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农历腊月来,飞雪盼春归”,腊月来了,腊月习俗你了解多少
又是一年腊月到,在幼时记忆中,腊月是极热闹的一个月份,包含众多风俗、习惯,是新年的彩排加汇演。
《风俗通义》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在古人看来,腊月处在新旧交接之际,是个极其重要的时间段。
我国因为地大物博,各地域文化差异显著。时值腊月,每个地方便会举行不同的庆祝仪式。
俗语说:“农历腊月来,飞雪盼春归”,腊月来了,我国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你知道多少呢?
一、初八腊八粥
每逢腊月初八,家中长辈总会起床极早。早早来到灶前,将前天夜里准备好的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投入锅中熬制成粥,香糯可口的腊八粥就制成了。
事实上,“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这一习俗并非我国本土习俗,而是来自于印度。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写道:“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
在佛教中,腊月初八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佛之日,印度修佛者为纪念释迦牟尼成佛所受之苦,便在这一天以吃杂粮之粥作为纪念。
佛教传入中国后,每逢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各寺院、古刹便会用各种杂粮熬制成粥送给门徒与许多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
于是乎,这一习俗开始广为流传,民间逐渐养成了在腊八当天喝杂粮粥的习俗,并将其取名为“腊八粥”。
二、廿三祭灶
祭灶,是中国汉族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习俗,甚至可追溯到远古人民的拜火习俗。
古代汉族百姓坚信灶神会在农历二十四夜间巡视大地,但凡有不敬者,必遭灾殃。
晋朝《风土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奈何这一习俗到现代可谓绝迹,旧时家家设有灶王爷神位,至于现代,则少见久矣。
三、廿四扫尘
扫尘,是一年一度的大扫除日,因为尘可通“陈”,“除陈(尘)布新”,饱含美好祝福之意。
老话说:“二十四,扫尘日。”在过去民间,百姓在这一天用青竹叶和柚子叶绑在杆子上,清扫屋顶天花板以及墙壁上的蛛网尘垢。
在古人看来,家宅安宁影响家人运道,以生机勃勃的叶子扫除旧有之物,寓意扫去晦气、穷运,来年清清爽爽,吉祥安康,不再受去年厄运烦扰。
四、廿五做豆腐
民谚云:“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虽然淮南王刘安有豆腐的专利权,但这并不妨碍民间推广豆腐做法。
而且豆腐与“头富”谐音,方便人们寄予新年“要富”的意愿。一般说来,如果准备做豆腐,必须要趁早,原因是豆腐的原料准备起来颇为繁琐。
首先,需要将黄豆浸泡一段时间,用石磨磨碎,去渣,再煮沸点浆成块。
将这些工作全放在腊月二十五日一天去完成,不免太过匆忙。所以,做豆腐一定要提前准备,把最后的工序留在腊月25日完成。
五、廿六割年肉
自腊月二十六始,年夜饭的食材便要开始准备了,人们走在街上置办过年货物,以前囤积干货,新货要在很早之前着手进行现代人们的主要购买目标则是一些过年的零食和包装好的大鱼大肉。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年肉”就是猪肉。对旧时的穷苦百姓来说,吃顿猪肉是非常奢侈的梦想。
辛苦一年,梦想通常只有一次实现的机会,那就是在腊月二十六以及年夜饭上。
肉本身代表富裕,若将猪肉红烧,则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所以,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来份红烧肉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猪肉还是非常实惠的一种肉类,奈何近几年猪瘟的波及以及疫情影响,我国基本断绝了对外的进口猪肉,使得国内猪肉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囤积猪肉恐怕不太现实。
结语
腊月里,除了以上介绍的这五种习俗,某些地方还有洗福禄、把面发、蒸馒头,以及最后腊月三十的除夕守岁。
腊月作为古往今来都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在今人看来,腊月到来,新年亦不远矣。那么,时值腊月,你做好回家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