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悲伤不再逆流成河:孩子在学校被霸凌,家长该怎么办?
《悲伤逆流成河》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以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电影。
女主易遥,一个高二的女生,从小没有父亲,因母亲不慎将职业顾客的性病传染给女儿,致使她陷入了校园欺凌的困境。
女主的青春里没有善意,没有欢乐,只有深渊和绝望。
阳光下面看不见的校园欺凌,语言的暴力,舆论的暴力。像锋利的刀刃,一刀一刀的捅向她的青春,把她逼上绝路,最后女主选择了自杀。
《悲伤逆流成河》
女主易遥自杀之前对于欺凌自己同学的控诉
看完这个电影,我自己的感触并不深刻,甚至觉得有些夸张,觉得毕竟是小说改编的。直到陆续接诊到因为“校园欺凌”抑郁或者休学的个案,我才真正走进并懂得了他们的世界。
易遥在控诉一直生活在阳光下,
无法体会到阴暗世界的齐铭
案例——不愿上学的晶晶
晶晶目前读初一,但是由于社交恐惧无法上学。父母带着晶晶来找我做心理咨询,当问到晶晶以前的学校经历的时候,父母说晶晶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不愿意去学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
后来说,是因为有同学老喜欢动她的文具和抢她的作业。
父母当时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以为就是同学之间闹着玩。告诉孩子:“以后遇到这种事不用怕,好好跟同学说,说了不听,你就告诉老师。”
为此,父母特意找了老师。老师训了同学。再问晶晶,还有人抢你作业吗。晶晶说没有了。
按理说这件事情已经解决了。但是父母后来发现,晶晶变得越来越阴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问她发生了什么,晶晶低着头说没什么。没人打她,也没人骂她。
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老师发现了真相。
原来全班同学在联手孤立晶晶,因为有老师的监管,大家只能采用这种隐形的暴力。
不抢她的东西,不打不骂,但也绝对不跟她接触,不打招呼,不说话,见了面立刻绕着走。他们从这种共同行动中,汲取着某种残忍的快乐。
《悲伤逆流成河》片尾对欺凌受害者的采访,
描述自己当时被孤立的情形
晶晶快被逼疯了。父母得知真相也快气疯了,问晶晶:怎么不跟我们说啊!为什么不说!
晶晶咬着嘴唇掉眼泪,被问得急了,说:我说了你们也不在乎。
父母抓狂了:我们怎么会不在乎!
晶晶说:记得吗,以前他们抢我作业的时候,我说过他们讨厌我。然后你们说:没有的,那是你们小孩闹着玩。
欺凌者对于欺凌的态度往往是
“我就是闹着玩的,开玩笑的”
父母对于孩子所说的这种校园问题,经常采取的态度就和我刚看完《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的感受一样:“事情有这么严重吗?他们应该都是闹着玩的,是你太在意了”。
而我们的这种态度和欺凌者的态度简直一模一样,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什么是校园欺凌?
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
校园“欺凌”这个词,这些年慢慢被我们熟知了。
其专业定义系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的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学生被锁定为欺凌对象而成为受欺凌学生,导致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形。
其表现形式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和讥笑等。
今天我们来分享常见的三种欺凌方式:关系暴力、语言暴力、肢体暴力。
关系暴力
易遥几乎被所有同学排斥和孤立
最恐怖的欺凌是看不见的,这种关系暴力最为常见,容易被忽视。
关系暴力是对某个人排斥和拒绝,使他脱离小圈子,或者是切断他的社会联结,让他觉得被孤立。
这种暴力通常通过语言暴力进行表达,比如说散布谣言、冷嘲热讽。
女孩子更多通过关系暴力达到伤害同学的目的。我们案例中的晶晶也是处于这样之中校园欺凌的情形中。
语言暴力
唐小米传播谣言,
告诉所有同学易遥的病是因为生活不检点
这种方式我们肉眼虽然看不到伤口,但心理伤害大。
语言暴力的威力有时不亚于肢体暴力,通过语言来刺伤别人,使别人精神压力增大,语言上的欺负、讥笑、贬损、诋毁、造谣,会让人的心理严重受挫和扭曲,丧失自我感。而且语言暴力通常是肢体暴力的前奏。
肢体暴力
《悲伤逆流成河》中
欺凌者唐小米其实也是一个被欺凌者
这是最令人恐惧的一种欺凌方式。
肢体暴力通常出现在权力不对等的学生身上,一些人长期欺负、虐待、殴打弱小者,比如抢夺同学的物品、勒索同学的钱财、拳打脚踢砍伤打残,给同学的身体留下明显伤痕,恐吓同学不能告诉家长和学校。
其实对于我们家长和社会来说一切有形的伤害,都还可以设法制止。你看到孩子身上有奇怪的伤痕,那你肯定会问清楚,采取必要的行动。
这样事态至少就不会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但有些欺凌是不会有伤痕的,只会以无形的方式默默累积,变本加厉。
哪怕父母就在孩子身边,都可能视而不见。除非孩子愿意说出来。
易遥从来不敢跟妈妈说自己在学校被欺凌的事情,
妈妈知道女儿得病后一直指责和打骂孩子。
你可能会想:对啊,他会说啊。为什么不说?
