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Bushell在其Chinese Art中,及Binyon在其Painting in the Far East中,均以rhythmic vitality译“气韵生动”,近来国人亦多加以采用[45]。仅以rhythmic译此处的“韵”字,如后所说,已大成问题;以之译“气韵”两字,是把“气韵”视为一义,便更值得研究。

自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的一句话出现后,气的观念,在文学艺术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曹植《白鹤赋》“聆雅琴之清韵”一语后,大约为今日可以看到的“韵”字之始。《世说新语》中,有许多气字,大约共有十九个韵字;除卷下之上《任诞》第二十三有“风气韵度”一语外,其余没有气与韵连用的。而“风气韵度”,本应为两词,即“风气”应为一词,“韵度”应为一词。沈约《宋书》中亦有许多气字,大约有三个韵字,也无气与韵字连用的。钟嵘《诗品》有许多气字,大约有两个韵字,亦无气与韵连用的。刘勰《文心雕龙·声律》篇有“韵气一定”之语,从上下文义看,韵为一义,气又为一义。何况在谢赫品评名人画迹中,有六个气字,四个韵字,仅“顾骏之”项下有“神韵气力”一语,系气韵连用,而神韵及气力,本为两词;其余均各别使用,即应各为一义。后来虽常将气韵一词,浑沦地使用,但也有许多画家、画论家,将二者分别得清清楚楚。在画论上辟一新境界的荆浩《笔法记》[46]谓“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气韵分举。而《宣和画谱》称徐熙所画花卉,“骨气风神,为古今之绝笔”(卷十七),将气韵分举为“骨气风神”,最能得其实。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张璪”条下有“气韵双高”之语,正因气与韵是两个概念,才可说是“双高”。所以对“气韵生动”一语的分析研究,应当从把气韵当作两个概念,分别加以处理开始。

但这两个概念,如后所述,本是由气的观念,分解而出,所以首先应把未分解以前的气的观念弄清楚。因为两汉盛行的阴阳五行说,及宋儒的理气论的影响,许多人一提到气,便联想到从宇宙到人生的形而上的一套观念。其实,切就人身而言气,则自《孟子》的养气的气字开始,指的只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作用,或可称之为“生理的生命力”。若就文学艺术而言气,则指的只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作用所及于作品上的影响。凡是一切形上性的观念,在此等地方是完全用不上的。一个人的观念、感情、想象力,必须通过他的气而始能表现于其作品之上。同样的观念,因创作者的气的不同,则由表现所形成的作品的形相(style)亦因之而异。支配气的是观念、感情、想象力,所以在文学艺术中所说的气,实际是已经装载上了观念、感情、想象力的气,否则不可能有创造的功能。但观念、感情、想象力,被气装载上去,以倾卸于文学艺术所用的媒材的时候,气便成为有力的塑造者。所以一个人的个性,及由个性所形成的艺术性,都是由气所决定的。前面所说的传神的神,实际亦须由气而见。神落实于气之上,乃不是观想性的神。气升华而融入于神,乃为艺术性的气。指明作者内在的生命向外表出的径路,是气的作用,这是中国文学艺术理论中最大的特色。不过此时的气,实系与神成为统一体,所以当时便流行有“神气”一词。如嵇康《幽愤诗》“神气晏如”,《养生论》“神气以纯白独著”,江淹《恨赋》“神气激扬”,袁彦伯《三国名臣序赞》“神气恬然”者皆是。

注释

注释条目标号据原文。

[45] 香港东方艺术公司于一九六一年出有今人《张大千画》一册,其中之英文说明,即用此译名,见原书页八。

[46] 后人每以其文字不甚雅驯,疑非出于荆浩,此乃鄙陋之见,已在本书第五章中加以讨论。

插图一:徐熙《玉堂富贵图》局部

插图二:赵佶《写生珍禽图》局部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

(0)

相关推荐

  • “气韵”美学意义的构成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气与韵是两个独立的美学范畴,从气.韵到气韵经历了复杂的意义衍变.气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中是世界万物的生成要素,是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共生体.曹丕将气的观念真正引入文章写作.文学创作领域,并给气以明确的 ...

  • 神宜内敛却不可鼓荡

    由顾留馨.沈家桢编著.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是一部陈氏太极拳权威著作,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 ...

  • 松韵三叠(一)

    作者:朱良铮 "韵"之一字,在艺术领域具有突出的普遍性,广泛融入音乐.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对"韵"的表达.演绎一直是艺术家们的最高艺术追求,盆景自然也是如此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人类精神文化最早出现的形态,可能是原始宗教,更可能的是原始艺术.对于艺术起源的问题,最妥当的办法,是采取多元论的态度.在多元起源论中,以游戏说与艺术的本性最为吻合,也以游戏在原始生命中呈现得最早.因为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音乐与人格修养

    儒家以音乐为中心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性格,对知识分子个人的修养而言,其功用更为明显:并且由孔子个人所上透到的艺术根源的性格,也更为明显.兹将有关的资料,简单引一点在下面: 凡音者,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庄子的再发现

    道家的有老子.庄子,也像儒家的有孔子.孟子.孔子死后,儒分为八[1]:但将孔子的精神发展到高峰,以形成儒家正统的,还是孟子.老子以后的道家,有杨朱.慎到等互不相同的别派[2]:但将老子的精神发展到高峰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首先我应指出的是,老庄所建立的最高概念是"道":他们的目的,是要在精神上与道为一体,亦即是所谓"体道"[9],因而形成"道的人生观",抱着道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气韵的可学不可学问题

    一个艺术家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伟大的能力,便在于能在第一自然中看出第二自然.而这种能力的有无.大小,是决定于艺术家能否在自己生命中升华出第二生命,及其升华的程度.<世说新语>卷下之上<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魏晋玄学与山水画

    山水与文学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有谓"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的几句话,一若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与老庄的思想无关:并且容易使人误会,只有在庄老告退以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水墨山水画的出现

    由庄学精神而来的绘画,可说到了山水画而始落了实:其内蕴,由宗炳.王微而已完全显露了出来.但山水画在作品上的初步完成,一直要到李思训才出现,这似乎是有关于技巧上的问题.不过,限制技巧的不在于技巧的本身,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宋初山水画的完成

    宋初山水画的完成 中国的艺术精神,可说由唐代水墨及淡彩山水的出现而完成了它自身性格所要求的形式.但水墨和淡彩山水画发展的高峰,乃出现在十世纪到十一世纪百余年间的北宋时代.从荆浩(自称为唐人).关仝(应 ...

  • 徐复观专栏 | 中国艺术精神:苏氏兄弟

    一 东坡的"常理"与"象外" 宋代文人画论,应以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一〇三六至一一〇一年)为中心.他在<四菩萨阁记>中有谓: 始吾先君(苏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