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识人术:从来不犯错误的人,其实更加危险
《论语》“里仁篇”中,孔子说道:“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即:“人们犯的错误,有着不同类型。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可见,我们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便可倒退到这个人的内心是如何。就如识人术书籍《人物志》中所写: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即: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内心,就可以大概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朋友A最近买了1部手机,找的熟人,想着可以拿个优惠价格。没想到,熟人一点都不讲情面,说好的某个价格,后面又涨价几十元。朋友A不想因为几十元斤斤计较,心里憋屈,也在熟人那里买下了手机。但是通过这件小事,朋友A也看出他的那个熟人真正面目——贪财,丝毫不讲情面。所以,朋友A说,通过此事看清楚了一个人,以后对该熟人敬而远之。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但吃一堑长一智,看透某人,然后提前做好预防。但是,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给你的感觉是十全十美,他们很会为人处世,好像是从来不犯错误,其实这种人更加危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同性格的人,对应着容易犯某种错误。比如说,性格暴躁的人,容易忙中出错;过于小心谨慎的人,容易错失机会;贪婪的人,容易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等等。
但是,一个人在人前人后,都伪装得很好,从来没有任何过失,他的性格就很难让人理解。这种人往往属于城府很深,带着面具生活,虚情假意的成分也很多。人前很会做人的,背后总有算计;人前不会做人的,却是傻傻的正直。
一个人,有过失,不可怕,因为我们可以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然后有针对性地去修炼自己。怕就怕,一个人表现得很完美,或者隐瞒得很好,身上有问题而不显示出来;一旦出问题,就是大问题。所以说,从来不犯错误的人,往往更加危险!
西汉的王莽就是这样的人,他早年非常勤奋努力读书,非常听话懂事,尊敬长辈,孝顺母亲,人缘很好,朋友很多,口碑很好。即便是皇亲国戚,王莽依然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行为检点,作风严谨。很快,王莽成了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声名远播。
王莽的伯父王凤是大将军,掌握着朝政大权。有一次,王凤生病了,王莽就天天在窗前伺候,亲自给伯父尝汤药,忙得连洗脸都顾不上,一连几个月不换衣服。此举把伯父王凤感动得稀里哗啦,所以王凤临终前把侄子王莽托付给太后和皇帝,让他们好好照顾这个孝顺的年轻人。
从此以后,王莽深受皇帝赏识和重用,官也越当越大,而且他办事更加认真,对人更加谦虚、恭敬,所以大家都认为王莽很贤能。
但王莽即使身居高位,也能礼贤下士、谦虚低调、清廉俭朴,他经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因此在民间深受爱戴。
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王莽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其实,王莽的恭敬、谦虚、节俭都是假装出来的,他是个特别虚伪的人。
王莽当上大司马,掌握朝政大权后,就马上暴露出野心,排除异己,拥立汉宣帝玄孙刘婴,然后代理天子朝政,最后成功篡位,代汉建新,自己当上了新朝的皇帝。
很多人都被王莽的完美形象欺骗了,但为时已晚。太后王政君,一手扶持王莽当上大司马,让王莽掌握朝政大权,她也没有想到王莽会篡汉自立。王莽篡位时,逼迫太后交出玉玺,太后勃然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碎了一角。
可见,那些看起来很完美的人,即使人品再高尚,做人做事都毫无瑕疵,反而是最危险的人。就如古语所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
人啊,要有点毛病,才能和他相交;如果他身上没有半点毛病,堪称完美,说明此人伪装得很好,没有真情,而没有真情的人,是不能与之相交的!
综上所述,我们一方面可以根据孔子的识人术来判断:看一个人犯过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同时,我们也要提防那些“从来不犯错误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城府极深,更加危险!朋友们,您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欢迎留言互动
关注“国学新导航”,用国学开启属于你的人生新导航!
和琢磨君一起,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