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凝血报告,药物引起?还是?

【前  言】

当我们拿到一份凝血报告单,发现PT和APTT同时延长,分别为37.2秒和57.9秒,第一感觉是患者可能在口服抗凝药治疗,比如华法林。那么究竟是这个原因,还是另有其他因素存在导致的延长呢?下面将对我科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简介

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难以忍受,伴恶心、呕吐,并出现意识加深,在当地医院做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予以气管插管;现患者及家属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就诊。

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前交通动脉瘤?2.脑疝;3.脑干、双侧大脑半球脑梗塞;4.右侧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后”。

目前患者神志昏迷,刺痛肢屈,不能睁眼,气管切开,查体不配合。患者无皮肤瘀斑、瘀点,无出血表现,内脏也没出血情况,家族其他成员也无出血情况。

11月21日凝血结果基本正常,再到了12月10日,做了两次凝血,PT、APTT均明显升高。(见图1)这期间经历了什么,是药物引起的吗?还是其他原因呢?

图1  患者入院后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案例分析

首先标本状态正常,无脂浊、无溶血、无凝块,标本量约2ML,采集部位非留置针处,这样就可排除采血不顺畅、抗凝使用不当等分析前的因素导致的误差。另外当时仪器、试剂均正常,质控在控,且其他患者报告无明显异常,所以分析中的影响因素也基本上排除[1]

另外除去上述的因素外,导致PT、APTT同时延长的可能因素[2]还有:

➤内外源凝血因子共同缺乏,如严重肝病、DIC;

➤共同途径因子缺乏;Ⅱ、Ⅴ、Ⅹ缺乏;

➤严重维生素K缺乏:Ⅱ、Ⅶ、Ⅸ、Ⅹ;

➤狼疮抗凝物;

➤肝素或者华法林过量;

➤共同途径因子抑制物;Ⅱ、Ⅴ、Ⅹ因子抑制物。

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基本排除严重肝病和DIC,见图2~3。

图2患者肝、肾功能检测结果

图3 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

即刻纠正和混合孵育2h均可纠正,可排除狼疮抗凝物(如抗心磷脂抗体等)和内外途径凝血因子抑制物(如VII因子抗体等)。见图4。

图4  患者PT/APTT纠正实验结果

因此考虑的方向应是:凝血因子不足或活性降低。

跟临床管床医生沟通后,得知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药(华法林或肝素等)治疗,这样就排除了抗凝药物的因素。

那么最终分析PT和APTT的延长可能是因维生素K缺乏导致,同时患者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情况,亦可造成维生素K的摄入不足。

因此建议临床做进一步检测,包括内、外源性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酶原活性及维生素K含量,由于考虑到患者经济问题,最终选择了检查维生素K含量。

经检测,维生素K含量<0.04,明显缺乏(0.13~1.88),由于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是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发挥凝血作用须通过激活维生素K,当体内维生素K含量不足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不能被羧化,进而失去凝血活性,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出现PT及APTT延长或出血[3-4]。见图5。

图5  维生素K含量检测

患者经补充维生素K后,再次检测凝血四项恢复正常,证明治疗是有效的。见图6。

图6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小  结

通过该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凝血功能的检测影响因素很多,但作为一名检验人员,要学会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用排除法一一进行辨别,同时也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诊疗情况,这样才能根据实验室结果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另外,出现异常结果要及时反馈临床,并跟管床医生做好沟通,为诊疗方案提出有价值的专业建议,更好的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羚,马聪,韩丁丁,高玉娟,苏雁华.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综述,2018,24(16):3264-3268.

[2]朱名超,朱娅,孙莉.PT和APTT检测常见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9):1653-1655.

[3]WongRS,ChengG,ChanNP,etal.Use ofcefoprazone still needs a caution for bleeding from inducedvitamin K deficiency[J].Am J Hematol,2006,81(1):76.

[4]邹桂娟,刘军,罗成,等.头孢哌酮舒巴坦诱发维生素区依赖性疑血国子缺乏症(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4,34(3):402-404.

来源:检验医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