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懦之人,一眼便知”:骨子里怯懦的人,往往害怕遇到这四种情况,需改变
卷首语
那些骨子里怯懦的人,很多时候一眼便能够看出来,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处处唯唯诺诺,不敢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在行动中,惧怕可能面对的后果。
《淮南子》中说:'多惧害勇',一个骨子里怯懦的人,往往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他尤其害怕面对着下面这四种情况,若是不能够做出改变,他的一生只会在失败中结束。
一,怯懦的人,害怕别人说自己能力不行
俗话说:'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我们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成年人,有权利去选择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可怯懦的人不一样,他们往往会在别人的激将法中失去自己,他们为了掩盖自己怯懦的本性,会去刻意做一些看似勇敢实则愚蠢的事情。
三国时期的马谡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跟随刘备入川,一度从参军做到蜀国的丞相,可他笼罩在诸葛亮的光环中,自己的怯懦的性格反而被遮盖住。
大多数人都知道'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可很少有人知道,马谡的失败在于想要证明自己。刘备早就证实过马谡拥有处理政务的才能,但马谡只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他想要打出一场漂亮的战役,来获得别人的称赞。
最终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马谡因为擅长纸上谈兵兵败被处置。而造成马谡悲剧的原因,恰恰是他的怯懦。他想要掩盖自己的怯懦,于是只能强出头,明知道自己不擅长行军打仗依旧率军出征,这样的人已经是从骨子里是一个怯懦的人。
最为重要的是,当兵败之后,马苏选择的是主动逃跑,可以说马谡的逃跑不仅印证了自己的怯懦,更加削弱蜀国为数不多的士气。
可在另一方面,赵云在兵败之后则是及时将部队聚拢起来,继续反抗曹真,即便是撤退的命令下达,他也亲自断后。
现实中很多怯懦的人都害怕遇到马谡这种情况,面对别人说自己能力不行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拿马谡来说,他大可以在政务一事上继续进取。
可惜的是马谡是一个怯懦的人,这样的人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往往会丧失理智,不会去衡量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他们的逞强往往以失败告终,却只会逃避自己造就的错误。
而在生活中那些骨子里怯懦的人同样会做出类似的举动,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怯懦,往往会做出愚蠢的举动,在我们困惑的时候不妨用这个理由来看待,那我们兴许就能够看清谁才是骨子里怯懦的人。
二,怯懦之人,畏惧面临选择
骨子里怯懦的人从根本上惧怕选择,他们害怕面临选择,一旦要求他们做出选择,我们便会看到他们或是蹑手蹑脚,或是瞻前顾后,浑然没有独处时的安静优雅。
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一个骨子里懦弱的人会陷入煎熬之中,他不知道每一个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局,也不想去面对可能出现的代价。
历史上有很多人在关键时刻退缩,甚至沦为千古罪人,这些罪人很多时候都是一个骨子里怯懦的人,例如'捜山捡海'的主角赵构,作为一个皇帝面对敌人的侵略手足无措,他害怕还击让自己送命,而投降又会让自己沦为千古罪人,在两难的处境中他选择了逃避。
赵构无疑是一个骨子里懦弱的人,他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时至今日,类似赵构的人物比比皆是,这些人若是不能勇敢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并承担对应的责任,注定会迎接惨淡的人生。
三,怯懦之人惧怕付出
骨子里怯懦的人会在诸多关键时刻令我们气愤不已,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可怜的人物。长久的怯懦让他们活成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甚至觉得合理的付出都成为自己怯懦的证明。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大家集体付出的时候,总有一些人畏缩不前,不肯为集体付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人在自私之外更多是怯懦。
骨子里怯懦的人由于长久处于一个自卑的状态,因此在生活的欺凌中不仅不能振作精神,反而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自尊。有趣的是,当他们在别人的建议下付出时,却会百般抗拒,将这份合理的付出当作对自己的剥削,借此在人前维护自己可怜的自信。
因此一个骨子里懦弱的人想要改变,首先就要认清什么值得付出,什么又是不值得付出的事情。
卷尾语
上面这三种情况往往会令许多骨子里怯懦的人感到恐惧,而想要摆脱自己的恐惧,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况。
然而,一个怯懦的人若是能够正确处理上面这三种情况,那么他便能够逐渐从怯懦中摆脱出来,逐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