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雪诗,一次读个够

 雪·诗 

雪花有许多别称,这些别称通常都出自古代诗人的名句,比如“银粟”(独往独来银粟地)、“玉尘”(东风散玉尘)、“玉龙”(岘山一夜玉龙寒)、“六出”(六出飞花入户时)。在广东省,雪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别名———“犬狂”,那是因为雪在广东非常罕见,唐文学家柳宗元说:“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州中之犬,皆仓黄吠噬,狂走者累日。”从此,“犬狂”也就在岭南成了雪的别名。(更多雪的雅称:古人对雪的26种雅称,太美了!

雪与花

提起咏雪的名句,很多人想到的大概是才女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作者以轻盈的柳絮喻雪,为后世开了无数法门。

马致远有《寿阳曲·江天暮雪》词,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江天暮雪”,其中有“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几句描写雪景。通过一个“飘”字,带出了“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使诗境愈显幽美。

陈允平的《红林擒近·寿词·满路花》有“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之句,这两句以梨花、柳絮比喻白雪纷纷的样子,十分贴切自然。

作者将雪比作梨花,源自岑参《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给人以浓浓的春意及美好的想象。将雪比作柳絮,当然取自咏絮才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了,柳絮亦是春天的意象,轻盈翩飞的柳絮与飞舞的雪花十分相像,故有此喻。

诗人们还是偏向于将雪花比作梅花,如上文提及的“半梅花半飘柳絮”。梅花与雪有太多相似之处,唐代张谓《早梅》诗说它们形似难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它们是那样的相似,雪像梅花一样清雅,梅花像雪一样洁白晶莹,二者浑融一片,让人难以辨认。

卢梅坡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不仅一语道出雪与梅的关系,还引入了“诗”这一概念对于雪的重要性。天晚的时候,写了一首好诗,而这时空中正好飘起了雪花,那洁白的雪与枝头的梅花相映成趣,诗、雪、梅三者就组成了整个春色。

也有诗人直接以飞花比雪,飞花可以是白梅,也可以是梨花或是杏花,抑或是其他白色之花,诗人们以模糊的概念,给人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

高骈的《对雪》有“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之句,描写雪花渐渐堆积在树枝上的情景,写得十分美丽娴雅。

宋之问的《苑中遇雪应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将庭院中的雪花比作昨夜刚开的林花,比喻生动、巧妙,不露痕迹。这两句描写冬景,非但没有严寒肃杀的气氛,反而充满春日的生机与活力,让人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李白与雪

以上作比都是十分美丽而写实的,没有太多夸大成分。而雪花在诗人李白的眼中,就不是普通的花儿那样简单了。

他在《北风行》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真是大气磅礴,新奇浪漫,精彩绝妙。以席来比喻雪花,想像奇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极言边疆的寒冷。

李白另有两句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二者用夸张手法写雪,在读者心中引起的感受却全然不同。一个唤起了浓郁的春意,一个渲染了严冬的淫威。

轻盈的雪

雪花既可称之为“花”,也被比作梨花、梅花及柳絮,说明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轻盈。

孙道绚在《清平乐·雪》中说雪花“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描写雪花在空中轻舞的模样。“轻模样”,轻盈欢快的模样,形容十分贴切传神,令人为之动容,仿佛它们就在读者的眼前飘动一样。

五百多年后的纳兰性德写了一首《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开头就化用孙道勋的这句:“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纳兰看到的不是雪花的轻模样,而是它的高洁品性——“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雪花来自高寒的天空,生在在冰冷之地,可以落在普通清贫的人家,而不只是落在王孙贵族的庭院。它的美不是大红大紫的刺激,而是一种孤独的,令人生冷的美。

雪与渔翁

有雪的世界,天地一色,一尘不染,代表着一种孤高清绝之气。因此,诗中的某些渔翁是出现在冰天雪地里的。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写的就是寒江独钓图。作者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一幅疏淡的写意山水画中。一川江雪,一叶小舟,一个渔翁,独自垂钓,万籁无声。

