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在希望的田野上——南川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记者 刘早生 特约通讯员 张如明 

图/南川区农业农村委 

建成32万亩南川米、35万亩中药材、11万亩茶叶、23万亩方竹笋规模化种植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粮食产能县、国家级优质稻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南川区作为重庆市6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县之一,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培育壮大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3+1”特色产业,现代农业迅速崛起。

高标准农田—大观铁桥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去年由袁隆平选育的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南川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达到950.5千克。

“今年,高产攻关片通过加入纳米土壤改良剂、创新性育秧、宽窄行栽种植等'精细化’管理举措,平均亩产有望实现超1000千克目标。”杂交水稻专家郭守斌告诉记者。

南川区东城街道三秀社区万亩水稻种植基地,是南川区按照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田园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七化”标准打造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

“因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路相连、渠相通、涝能排、旱能灌,我们由过去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变为水稻、油菜两季轮作,甚至实现了水稻、蔬菜、油菜三熟。”三秀社区村民赵学利说,“原来一年一季水稻亩产值不过700元,如今果蔬轮作,亩产值提高了2至10倍。”

过去,由于传统农业的种植观念根深蒂固,南川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有的地方曾遭遇过“有田无人耕、有人不耕田”的尴尬,甚至出现过土地成片荒芜等情况。

“过去村里的土地很瘦而且十分零碎。家里的4亩多地被分散成了二十多块,面积大的有四五分,小的只有一两分,机械难进,旱涝靠天,种植费时费工,土地流转时少有人问津。”兴隆镇金花村村民唐泽术感慨地说。

近些年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南川这片土地悄然发生巨大变化 ……

为尽快改善全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南川区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纳入全区重要民生实事和重点项目,统一安排部署、统一督查考核。全区整合交通、水利、产业发展、退耕还林、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财政涉农资金,突出重点,集中连片,高标准建设配套水利设施,打造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引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过程中,南川区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结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工作要求,围绕1个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核心区、3个综合试验示范重点镇、5个示范片精准布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问题导向、需求引路,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规划,从而形成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巴掌田’变成了大方田,加上又重修了渠沟,新建了排灌站,切实解决了路难走、水难灌、涝难排的难题。现在,老百姓土地流转的意愿更强了,我们租地的价格也高了。这些都得益于国家给我们村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三秀社区种植户赵学利兴奋地说。

南川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的实施,破解了当地农民因个体土地资源零乱分散从而低效利用的困局,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全区农村土地撂荒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高效利用。

截至2019年底,南川区共筹集资金7.4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19亿元,地方财政资金5.04亿元,其他自筹资金0.1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多亩,先后建成东城街道三秀片、大观镇铁桥片、南城街道三汇片、兴隆镇金花片等典型高标准农田项目片区。

兴隆镇金花村蓝莓基地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特色产业群

“这种茶叶最好看,茶尖晶莹如玉,春天时,茶园里万绿捧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记者在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白茶山上,巨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昌明兴奋地向记者介绍。放眼望去,3000亩连绵起伏的茶园,层层叠叠,美不胜收。

“浙江安吉是白茶的主要产地,市场供不应求,为扩大规模,我们公司琢磨着到外地发展,先后在江津、彭水、贵州正安等地考察过,发现气候、土质都不太适合白茶生长。”宋昌明介绍说,“来到兴隆,发现这片土地是沙质土壤、松软,肥力不错,又处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水、路、林、村进行了整治,排水灌溉问题不成问题,交通区位条件也比较好,是种白茶的好地方,最终选择落户在这里。”

在南川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不仅有外地客商投资,本土村民也纷纷租地发展莲藕、辣椒、生姜等特色产业。

“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正在成为特色产业的孵化聚居地。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良好基础,全区已新发展金禾米业、中佳信药业、百味珍中药饮片、大观沱茶、金山红古树茶、方竹笋速冻、庆酒酒业等12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南川区已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培育家庭农场102家,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28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家。

南川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力地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出资、相互持股,形成农民采用现金、土地流转费、闲置资源等多样化方式参与入股,深入拓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

“我们通过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并鼓励农户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获得产业分红。目前,种植已吸纳农村劳动力150人,每人平均年增收3万元。”嘉蓝悦霖公司负责人介绍说,“用于蓝莓集散加工的冷链仓储物流园区建成投用后,可新增加150余人的就业岗位。”

建好用好高标准农田,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南川区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2019年,全区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79元,同比增长9.9%,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

农旅深度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眼下正值晚熟蓝莓成熟季,在南川区兴隆镇嘉蓝悦霖蓝莓基地,成串的蓝莓缀满枝头,颗颗饱满,清香扑鼻,不少游客正忙着采摘。

“这里的蓝莓个头大,口感好,去年我就来摘过,今年又来了。”采摘的游客中,来自江北区的李女士为该基地里的蓝莓点赞。

自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木凉镇汉场坝村民袁小南和村里商量又承包了4亩多水田,一年可以产鱼1000~1500千克。鱼肥了,游客也来了,每逢周末城里人都会开车到他家鱼塘钓鱼。前段时间他和家里人商量着,打算办农家乐。

地处主城都市区、坐拥金佛山的南川,森林、河湖资源富集,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近年来,我们立足生态优势,按照'景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城区至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带建设,打造了以'十二金钗’大观园为核心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名片。”南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  南川区东城街道万亩水稻种植基地

南川区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牵引,依托鱼米粮仓底蕴,以乡村、田园、自然山水为墨,开展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大观等3个乡镇、兴隆金花等7个村、七朵玫瑰园等10个乡村旅游点分别创建成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社区)、示范点。大观镇金龙村还获评“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兴隆镇金花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个镇村获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级示范单位。

如今,南川区休闲农业全域开花,越来越多农民吃上“旅游饭”。2019年,全区实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16%。

(本文刊载于《农家科技》2020年8月“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专辑)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