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后半句更经典,值得现代女性深思

千百年来,人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出许多简短且通俗易懂的道理,也就是所谓的俗语。时代不断发展,并非所有俗语都适用于现在,有些已经过时,逐渐被淹没于历史风沙之中。但是,有的俗语经受住考验,尽管社会变迁,因其饱含哲理,至今依旧引人深思,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称得上家喻户晓。

最早的时候,“君子”强调的是崇高的地位,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君王之子。后来,君子二字的含义发生变化,不再把地位当成必备条件,反而更侧重于高尚的品行,以道德为衡量尺度。《论语》里有不少描述君子的名言,如“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还有“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

损人利己之人,配不上君子的称呼;见利忘义者,也不能被称为君子;心怀叵测,更不是君子之所为。其实,广义上的君子,并非遥不可及,无需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只要品行高洁,对待朋友彬彬有礼,为人处世符合道德准则。另外,君子不一定要淡泊名利,追求功名利禄未尝不可,更不需要视金钱如粪土。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虽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但如果家徒四壁,最基本的生活难以维持,活下去都是问题,更别提其他事情了。所以,君子可以喜欢钱财,通过正常的方式挣钱,凭借自己本事致富,是值得推崇的,从而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老话说得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话糙理不糙。世人都想过荣华富贵的生活,或许圣人也不例外。孔子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在孔子看来,每个人都向往金钱和地位,人之常情,不要觉得太庸俗。挣钱的途径很多,可以凭借勤劳的双手致富,也可以通过读书,获得朝廷的赏识,而后位极人臣,俸禄自然也不会少。作为古代文人,还可以替别人写诗作赋,或者卖自己的字画。但是,一定恪守道德准则,坑蒙拐骗而获得财富,纯属小人的行为,君子绝不会这样。

没有人愿意过贫穷的日子,一时吃苦可以接受,假如一生都窘困潦倒,谁都不甘心。摆脱贫穷的方式,要合乎礼仪和道德,唯有这样才符合君子的标准,否则即使腰缠万贯,也会被人瞧不起,留下恶名。古代一些大臣,为了贪财不择手段,尽管短时间内得到财富,却只是昙花一现,最终身败名裂,清代的和珅就是个典型。

对于现代人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俗语,仍然非常受用,把他铭记在心,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不走歪路。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踏踏实实工作,对得起良心,不违背道德准则,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经得起诱惑,不碰邪门歪道。其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是上半句话,后半句更经典,即“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它是什么意思呢?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做人做事都要符合礼仪,不可随意而为,要不然将会被人唾弃。“贞妇爱色,纳之以礼”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呢?在古代,女子要从一而终,把贞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故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此处“贞妇”值得是保持忠贞的女子,广而言之,可以代指古代所有女子。

“贞妇爱色”中的“色”,指的是漂亮、美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谁都想把自己打扮更好看,如此就引出“纳之以礼”。所以,俗语“贞妇爱色,纳之以礼”的意思是:“女子爱女很正常,但穿着打扮要符合礼仪,不能只为追求好看,把礼仪抛之脑后,任由自己发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谈钱并不俗气,谁都想拥有财富,但不能为了得到钱财,做出有损道德的事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时尚和美丽要注意礼仪尺度,现在有些女的为了博人眼球,为了追逐人气,打扮得太过前卫,能穿多少穿多少,简直不忍直视。所以说,“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值得现代女性深思,你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