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演出团体培训班
名 称 |
剧 种 |
成立时间、地点 |
负责人 |
主要教师 |
培训简况 |
备 注 |
永顺和(永胜玉) |
河北梆子 |
清同治四年(1865),宝坻县 |
王永广(艺名“活吕布”)、张国泰 |
享誉剧坛的“一盏灯”(张永德)、“三盏灯”、程永龙、吴永顺、刘永奎等出自该班 |
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与玉成班争胜。长期活跃于上海、江苏、湖南、湖北等地 |
|
裕泰和 |
河北梆子 |
清光绪五年(1879),宁河县东丰台 |
陈氏(人称“陈六爷”) |
清宣统年间解散 |
||
小四喜班 |
河北梆子、皮簧 |
清光绪初年或中期 |
胡秋宝 |
李吉瑞、程永龙、尚和玉、薛风池等曾参与演出。清宣统年间解散 |
||
吉利科班 |
河北梆子、皮簧 |
清光绪十年(1884),原办于河北雄县史各庄,后迁到天津西马路 |
张力田 |
刁凤祥、王扣、杨老喜、李老根 |
||
德胜和 |
河北梆子、皮簧 |
清光绪十一年(1885),武清县大南望村 |
赵大个子 |
崔德荣(灵芝草)等为此科班艺徒 |
||
天华锦 |
河北梆子 |
清光绪十七年(1891),在天津海大道紫竹林附近 |
顾崇德 |
共有艺徒几十名,成名者有田际云、水上漂、达子红等 |
光绪二十年顾率班赴沪演出,不久逝世,科班遂解体 |
|
隆庆和 |
河北梆子兼皮簧、昆曲 |
清光绪二十年(1894),在天津西门外小道子兴戏茶园内 |
张英杰(盖叫天)出自该班 |
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等参与该班演出。于20世纪20年代初解散 |
||
德顺和 |
河北梆子 |
1912年,在静海县城关 |
阎译林 |
1917年办毕一科后解散 |
||
改良戏曲练习所 |
京剧 |
1913年,在天仙茶园内 |
蔡志庚、汪笑侬 |
汪笑侬 |
招生数十名,授课有:嗓音练习、词令、戏曲知识等 |
1914年六月举行毕业演出后停办 |
太平戏剧学校 |
京剧 |
1928年 |
程砚秋为名誉校长 |
有学生60余名。学科除京剧技艺,还有体操、武术常识和文化知识 |
||
稽古社子弟班 |
京剧 |
1936年,在天津劝业场天华景戏院内 |
高渤海、尚和玉、娄廷玉、韩富信等 |
尚和玉、 李吉瑞、 李兰亭、 程永龙、 刘永奎、 叶德风等 |
坚持教学与舞台实践锻炼相结合,排演不少连台本戏 |
共有学生150余名。其中不少学员成为优秀演员,如孙玉华、李国华、陈俊华、蔡宝华、贺永华、张春华等。该社因经济困难于1944年9月解散 |
荣庆社 |
昆曲 |
1937年,在天津 |
马祥麟、侯永奎 |
高玉庆、 景和顺、 马凤彩、 侯益太、 侯永奎、 马祥麟等 |
共有艺徒20余名 |
1939年天津遭水灾,该班解散 |
荣玉社 |
京剧 |
1938年,在天津 |
田洪儒 |
韩长宝、 徐文田、 阎喜增、 王清桥等 |
田中玉、田文玉、范成玉、王鸣玉、杨麟玉、李良玉等出自该班 |
办毕“玉”字一科后,未再续办 |
鸿春社 |
京剧 |
1940年,在天津 |
李桂春创办,自任董事长 |
陈富瑞等 |
秦鸿声、秦鸿云、黄鸿雨、陆鸿燕、秦鸿良、秦鸿铃等为该班艺徒 |
办班几年后南下演出,后在南京解体 |
聚祥社 |
京剧 |
1942年,在聚华戏院内 |
朱寿山为成班人 |
韩长宝、 娄廷玉、 满福山等 |
周铁豪、王宝来、朱玉清等为该班艺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