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用的都是决策树思维——每条路都去试一下,失败了再返回来试另一条路,结果试着试着,人老了。刘慈欣的书里有个用来描述这种决策树思维的比喻,很贴切:
有点像你的针掉了,本来你只需要在你的脚下寻找,然而你偏不。你感到恐惧,你要在整个房间里画出很多格子,然后拿着放大镜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找。
这也提示我们,真正做事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一定要尽可能的排除无效的选项,减小试错成本。
人的思维是有层次的,要想避免盲目选择,往往需要提升一个思维层次来解决。以下这四个思维模式,让你在漫长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也更从容。
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停一小会儿,反过来想,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有用的启发。什么是终局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回到未来,回到终局,然后从终局开始思考,倒推回现在。有本书叫做《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它的作者安迪·格鲁夫就是终局思维的极致践行者。英特尔曾经一度面临着一场决定生死的战略转型。但公司的高管还是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有一天,安迪·格鲁夫望着窗外,忽然转头问了戈登一句传奇性的话:“如果我们被踢出门去,董事会找来一个新的首席执行官,你觉得他会怎么办?”戈登不假思索的说:“他会立刻退出记忆芯片这门生意。”格鲁夫思索了一会,对戈登说道:“为什么我们不走出那扇门,然后把自己“开除”,然后自己来干呢?”这就是终局思维,或者说逆向思维的一种运用。正如中国的一句古话:
他年轻时做过一段茶叶生意,在新茶上市时,跟随商队去产地收购。沈万三家底微薄,无法与财力雄厚的大商行竞争,好茶几乎收购无望。见此情景,沈万三放弃收购茶叶,将目光放在装茶的竹筐上。他买下所有竹筐,又以高出市场三倍的价格,转手卖给有需要的茶商,最终赚得满盆满钵。人生困局就像沈万三的“茶叶困局”,很多问题的答案,也不是非A即B。
“任何黑白观点都容易鼓动人心,而我们恰恰不需要黑或白,我们需要的是灰色的观点,在黑白之间寻求平衡。”
不被自我认知所束缚,不将所有事情都二元对立,接受事物的多面性,也将是非对错模糊化。一个人,只有将自我认知维度放开,才能最大限度地融合过程,直抵结果。德国有一家造纸厂,在生产纸的过程中忘了加糨糊,造出的纸因此太渗水不能用,给公司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在大家纷纷表示惋惜的时候,有名员工心想:“能否想个办法把这批废品利用起来呢?”这名员工反复思考,他想了个主意:既然这纸容易渗水,那不如把它改为吸水纸。结果,这家企业又生产出了一种新产品,而且销量很好。拥有“亮点思维”的人,善于从当下的困局中跳脱出来,看到事物光亮的一面。当你深陷困境的时候,不妨试试用“亮点思维”方式看问题。凡事善于从缺点中找到优点,同时也能化弊为利,把劣势转换为优势。他们就像一块海绵,只要是水,都会被吸进来看看,然后再把有用的东西挑出来。他们善于整合,善于从外部信息里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就像乔布斯曾远赴印度寻找灵感。谁会想到去一趟印度,能够打造出世界上最完美的产品之一?优秀的人,都善于张开毛孔,充分感受世上的事物,像海绵一样饥渴,像初学者那样谦卑。因为有些事情看上去无用,但实则是无用之大用。它会潜移默化地改造你,影响你在关键时期做出的关键决策。
(完)
『声明: 图文来源综合人民论坛网及其它网络 | 如侵权或其他,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