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宦海沉浮,唉声叹气都要注意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今天偶然提起了蔡邕yōng,翻了翻以前的文章也没写过单独写过蔡邕,借着写离场方式顺带聊聊。
蔡邕,字伯喈,他的身份标签不仅仅是蔡琰之父,在书法、音律、辞赋等多个方面都有建树。蔡邕师从胡广,本身起点就很高,胡广作为太傅,也算是汉灵帝刘宏的老师之一。不仅胡广的葬礼规格极盛,刘宏在熹平六年(177年)还专门让人绘制了胡广、黄琼的画像,蔡邕负责撰写《胡广黄琼颂》,作为胡广的弟子蔡邕自然也承蒙恩泽。
熹平四年(175年),立在太学门外的熹平石经就是蔡邕的手笔,作为当时知名的书法家,他还为众多名士、官吏写过碑文。恰好从熹平六年开始,有多次蔡邕上书的记载,蔡邕是想在一次次中实现个人抱负,但身在朝廷哪那么容易畅所欲言,谏言越是切中要害,触犯的利益也就越多。
在光和元年(178年),因为金商门问对泄露,蔡邕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他建议废黜的官吏,又怎么会坐以待毙。结局是蔡邕差点被弃市,在吕强、卢植等人的劝谏下才改为流放,从此告别朝堂亡命江海。
直到中平六年(189年),董卓重新征辟,蔡邕才回到阔别已久的朝廷中,恍然间时光偷偷走过了十二个春秋。董卓征辟蔡邕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与名望,但蔡邕一开始采取的态度是装病,这也是很常见的推脱之语。
但董卓还是坚定地要征辟蔡邕,再次要求蔡邕所在的州郡把人弄来,躲是躲不过去了,最终蔡邕还是来到了京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案《后汉书·蔡邕传》,蔡邕是“署祭酒”,董卓在此时还是司空,同样有开府的权力,蔡邕是可能作为司空府属吏出现的,一如后来的郭嘉。
“又切来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后汉书·蔡邕传》
蔡邕人一就位董卓就开始重用,在短短2个月内,蔡邕的官职发生了多次变迁,案《后汉书·蔡邕传》“三日之闲,周历三台”。这里的“三日”应该是“三月”的误写,不过蔡邕只经历了御史台与尚书台,倒是没见到关于谒者台的记载。此后蔡邕还拒绝了巴郡太守的任命,作为侍中继续留在朝堂。
“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后汉书·蔡邕传》
关于董卓的肆意妄为,蔡邕是想要劝阻的,但董卓采纳的并不多,为此蔡邕也曾心生去意,但是被他的从弟蔡谷给拦下了。无独有偶,卢植触怒董卓时也面临被下令处死的绝境,这时候是蔡邕、彭伯劝住了董卓,卢植仅仅被免官而已,蔡邕也算是还了当年卢植为自己说话的恩情。
最终,董卓还是逝去了,蔡邕仅仅是在王允面前叹了口气,面露悲伤之色,就触怒了王允被下狱,在狱中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回到前面那个属吏的问题上,若蔡邕身为董卓的属吏,那么在董卓逝世时表露悲伤是完全符合情理的,案《殷芸小说》,王允与蔡邕是有私怨的......
“初,允数与邕会议,允词常屈,由是衔邕。后允诛卓,并收邕,众人争之,不能得。”——《殷芸小说》
宦海沉浮,世事多艰。
曹髦之死:陈寿为什么对曹髦之死如此遮掩?
甄氏之死:郭女王:文昭甄皇后的逝世与我无关
韩馥之死: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