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捡瓦匠”

山寨最后一个“捡瓦匠”周瓦匠去世了。

  “捡瓦匠”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是故乡青瓦房的“美容师”,主要从事房屋盖瓦、查漏、添瓦,山寨称之为“捡瓦匠”。

故乡地处渝鄂交界处的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大风堡群峰脚下,交通闭塞,但却保存下来一座座古朴典雅的吊脚楼青瓦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土家人聚族而居,几十户人家,形成传统村落,高低起伏的吊脚楼群,如鱼鳞般的青瓦屋,三三两两点缀在田园中,和谐成画,是农耕文明的有力载体,也是土家人世世代代的家园。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土家族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故乡地多田少,一代又一代土家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地农耕生活。勤劳朴实的土家人,利用森林、黄土、青石等材料,修建全木结构的吊脚楼,盖上青瓦,既美观实用,又节约耕地,防潮防湿,冬暖夏凉,能保存几百年。山寨农人的人生奋斗目标就是耕有其田,居有其所,修房造屋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要倾其人力、财力、细心谋划,精心打造,华堂落成百匠功,石匠、木匠、瓦匠等通力合作,能工巧匠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新房落成时,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喜事,要举行立房、抛梁粑、缠梁等庆典仪式,四乡八邻前来庆贺,特别是石木二匠的“掌墨师”,更是奉为神尊敬。在鞭炮声和“嘿咗嘿咗”的呐喊声中,一幢幢吊脚楼挺立在大山林海,组成一座座美丽的村庄。

  杜宇三更啼血急,雨打青瓦寄乡愁。那天,我回到故居黄家院子老屋,下起了暴雨,雨点浓密地敲打在瓦片上,嘀嘀哒哒的响成一片,老屋在风雨中呻吟,哗哗流动的雨水,顺着瓦檐,织成雨帘,在风中起舞。季节的脚步在瓦片上发出脆响,嘀嘀嗒嗒的风雨声,把我的思绪勾回童年:每到雨季,雨打瓦片,屋漏成灾。父亲半夜起来,让我撑着豆大光亮的煤油灯,他用木菜盆在屋檐处堵漏,补了东房,又漏西屋,把所有木盆都用尽,盛不完的屋梁水。瓦屋中梁是青瓦屋面的分水岭,逢雨天,雨水就往两边排,屋面平缓就导致漏雨,雨天,老屋就像一只破船,到处漏雨。好不容易等待晴天,父亲到瓦厂借回青瓦,与“捡瓦匠”一同上屋顶查漏补瓦,我们就在下面传瓦。那时,山寨的“捡瓦匠”最吃香,东家迎,西家请,主人好酒好肉招待,忙得不亦乐乎,还得提前预约。“捡瓦匠”是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但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胆小粗心的人,是干不了这个行当的。

“捡瓦匠”从事屋顶查漏,补盖瓦片,技术含量不高,是繁重的体力活,胆大心细就能胜任。父亲年轻时为了养家糊口,当过“背脚子”、“捡瓦匠”、“篾匠”、搬运工,尝尽了人间辛酸。与父亲同龄的最后一个“捡瓦匠”周师傅去世了,山寨瓦屋再也无人查漏添瓦,部分老屋无人居住,已成危房。黄家院子、菜花坪、全家院子、龙神坝、任家坝、新屋坪、班鸠崖、大石坝等山寨,青壮劳力都外出务工,黑黝黝的青瓦屋,像饱经风霜的岁月老人,人去楼空,杂草丛生,破败不堪,有的垮塌只剩孤零零的梁柱,在风雨中挺起不屈的脊梁。南来北往的燕子,依旧飞栖于倒塌的屋檐,“捡瓦匠”这门老行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玻纤瓦、琉璃瓦替代了青瓦,绵延几千年的传统手工艺消亡了……

  一代又一代土家人在青瓦屋出生,又在青瓦房老去。青壮年从青瓦屋走出来。我也离开村庄40余年,顺着故乡的小河,走进繁华的都市。自从1998年1月31日母亲患急病去世,老屋早已断了炊烟,父亲进城生活,老屋不能再住人,故居黄家院子,年久失修,显得更加破败。父亲最近多次要求回老家整修腐朽垮塌的危房,但准备宅基地复垦,我们劝父亲放弃维修,他抽闷烟,喝闷酒,郁郁不乐,暗暗地流泪,连声叹息:保存几百年的祖业毁了。

其实我心里也难受,故居老屋是我人生的第一个驿站,铭刻我童年的梦想,铭刻黄氏子孙“耕读为本,忠孝传家”的遗风,何尝不想再现当年的辉煌!每当回到故居,我默默地站在老屋前沉思:现代文明,蚕食着古老的农耕文明,故居瓦屋也在岁月中老去……

本文发表于《农家科技》2017年第8期

欢迎不吝赐稿:njkjzzs@126.com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随笔】沧浪《老屋讲述》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沧浪 [作者简介]沧浪,本名徐贤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爱好写作.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在偏僻的老道沟青龙岭头下,东西沟水流交汇处形成的土圪垱上 ...

