,另外就是青麻叶。一部分放在菜窖里防冻,一部分用来腌咸菜的。酸圆就是土豆,盐池人把它叫做山芋,但是因为口音的缘故,说成了酸圆。萝卜也有两种,一种是胡萝卜,盐池人叫黄萝卜,另外一种就是白萝卜。
为了过冬,盐池人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这就是前面说的,城砖的功劳,我们家当然不例外,也有一个。我小的时候,都是三叔叔爬上爬下的到菜窖放菜拿菜。等到我长得大一点了,就轮到我接替了三叔叔的工作。在寒冷的冬天,每隔个两三天,我都会穿上一件旧衣服,拿上一个蛇皮袋子,跳到地窖里面,按照三叔叔的吩咐,取出今后几天家里要吃的菜。
菜窖象一个小型的防空洞,里面分着好几个小洞,洞里分别按品种不一样的放着那几样菜。为了进一步防冻,洞口还用土掩住了大半,但就是这样,白菜青麻叶因为水分多一些,还是会把表面的一层菜叶子冻坏,我必须戴着手套,把这些苒唧唧的菜叶子一片一片歘掉,才能放进蛇皮袋子拿上去。
最里面的一个洞里,会藏着一些苹果。这些苹果都是爷爷在秋天买好的黄元帅,为啥是黄元帅呢?相比其他品种的苹果,黄元帅耐放,哪怕是在窖里失散掉一些水分,也不会像红元帅、国光那样啃起来糠糠的。所以在冬天的时候,黄元帅会被削掉果皮,切成牙牙,时不时的端上饭桌来让人口水直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盐池出现温棚反季节蔬菜水果之前,菜窖用它那温暖的胸怀,帮着人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枯燥乏味的冬季。
在孩子的眼里,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就像动画片里的海绵宝宝一样,一张小纸片都能让他们玩出各种花样,更罢说自家院子里还有菜窖这么一个好地方了,那简直就是天然的秘密基地。我儿子出生在银川,是个标准的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对面住宅楼的地下室发现一间不用的地下室,把那里发展成了他的战略要塞,而我们这些大天大地里长大的县城里的娃娃,比他们有着更多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发掘。
孩子们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家里是公共环境,还有别的兄弟姊妹和父母一起生活,所以不适合把自己的秘密藏在那里,那么,菜窖就成了最好的保存秘密的地方。这些秘密,要么是几十张各种各样的塑料糖纸,要么是稀罕的烟壳子,要么是自己玻璃弹球里最大的那一颗。尽管在父母和哥哥姐姐眼里,这些东西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可是在孩子看来,这个世界时时刻刻都在觊觎着自己的宝藏,只有把他们藏在一个保险的地方,才能让自己能安生的吃饭睡觉。
家里没有其他人的时候,孩子们会拿着灶房里撮煤的小铲子跳进菜窖,在最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挖出一个一巴掌深的小洞。把那几十张色彩斑斓的糖纸一张一张捋的展展的,压的平平的,然后找一本不用的书,把糖纸夹在里面,放进小洞里。随后的日子里,这个小洞里的宝藏会越来越多,那些烟壳子、玻璃弹球、甚至可能会是一块闪亮的碎玻璃,都在黑暗中伸出自己的手指头,勾着孩子们的心,隔三差五的跳进菜窖来找它们玩。
家里姊妹年岁差别不大的,大家会攉上一块进菜窖探险。带上半截蜡烛,蹲到菜窖里点着,然后哥哥姐姐们会给弟弟妹妹讲那些流传在学生中的鬼故事。啥门栓栓和门扣扣,啥十二张人皮,那些年纪碎一点的娃娃,光听名字就已经心慌的不行行了,可是人天生的好奇心连猫都能给它害死,更别说这些光名字听上去就让人喘不上气的新聊斋故事了。
这些故事只有固定的主要人物,没有什么固定的情节,故事每次都会随着讲述者的发挥而变化。就门栓栓和门扣扣的故事,我在幼儿园大班就听我们班的马小红讲过,到小学她还在讲,但每次都不一样。菜窖里面的蜡烛一闪一闪的跳动着,讲故事的人的眼睛跟着在烛光里一下一下的忽闪,大家的影子在菜窖的墙壁上左右晃动,伴随着娃娃们嘴里时不时的惊呼和一口口倒吸的凉气,墙上的影子也一阵阵变大了,一阵阵变小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