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书法神童李昭华,临兰亭序以假乱真,却引来各路专家的非议

当今武汉有位11岁的小男孩,名叫李昭华,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上非常有造诣,但是他的作品发布网上后,却引起一众书法家品头论足,说其没有艺术性,复印机而已。真的是这样吗?

当大多数孩子放学后迷恋于各种手机游戏的时候,而这样一个孩子却显得有些“另类”。游戏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值得沉迷的,但他更喜欢做另一件事情——书法,尤其是研究王羲之的书法。

小昭华六岁开始接触书法,在开始学习后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更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执着,练习书法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从来不喊累,仿佛畅游进了书法的海洋,领略着书法给他带来的乐趣。

刚开始学习书法时,他并没有只专研王羲之的书法,而是模仿各大家的书法。书法都是以临摹开始,只有临摹熟练,才能体会书法大家的精髓,从而有自己的理解和造诣。

或许是避免学多而杂,七岁多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专攻王羲之的书法,其中尤以《兰亭序》为最。据说李昭华在联系兰亭序的第一个“永”字时,老师要求他认真观察每一笔,入纸、牵丝、提、按、转折都要拿捏得精准到位,这样的反复练习,,竟然扎扎实实练了一个月。

日夜寒暑,勤勉刻苦,终究会有成就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用功颇勤,训练非常严格刻苦。在八岁的那个暑假,终于将324个字全部通关。将近两年的练习,完成了单字的全部研习,开始做通篇临摹训练,整篇的练习不仅讲究单字笔锋的准确,更讲究通篇书写的流畅。

九岁时,昭华不看字帖便能背临全篇《兰亭序》。

十岁,赴日本银座交流书法,其中《兰亭序》作品震撼了当地书法学者。日本对书法有很高的崇敬之情,王羲之唯一的真迹《丧乱帖》,在日本宫廷收藏,被日本视为国宝之一。

五六年的勤学苦练,终是小有所成。11岁时李昭华临摹的《兰亭序》被发布到网上,掀起了网上评论的热潮。

有人说,他是书法神童,领略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十几岁的孩子能做到这种程度,实为不易。

也有人狂妄的评论说,只是模仿,没有艺术性,单纯的复印而已。

这样的评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于重了,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任何书法都是以临摹为开端,只有掌握了一笔一顺的笔锋走向,才能写出行云流水的字迹。

而写出自己的特色不是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做到的,人生的阅历不足,世间百态未见,辛酸苦辣未尝,很难写出各书法大家一样或洒脱,或出尘,或清灵的书法风格。

他现如今所写的字,已经令我们惊奇,每一个字都透着沉稳,笔画圆润,力道的掌控并不像十几岁孩子能够写出的。这是真正几年时间里朝夕刻苦练习的成就。

就这份毅力便值得肯定,缘何要说其没有艺术感,只是复印机而已?难道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么?

王羲之的书法能够流传至今,得益于各朝各代的书法大家对其的研究和临摹,才能将王羲之的书法真谛传承至今。临摹是人类学习的本能,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对于他人的评价不能主观的随意言之,有失偏颇的言辞,或许是扼杀孩子本性和动力的利剑。

对于李昭华刻苦几年学习书法的精神肯定,对于现阶段来说要重于他在书法上面的个人造诣。如果十几岁就能有属于自己的书写风格,有超脱世俗,雅俗共赏的文字精神,那么那些真正一辈子投入到书法事业的老一辈书法人要情何以堪?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曹植的《洛神赋》中的这一句常用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看着这样的描述,仿佛眼前并非一幅书法,而是一幅绝美的风景。

而少年的王羲之擅长书法,也是得益于多位老师,也是经过了模仿很多书法大家的漫长过程。古人习书法尚且以临摹为先,手要握得稳,下笔方能有神。

王羲之出身名门望族,从小便接触各类人群,且学习资源优渥,在精心的培养下,王羲之成长为一位爱好书法,且善于创造的个性。后期的成家立业,入朝为官等阅历都加深了他对书法的理解,将性格及对世间的态度都转嫁书法风格上。

故而对于孩童时期的学习,能够达到李昭华程度的寥寥数人,能够坚持学习书法,以书法为专攻爱好的孩子更是少之又少。电子设备,自媒体和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更多人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诱惑。

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国之瑰宝的毛笔书法的孩子更是少的可怜,所以网络的广开言路,不应成为扼杀更多人的途径和武器,而是应该给予更多人勇气和坚持。

或许你的一个不经历的评论,便会使一个敏感的孩子丧失信息。说完一句就忘了,全不在意,而当事人却要用几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来忘记这件事。

网络暴力不可取,言论自由的同时更应该对言论负责,对于别人的成长和付出,就算你并不认同,做到沉默不语也不要出口中伤,别人付出的辛苦你体验不到,别人追求的梦想也与你无关。

让现在的孩子在网络中获取知识和自我肯定,而不要因此陷入网络留言的漩涡。

李昭华是优秀的,能用5年的时间来做同一件事,这份坚持难能可贵。

这个11岁就能临兰亭序到几乎以假乱真,这份付出和成就值得肯定。那些评论说没艺术性,复印机而已的人,终将会淹没在别人成长的洪流中,与那些真正努力的人渐行渐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