  • 看图写诗:变异或突围

    主管:六盘水文学院 凉诗精选67期(总第166期) 看图写诗 洞见 /范光明 竹笋自然生长,随缘 节节高升,穿破被遗弃的老瓦房顶 为农耕生活画上句号,让它焕发 生命的另一种气象 当年那乌蒙深山,一家瓦 ...

  • 乡村记忆三题

    石磨 有个河南文友拉萨经常去村里收小米.核桃等农副产品,也顺便收藏了几个石磨,拿回来放在客厅做了一个茶桌,看起来古朴而有禅意,这旧物利用很有文艺范儿. 这勾起我对于老家石磨的回忆. 我家的石磨大约是石 ...

  • 乡村记忆︱捡瓦

    乡村记忆︱捡瓦 2021-09-14 21:18·暮色千里风月明 故乡把瓦屋叫老屋,楼房叫新屋.老屋已经拆除多年了,但我还会时常想起它. 老屋并不老,1978年村里第一次新农村建设做的瓦房,到90年代 ...

  • 【半亩方塘】家在前方

    扫二维码关注文艺众家,,更多精彩等着您! 乡愁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时时在心中奏起爱的旋律                                                         ...

  • 荐读 |1968年的老屋古瓦,诉说2代人的记忆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我家的两座老屋,一座是1989年我夫妻建的红砖二层楼的"洋房",已经老了:另一座是1968年我父母所修建的青砖.黛瓦砖木结构的房子,就更老了. 父母 ...

  • 中国式瓦房

    瓦房,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因用瓦盖顶而得名. 一砖一瓦总关情,一草一木皆是诗.一片青瓦,一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砖瓦之间浓缩着传统建筑的精髓,沉淀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渗透着中国味道. 青瓦铺于房顶,素 ...

  • 难忘的故乡小路连载54《捡矿勤工俭学趣事》作者及演唱/阿龙哥

    荐赏 阿龙哥佳作 作者及演唱简介 黎建华(作品笔名:阿龙哥),男,生于1959年,籍贯:广西武宣县人,壮族,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曾长期供职高级法律顾问.首席法律顾问于国有特大型企业,现已退休.酷 ...

  • 《施木匠的瓦匠活—故乡纪事015》

    我家乡最早的土灶,比野外生存的三星灶强那么一点点. 要搭这种灶,先要脱土坯.土坯是用带有短草秸的泥做成的,垒成一个箱子形的框子,高度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以家庭主妇弯腰操持简单厨事的舒适度为要. 一直以 ...

  • 散文类:《散文小花》27《故乡旧事》  10、第一次捡柴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27 <故乡旧事> ,   10.第一次捡柴 一九五八年我举家从武汉迁回下朱荣,这时的下朱荣已与其他农村一样,没有柴烧.近处没 ...

  • 《文学的故乡》第二集阿来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的爱,不是盲目地说爱或者不爱,我按照它本来真正的面目,去认知它,书写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认识自己故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成了我的信仰.--阿来(来源:央视网) 我觉得我对于故乡 ...

  • 鱼泡怎么做好吃?川菜大厨用捡来的鱼泡做成店里招牌菜,酸辣开胃

    鱼泡怎么做好吃?川菜大厨用捡来的鱼泡做成店里招牌菜,酸辣开胃

  • 混迹在宿舍的好声音,缅甸佤邦小哥唱《故乡》,唱出漂泊的感觉

    混迹在宿舍的好声音,缅甸佤邦小哥唱《故乡》,唱出漂泊的感觉

  • 我和我的故乡

    最近老家盖房子的人家特别多,村里年轻人大都在外面打工,可父辈们还是给他们盖,大部分的年轻人出去奋斗的不错,都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老家很少回来,只有些留守老人了,可他们从不闲着,地里的庄稼种着,家里的房 ...

  • 弯腰捡到2个亿

    挺有意思的一个财富创业故事.

  • 【赣雩文艺】作者:宋建勤《这片热土——写给第二故乡湖北宜城》(柔巴依·组诗)总第923期③2021年第129期③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这片热土 (柔巴依·组诗) 写给第二故乡湖北宜城 作者:宋建勤(青青草) 一.序篇 当踏上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 一股暖流不自主从心底涌出 我多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 为你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