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武:国学智慧——从孔子“学而时习之”谈起

开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武说人才

《论语》开篇就是《学而篇》,可见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在人才开发的过程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再学习,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本文从《学而篇》谈起。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践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论语》开篇,就遇到“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很多读者很容易把“习”曲解为“复习”。实际上,孔子这里所说的“习”,不是指复习,而是指实践。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要求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其中包含了要通过实践去检验学习的治学之道。“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就是快乐的意思。

人生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出生的婴儿简直就像一个既笨拙无能,又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学习,从认识爸爸妈妈,咿呀学语,逐渐认识周围的人和事物,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再到成家立业,一切都需要不断学习。因此,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学习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贯穿于你的一生。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以学习和实践为快乐,不要被动学习,而是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人活在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孤独寂寞的,所以当朋友从远方来看你的时候,不要嫌麻烦,要感到志同道合的快乐,要体验知音难觅的感觉。世界之大,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能够从相识、相知,进而达到知心朋友的境界,不管是红颜知己还是蓝颜知己,都是缘分,都来之不易。当然,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自己,因为理解人是最难的,因为你也不可能理解你所认识的一切人。既使在家庭内部,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也会经常出现误会。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互相不理解或理解的不够全面,甚至是误解,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应该像君子那样,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对方。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孔子的学生有若这段话对于修身与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在家里修行很好,就很少会在工作中触犯上级,而不在工作中触犯上级的人,就不可能喜欢造反。由此可见,一个社会成员如果能够在家中修身养性,打好做人的基础,就会有利于工作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所以,素质教育注重做人的教育,这无论对于个人发展,还是对于建立和谐的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需要察其言而观其行,而决不能听其信口雌黄、花言巧语。在历史上,但凡奸臣小人,无不巧言令色,善于伪装,往往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忽悠上级,欺上瞒下。即使从面相的角度来看,这种小人因为内心世界非常晦暗、猥琐、狭隘甚至阴险,就会于不经意间把自己内心的晦暗反映在眼神里。

对此,我们的鉴别方法,就是要善于和敢于用我们自己内心的正直、坦白与敞亮,去直射对方的目光,因为只有魔鬼才害怕阳光,所以,我们面对巧言令色的小人甚至奸臣时,就要敢于亮剑,要亮出我们的照妖镜,让其在阳光下无处存身。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该剥去,真理与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

我们应该谨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的人生智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