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成机油真能用1万公里以上?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
机油能用多久啊?用1万公里行不?——很多车主表示:车上仪表会提示我“我下一次保养时间”,或者4S(又或者其他保养企业)会给我的车贴上“提示贴纸”。——无论是仪表显示还是贴纸上写的,无非就是:距离下一次保养还有5000km……
5000km似乎是中国通行的做法,我们知道这是车企按照“最差机油”为前提定下的数字。因为车企无法确定您每次都使用“正确的好机油”,万一您遭遇到比较差的机油咋办?——所以干脆就当作车主每次都使用最差的机油,统统按照5000公里“倒计时”方式提示……
考虑到“保证绝对安全”,车企也只能这样做(通用旗下品牌除外,稍后我会解释)。通常来说,绝大多数民间说法称:矿物油基本可坚持约5000公里;而半合成机油则能抗住7500公里;全合成机油可以用到1万公里。
稍微“精确”一些的说法则会是这样:半合成机油一般不建议超过7000公里;而全合成机油则要看基础油的类别,如果是普通三类基础油的一般也不建议超过8000公里;而采用GTL或者高比例4类基础油的产品则可以用到1万公里(考虑到如今国六时代,早就没有矿物油了,因此不再谈论它!)
通用的OLS机油寿命计算程序
虽然够先进,但依然并非最准
但似乎这种说法听起来也不是那么精确。但总归比起“5000公里倒计时”听起来要合理的多。——那么我们有没有更精确一些的机油寿命判断方法呢?——有!比如通用汽车公司预判机油使用周期的方法就比“5000公里倒计时”先进多了。
通用的这套系统原理非常复杂,会实时检测车辆的各项数据,比如: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挡位信息、水温、车速……然后把这些信息输入到电脑里经行运算,这样就能判断出每一个瞬间的车况了。
我们经常说,如果一台车天天跑长途拉高速,那它的发动机状态一定会非常好,即使是连续跑了20甚至30万公里,拆开后发动机内部依然会非常干净。而天天在一二线城市上下班高峰“人堵人”的车,10万公里拆开发动机一看,也许油泥已经一塌糊涂了……
所以即使是同一台车,用同一种机油,行驶的路况不同,当然需要调整保养周期!——因此听起来通用的这套逻辑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却有“致命伤”!——它咋知道我用的机油,是好机油还是差机油???——不好意思,完全不知道!所以这货也不算准确!(基本按照每100公里“掉”1%寿命的基准算法而已…)
“滤纸大法”年代久远
如今已经基本失去价值
其实最最准确的机油使用寿命的算法,应该是“忽略掉一切信息,只看机油本身的状态”!——因此直接检测机油本身比啥都靠谱,都管用!——但是所有的检测方法都足够可信么?目前来看,民间至少有3种鉴别方法:滤纸大法、简易便携式检测仪、实验室检测。
首先所谓“滤纸大法”是几十年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机油鉴定法,往定性滤纸上滴一滴机油,然后静止一定时间后,观察机油在滤纸上留下的扩散痕迹,以此来判断机油状态。但如今其实这种方法早已被证实为“不够准确”了。
不同的基础油在滤纸内的扩散速度完全不同,而如今早已是全合成时代,光是“三类基础油”这一大类里,也不是早期单纯一种“加氢精炼”油了,而是分分钟给你变出N种不同成分、不同工艺的油品。如今的机油成分比起以往复杂太多太多,光是添加剂的比例也从以往的15%提高到了如今的35%甚至更高,因此“滤纸大法”的可信度也就越来越低。
介电常数=机油状态
便携式机油检测仪很成熟
第二种检测方法是简易便携式检测仪。其实这种设备原理贼简单:直接测量机油的介电常数。因为机油本身的“油质”决定了它的介电常数的变化。机油变质或者氧化都会引起介电常数升高。所以直接测量机油的介电常数就能够准确判断出机油的“健康度”了。
事实上中国石化早在20年前就专门研究过这种原理,最终论证为:靠谱、可信。还发表过论文。在西方国家,基于这个原理的便携式机油检测仪早在10年前就问世了,不少车主都随车携带。
那么有没有车企把这个原理运用到车辆上呢?——宝马就是了!(宝马油底壳的“机油状态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介电常数探头而已)所以不得不服!宝马车主直接看汽车仪表的提示换机油就对了!贼“傻瓜”、贼好用!不得不说其实这也一种“高级”的体现。
最专业的机油实验室分析
时间太久,价格不低…
当然检测机油介电常数的这种方法,虽然“准确”但不“精确”。就类似于我们检测刹车油:用含水率检测仪只能大概的检测刹车油的状态,却无法做到“精密测量”,只能做为参考使用。比起专业的“沸点检测仪”那是显得粗糙多了……
民间的第三种机油状态检测,那就是专业实验室分析了。比如去年大虎悠曾用自己的车去体验了一把美孚的“优释达机油分析”服务就属于这一类(当时还专门有写过报道):机油送到实验室,经过一星期的时间,机油里任何成分都给你“无死角”的分析的透透彻彻、明明白白。当然这对于我们日常一般使用的车来说,太过于专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