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心肾不交
上一期咱们多讲了一下命门的概念,这一期讲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这里伯高向岐伯问,想要保养身体,最根本的是什么?实际上问的是,怎样做才能长寿。这里岐伯还装作不知道,谦虚一下。
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
这里岐伯开始回答了,人活在天地间,为什么不能活的像天地一样久呢?是因为没有体悟到天地之道。
什么是天地之道呢?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为什么说阴阳是天地的本源呢?
宇宙最初的状态是一片混沌,既没有阴阳之气,也没有天空、大地,在经过了漫长岁月的不断运动变化之后,清气开始升腾于上而形成“天”,浊之气沉降于下而形成“地”,宇宙这才才有了天地之分。因此从浑沌一体的状态中分化出来的阴阳之气是构成天地的基本物质。
这里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正是因为天地处于一个阴阳平衡的状态。人之所以不能比肩天地,恰恰是人体内的阴阳失衡导致的。
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这句话明确点出了,命根指的就是肾精。
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
心藏神,要想神不动摇,心必须要静才行,这里指的是心火不能太旺,心火太旺,神也就不在了。伯高又提到,精是肾水所生,水天然是具有流动性的,心之所以不静,难道不是由于肾精的流失吗?
这里就要讲到,心肾相交这个中医上常说的概念了。
再来看岐伯是怎么回答的: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肾在五行中主水,中医上也常说肾是水脏。但肾中不是只有水,没有火,不然也不会有命门火衰这个说法。心在五行中主火,火就是能量,如果这个火不旺了,也就是咱们说的心阳不足,心脏功能衰竭。
肾中的水,如果没有火,就会往下走;肾中的火,如果没有水的制衡,也会往上走;但如果水火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肾中阴阳平衡,大家想一下会有什么局面,水是微微往上走的,这部分往上走的水,主要是制约心火,不让心火太旺;如果打破这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咱们说的心肾不交。
其实心肾不交这个说法,个人是不太认可的,更具体的来说应该是肾不交心。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具体来讲几种情况。
火旺引起水亏。所谓的火旺,指的是外邪引起的身体机能亢奋,比如一些感染病的早期、过度服用壮阳药,就会导致肾火偏旺,肾中的水就被熬干了,导致心火没有肾水的制衡,导致心火亢盛。既然是外邪引起的热证,那么就会出现舌红苔黄、少津、大便干、小便短赤、口干心烦、脉频数这些热证,同时还兼有心悸、失眠、遗精这些症状。
大家想一下,这种情况属不属于肾不交心呢?我觉得也可以算是,那么治疗的原则应该是祛邪热、泻火,同时滋阴壮水,补充肾水,人体的水火达到平衡之后,自然心悸、失眠和其他症状就会消失。
比较有代表性的方剂就是黄连阿胶汤,用黄连、黄芩清邪热、退邪火,用阿胶、白芍滋肾水,来达到治疗心烦失眠的目的。知柏地黄丸起到的也是类似的功效。
阴虚引起阳亢。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年轻人当中,就是肾水干涸了,肾火一直在干烧,心火没有了肾水的制衡之后,肯定心火也会过旺,整个人处于身体机能亢奋的状态,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耳鸣、遗精滑精、女性经期提前、量少、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
跟第一种情况相比,在临床上还是容易区别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舌苔,阴虚阳亢,不是外邪引起的,舌证以舌红少苔为主;外邪火旺引起的水亏,舌质虽然也是红的,但舌苔一般是黄腻的,这是一个明显的区别之处。
对于这种单纯的肾水不足,治疗原则也很清晰,滋阴即可,代表性的方剂就是左归丸,这个方剂由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龟板组成,纯是一个壮水滋阴的方剂。
肾阳不足,蒸化无力所致的肾水不升、心火独亢。肾中的火不足,那么就没办法蒸化肾水,肾水不升则降,心火失去了肾水的制衡之后,心火也会过旺。这种叫肾阳虚、心火旺。
临床表现以畏寒恶热、口干苦、腰膝冷、小便频数、四肢不温、心烦、时而失眠、时而嗜睡、舌质淡红为为多见,就是既有明显的阳虚体征,又有心火旺、心悸心烦的症状。
治疗原则,应该以温补肾阳治本,泻心火治标,常用的方剂就是交泰丸,用肉桂温补肾阳,用黄连泻心火。
再往下看,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这里更强度的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养生的根本是保养肾精,肾精之所以动摇,是因为心静不下来,而心之所以不静,是因为心火旺,心火旺根本是由于肾水不足,只要补足肾水,水火相济,那么就会达到保养肾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