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杰| 新开名人:王默人
梁实秋的王默人《孤雏泪》序
梁实秋是一代文豪,凡治文学者可谓无人不知。王默人却几乎没有人知道,或者只有深入研究台湾文学的专家才仅知其名吧!其实,王默人的文学成就是不低的,现在的台湾学者已经开始重视他的“文学世界”,并认为他“自成一个系统”,可以与以陈映真等人为代表的台湾乡土文学“相排比”。(南方朔语)
王默人,原名王安泰,湖北黄梅县新开镇六咀人。他与笔者为同乡,两家相距不过数千米而已。(不过我迟至高中毕业时才知其人,经过家人反复打听方找到其侄辈。)王默人生于1935年,曾在北平读书,后随国民党大军于1948年底溃逃台湾。1952年开始发表小说,1958年出版处女小说集《孤雏泪》,梁实秋为之作序。可惜的是,此序不见收于任何梁氏作品集。陈子善老师所编《雅舍遗珠》亦不曾收录,堪称一篇佚序了。自2011年来京工作后,我即往国家图书馆查询王默人著作,搜得《王默人小说全集》,于书中读到该序。
近十年来,我时时搜集有关王默人的文献资料(先后买到《王默人自选集》、《王默人小说全集》等),打算像研究废名一样,能够写出《王默人研究》、《王默人评传》一类著作。不过当时我认为他早已不在人世间(一些地方文献直接说王默人逝世于1984年,因为自1984年后再无关于王默人的任何消息)。一个偶然机会,我与王默人的好友周伯乃先生取得联系。没想到他也没有王默人的联系方式,并说王默人性格孤僻,不参加台湾的任何文学活动,1984年后离开台湾,远赴美国,与台湾文坛再无任何联系。后经王默人老家的侄孙王可凡(此名为王默人所取)相告,方知王默人至少九十年代还在世间。八十年代,王默人多次寄信、寄钱或著作回家,并表示极愿回到家乡。王默人的兄长,即王可凡的祖父于1995年逝世时,王默人得知后还寄来一些钱。不久,王默人在黄梅老家的妹妹还打电话到美国,可惜王默人已经转换住址,自此兄妹再无联系。
最近,从网上读到台湾《文讯》2014年11期的目录和前言,得知王默人还在人世间,不禁惊喜莫名。吴奔星哲嗣吴心海老师还将杂志上的“王默人研究专辑”拍照给我阅读。第二天竟然又收到台湾林文宝教授寄来的当期杂志,从而知道王默人近几年在美国还创作了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跳跃的地球》。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研究王默人的意愿更为迫切,并以能与王默人先生联系为平生夙愿。
还记周伯乃前年将王默人于1968年赠给他的《孤雏泪》再版本寄给我,第一次得见王默人手迹时的激动心情。上款为“伯乃吾兄指正”,落款为“弟王默人敬赠”,时间为“五七·十·十二日台北”。“五七”即民国五十七年,为1968年。
为了向读者介绍王默人,谨先将《孤雏泪》中梁实秋的序引录如下:
写小说要具备几个条件,如丰富的生活经验,深刻的人性理解,熟练的叙述技巧,优秀的文字运用。虽说事关天才,大部分还是有赖学力。所谓学力,不尽在书本里,然亦不尽在书本外,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庶几近之。丧乱以来,吾人行路岂止万里,所惭愧的是“书有未曾经我读”耳。小说,尤其是短篇,好像是心有所感,便可敷衍成篇,实则欲求其意味隽永,大费周章。日常口语用之于对话可收生动之效,用之于叙述与描写则失之俚。故事情节乃一篇之骨骼,人物心理之描述是其血肉,而闪熠在字里行间之作者的一番用心才是其灵魂。
默人先生所作小说,沉郁顿挫,用心甚苦,自谓“在悲惨的气氛中闪烁着生命的火花”,想见其对人生之观照体会致力甚勤,非率尔操觚者比。今且结集付梓,嘱我一言为序,谨揭数语如上。时秋风飒飒,战火弥漫于海峡之上。
王默人在该书后记中也说“梁实秋先生在百忙中为我写序,至为感谢!”还提到“孙旗兄,依风露兄,朱西宁兄和余之良兄等为我仔细校正原稿……”,署名为“默人”,落款为“一九五八·十一·杪于台北中华文艺函授学校”。再版本的书末附录了孙旗的《评介<孤雏泪>》、余之良的《评<孤雏泪>的人物及其表现方法》。
作者:眉睫,原名梅杰,湖北黄梅人。著有《朗山笔记》《关于废名》《现代文学史料探微》《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废名先生》、《童书识小录》、《而立小集》、《梅光迪年谱》,编有《许君远文存》《梅光迪文存》《绮情楼杂记》《文学演讲集》《蕙芳日记·芸兰日记》《醒睡录》等。2004年开始在《中国图书评论》《书屋》《新文学史料》《博览群书》《鲁迅研究月刊》《粤海风》《出版人》《出版广角》《全国新书目》《文艺报》《上海新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香港文汇报》《新京报》《藏书报》《崇文》《开卷》《诗评人》《书脉》《学位》《闲话》《译林书评》《青春潮》《中国联合商报》等发表数百篇学术书评、文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