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技术要领和方法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大家学习传统太极拳理论,都熟悉王宗岳的几句话“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接近神明。”意思是说,开始练的时候,由一招一式熟练开始,接着要懂劲,达到神明,即是达到内外结合,得心应手,最后达到神明,随心所欲的阶段。
根据大家在比赛和练拳中的表现,我觉得应当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要轻松自然,不要紧张生硬。这是大家耳熟目详的,但是做起来还是有些不自觉地紧张、生硬。比如,推掌太直,瞬间太过,没有留下一点含蓄的余地。再如虚步,前膝盖太直,应给它一点弯曲,不要绷得那么紧。身形也一样,要端正、舒松、自然,不要挺胸、塌腰、突臀。还有不要乱用劲,像做广播体操那样。初学者易犯这些毛病。
第二,要舒展圆满,不要老态龙钟。放松自然是要舒展圆满,不要驼背弓腰,像泄了气的球那样无精打采,扁、瘪、缩、软,这在一些老同志当中比较明显。
第三,要势正招圆,不要划道道,不要似是而非。太极拳中都是那些武术动作,就要看它用的是什么招法、手法,攻防含义是什么,要走得合理,势正招圆,按教材要求去做。当然,不要把个人风格上的细微不同,或者过渡动作小的不同当作错误,争个谁是谁非。在比赛规则上,也给出一定幅度,留有余地。
第四,要轻盈平稳,不要拖泥带水。常常看到大家弓步起得步子过大,显得步法不轻盈。应当把脚先提起来再迈出去。我常看到有迈步拖地的,有落脚砸地的,还有“翻靴亮掌”的,这些都不是轻盈平稳的练法。
第五,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这个问题的技术关键主要在于松腰松胯。比如转身,松腰松胯就显得很中正,不松腰松胯,不曲腿落胯就后仰,就前俯。其原因是什么?一个原因是腿部力量不足,增强腿部力量,就要加强桩功的练习。另个原因是在步型上找,你做拗弓步时,为什么不站得宽一点?两脚有一定的横向距离就容易松腰松胯,就容易立身中正。
第六,要上下相随,不要手脚分家。手到脚到,不要脚快手慢,或手快脚慢,这是常见的毛病。
第七,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换势时,不要断劲。要以腰为轴,任何动作不是孤立的,转手的动作,不要手转腰不转。有时常说的缺粘劲,就是躯干与上肢、躯干与下肢配合不协调,或上下肢配合不协调,断劲了。要像鱼一样,以腰带尾,不然就像耍棍了。
第八,要悬头亮相,不要无精打采。杨澄甫“十要”的第一条就是头顶悬。头顶悬,我常比喻如同照相,亮相那一刹那,不能扬头,也不能缩脖,把头顶起来,眼睛一睁,挺精神的。精神提起来,没有持重的感觉。
第九,要中正沉稳,不要飘浮无根。太极拳讲究的力很重要,是太极拳特有的力。有的把它叫做对拉拔长。腿往下一沉,头往上一顶,手往前一推,肩往后一拉,有一个前后拔的劲。好像是汽车刹车那种感觉,一刹后闸,前轮往前走,后闸一停,突然车往下一坐,非常沉稳那种感觉。一到定势,手往前一推,腰往下一松,头往上一顶,稳稳当当放在这儿。别飘浮,没有根,没有内劲。有内劲,就是柔中有刚,前后拔长那种感觉,找着规律,不难练。
第十,要分清虚实,不要死水一潭。动作要有个记号,要有个起点,要有虚有实,我们说的虚实,不完全是说腿、重心那个虚实。太极拳的虚实,叫做处处有虚实。起点是哪儿,终点是哪儿,过程是哪儿,起承结合都交待得清楚。起点要轻一点,转折要圆活一点,终点那个合要收一点,沉稳一点,就像说话有重音、有轻音一样。千万不能一个劲儿,没有虚实,说话没有轻重音,就没有感情了。
第十一,要气力相合,不要鼓气憋气。有人问我运气的窍门,我说就是自然,别憋气。这是最大的要领。你理解了拳动作的含义,打熟练了,你自然呼吸就顺利了。动作不顺,呼吸无从谈起。
第十二,要讲科学,不要蛮干。打拳膝盖疼,就是有不科学的地方。其中一种是运动过量,负荷过大,应当先热热身,散散步,跑跑步,做做操,再打拳。打完拳再散散步,做点游戏,可以使身体很快恢复疲劳。
最后讲一点,我觉得打太极拳还是要有武德,不能练了半天就是我最好。武术界太极拳界具有很多的优良武德传统,各家各派互相学习,互相补充,这是武术的主流、精华。这方面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作者】李德印,中国武林百杰、国际级武术裁判、太极拳名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