释敬安有诗《题寒江钓雪图》:“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这首诗的意境虽然取自于柳宗元的《江雪》,但诗的气氛却与柳诗迥然不同。柳诗的气氛是孤寒压抑的,而此诗则是悠闲自在的,于严寒中透出生机、冷峻中透出禅味,妙趣横生。

雪与名山

大雪与巍巍高山的相遇,形成了一幅幅壮丽奇伟的景观。

天山在塞下,风光景物自然与内陆不同。李白说“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份的天山还是漫山白雪,看不到花草树木,只有凛冽的寒气。这个“寒”字,不仅是外界环境给予人的直观感受,还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

岑参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也是歌咏天山雪的诗。“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两句从整体上来写天山雪的壮观之景。天山的积雪终年不化,千万座峰岭上都被皑皑白雪覆盖,绵延不绝,尤为壮观。

终南山是我国名山,它的雪景也是一绝。祖咏有诗《终南望余雪》,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前两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描写远望所见。终南山的阴岭高于云端,山上的积雪在日光的照耀下寒光闪闪,给人以“浮”的感觉。“城中增暮寒”句,写望后所感。日暮之时,气温本来有所下降,再加上积雪消融了一天,吸收了大量的热,因此整个长安城都被寒气侵袭了。

恬静的雪

雪景带给人的不仅仅只是壮丽,还有恬淡静谧。白居易的《夜雪》中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句,这两句描写雪景,从听觉着手,角度奇特,构思新颖,曲折有致。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

王维的《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是写雪的名句。作者从虚处着笔,不写雪如鹅毛柳絮、乱琼碎玉,而写大雪所在的环境,给人以新奇空灵之感。这两句写景纯从感觉入手,“静”、“闲”二字,细致地表现了诗人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生气盎然的夜雪图。

戎昱的《霁雪 / 韩舍人书窗残雪》写是雪晴后的景象,前两句“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描写的是残雪所在的背景。“檐前数片无人扫”句转笔蓄势,描写的是眼前之景。因是“残雪”所以言“数片”,残雪无人扫,故“又得书窗一夜明”。檐前的积雪分外洁白,等到晚上,月亮升起,月光与雪的光亮相互叠加,就使得窗前显得十分明亮清幽。

杜荀鹤的《春日山中对雪有作》“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两句分别从听觉、视觉来写春雪。雪落在竹叶上,悄然无声,仔细听时,又仿佛有声。春雪飞扬飘逸,天地间一片迷蒙,雪花散开又凝结在一起。雪落竹丛,无声又有声,将春雪的细碎温柔之状描写得惟妙惟肖。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名句,描写的是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风雪之夜,天地一片苍茫,万籁俱静,作者在此纳入了声响和人物,并添上了寒风和飞雪,这样一笔笔的渲染,就成了一幅温暖人心的雪夜图。

严寒的雪

雪景纵然很美,但它带给人的还有严寒,因此,大雪还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的象征。

李商隐失去挚爱妻子,已是人生中不可承受之重,然而还要离家远行,漂泊之感、丧妻之痛一齐涌来,作者的悲痛可想而知。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踽踽独行,路上又遭遇大雪,自然产生苦寒之感,于是他盼望着家中的妻子可以寄来棉衣。只是,伊人已逝,还有谁为他寄衣呢。用“有家想”反衬“无家”丧妻的痛苦,“以乐景写哀”,以充满温馨希望的梦境反衬冰冷严酷的现实,更见诗人内心痛苦之深。

 雪·诗 

雪花是一种特殊的“花”,它来自高寒的天空,化为晶莹的水珠,它是降落到人间的精灵,是冬季景物的点缀。冬天由于雪花的参与而变得生气盎然,春天由于雪花的降临而变得更加美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