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江边沉思,创作了一首七律,开篇乃千古名句,结尾很接地气
杜甫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他在创作中精益求精,并追求规范形式与自由内容的统一。古典诗歌发展到杜甫手中,可谓诸作俱备,诸体俱精。无论是律诗,还是绝句,其作品不仅格律严谨,而且毫不妨碍他表达社会现实内容和精神境界。
杜甫曾说诗成觉有神,他的“神”在格律里流动,而格律并没有限制其丰富的思维活动。在诗律森严的限制中,却涵咏着深沉感人的本性和时代精神。
诗圣的作品,总是可以将内容和形式的矛盾处理得十分妥善。下面分享杜甫在江边沉思,创作了一首七律,开篇乃千古名句,结尾很接地气。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唐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曾流落到巴蜀,后来在好友严武的资助下,安居于成都的一座草堂。诗人一家人经历了无数个寒夜,终于可以在简陋的茅屋里,真切地感受到炉火的温暖,并能安稳地吃上一口热饭。
生活平静了,不再东奔西走;心情舒畅了,不再叹气流泪。诗人每天除了帮助老伴干点农活,辅导孩子读点书,闲暇时就安心创作。烦了、累了,就独自来到浣花溪周围散步,鸟语花香、幽静异常,也让诗人心襟荡漾。
有一次诗人特地到锦江去游玩,秀丽的风光、淳朴的民俗,令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更让诗人意绪高昂。他之前就曾在此,开心地吟诵出两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
诗人眺望滔滔江水,茫茫无边,好像辽阔的大海,给人感觉“江上值水如海势”。诗人思绪驰骋,又不知从何处落笔,于是便“聊短述”。他只是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以及生活感受,抒写了这首名篇。
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大家耳熟能详,不必细说,但又必须赞美几句。诗人一生仕途不顺,却在文学创作上呕心沥血,“为人性僻”只是谦辞,没有执着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及宽广的胸襟,岂能被称为诗圣?
“语不惊人死不休”,更令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老杜对待创作的严谨态度。正因为他看待自己的作品,比生命和财富更加重要,才能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也笔耕不辍。
诗人年过半百,虽然觉得有些精力不济,但是只要让他写诗,心中就仿佛会涌起一种激情,浑身也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诗篇浑漫与”,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水平,已经达到了率性而为的程度,毫无刻意雕琢,却如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莫深愁”三字,却反映出诗人心态逐渐平和,不仅看淡得失和名利,而且不再过度悲愁,过往那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句子,再也不会在脑海里出现了。
后两联主要交代诗人的活动,诗人不止一次去过锦江,这次因为比较闲适,他又就观察得更仔细一点,发现江边新装了栅栏,可以在此垂钓;诗人还备了木筏,泛游江河也比较方便。
如此惬意的生活来之不易,诗人自当珍惜,也让作者怀念起陶渊明、谢灵运等前贤大家,他真希望能与之神会,并幻想可以在一起畅谈漫游。
杜甫的这首七律脍炙人口,但每次读后都有一些新的感受。前两联彰显出诗人对待创作的态度,既要严谨求真,又不可闭门造车。只有深入社会和自然,有了深切的感受和丰富的体验,才能创造出深受读者欢迎的佳作。
后两联却很接地气,传达出诗圣也是一位普通人。生活不能缺少柴米油盐,也不能终日劳作和烦忧,必须学会调节身心,让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充分休息。而对诗人来说,因为避难困居,无法与诗友们切磋,只好神游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