问题就在这里。
他说出来是有一个前提的——他要非常非常清楚现实的处境:ta相信自己没有错,相信自己正在受到伤害,相信父母会无条件地保护ta。
《悲伤逆流成河》片尾对欺凌受害者的采访,
描述自己当时被霸凌,只能跟小狗说,不敢跟父母讲
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要相信这些是极其困难的。
不说出来,是因为他们怀疑该不该说出来:万一人家就是开玩笑呢?万一是我过度敏感了呢?
父母会不会问:“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是不是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怎么人家不欺负别人,专欺负你?”或者淡淡一笑:“没事儿,人家就是闹着玩。”
很多父母真的可能那么说,甚至是不错的父母。而父母的那一句话,就已经让我们的孩子关上了心门。
父母如何协助孩子?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父母都很想帮助到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大人可能都在犯错。
我们有力量,想把孩子从那个孤立的世界里拽出来。
比如我们就事论事分析:“他们是不是真有那么坏?做坏事的人我们决不饶恕,但有些看法会不会过激了……”。
比如我们想让事情显得轻松一点:“没那么严重,可能人家只是想开个玩笑。”
我们希望孩子们也找找自己的原因,或是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试过无数办法,毫无疑问,是真的想帮助这些孩子。
但可能在孩子们看来,这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最好的办法,不是把他们从那个世界拽出来,而是我们走到那个世界里去。
《悲伤逆流成河》片尾对欺凌受害者的采访,
表示自己被霸凌时最需要爸爸的支持和保护。
去看到他们的孤独,陪着他,告诉他:“我看到你被伤害了,我完全地支持你,保护你。”
哪怕有一个人,他至少都可以和现实世界保持一分连接。
有一句中二的话叫:哪怕你被全世界抛弃,我仍然站在你身边。
所以面对校园“欺凌”,父母需要做的有以下三步:
被欺凌者易遥在最后告诉大家不要拒绝悲伤,
难过时可以尽情去哭
第一步:接纳孩子,让孩子的情绪流动起来,同时帮助孩子消化他的情绪。
你需要先全情投入地去倾听孩子描述整个事件的过程,然后跟他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去吐槽一下这个或者这些同学。
借助这个吐槽,让烦闷宣泄。
易遥因为被传染性病内心很难受,
她的好朋友顾森西不仅相信她,并能理解她陪伴她
第二步:跟随孩子,肯定孩子的感受。
可以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编一个故事:你遇到的问题父母曾经也遇到过,我也非常不喜欢这个或者这些同学,我也特别难受等等。
这些其实都是在替孩子表达他的感受。
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认识到:原来不止是我这样啊,这是正常现象。他自己就会得出这个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你告诉他这是常见现象,和他自己总结出这个常见现象是两回事。
顾森西告诉易遥面对校园欺凌不要一味隐忍,
要学会反击
第三步:带领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以接着给孩子分享当时自己的感受和处境,例如当时我经历这个过程很煎熬呀,难受啊,想不通啊,学习下降啊,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
“我怎么能让一个或者几个不好的同学,毁了我一辈子的人生呢?
而且以后,我还会遇到一些不友善的同学或者同事,难道我就把我的人生毁了吗?越是遇到这样的同学,我越要自我负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改变不了同学,我可以改变我自己。
调整自己的心情状态,变得越挫越勇。你越对我不好,我就越要对自己好一点。我不能毁在这样的同学手里。”
后记:《公鸡小王子》的故事;
最后为了让我们的父母更好的协助孩子,我想与大家分享《公鸡小王子》的故事。
古代有一个国王生了一个小王子,小王子得了一个奇怪的病,就是喜欢把鸡毛粘在自己身上并躲在桌子底下不愿见人。
国王请了很多太医都没有治好。这时有一个老人说试一试。
老人把鸡毛也粘在自己身上,然后和小王子一起躲在桌子底下,小王子问:“你是谁?为什么跑到这里来?”老人说:“我是老公鸡啊,我们是同类。”
小王子才放心,就这样老人和小王子一起吃一起睡一起玩一起聊天。
后来冬天来了,天气很冷,老人和小王子都瑟瑟发抖,老人穿上了人类的棉衣,小王子很紧张的说:“赶紧脱下,赶紧脱下,你怎么能穿上人类的衣服?”
老人说:“谁说只有人类才能穿棉衣,我们公鸡也可以啊。”由于太冷了,后来小王子也学着老人穿上棉衣。
再后来春天到了,阳光明媚,老人爬出了桌子底下,到了外面的花园懒洋洋的晒太阳。
小王子又紧张了问老人:“外面危险,你怎么跑出去了?”老人说:“这么好的花园谁说只有人类可以享受,我们公鸡也可以,我不怕。”
慢慢的小王子也爬出了桌子底下开始学会人类的生活方式。
上面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接纳孩子是让孩子改变的开始;
第二:透过跟随孩子而带领孩子。
让我们一起做智慧的父母,协助孩子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