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就是《望云楼》上的那朵云
苏轼的历史标签有:旷世文豪、坎坷仕途、爱生活、美食发明人等。他的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20岁前在老家四川眉山,青春少年茁壮成长,博览群书,意气风发,后随父亲和弟弟赴京赶考进士及第,仁宗都是他的粉丝;第二个阶段是20岁到43岁期间,先后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满怀报国之志,为一方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留下了像在杭州时治理西湖建造苏堤这样的卓越政绩。第三个阶段是在43岁时因“乌台诗案”被贬,之后又数次被贬辗转多地,黄州、惠州、儋州是这段时期居住最久的三地,也是其人生的至暗时刻,64岁病逝于回京途中。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他在人生第二个阶段时写的一首诗。这段时间他的诗词创作也大多是积极乐观,有描写大好河山的,兄弟情的,好友情的,见物抒怀的等等。这首诗是他在徐州任知州时写的,当时黄河决口,洪水有淹没徐州的危险,苏轼不顾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吃住在城墙上,组织全城官民全力抗洪抢险,最终保住了徐州。此时的苏轼已过不惑之年,对人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知,也把功名利禄看的越来越淡,特别是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受排挤后,他对未来的仕途越加失落和失去信心,只想自由自在,随遇而安的生活,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这首诗: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 望云楼》
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文与可,即苏轼的表兄文同,他是北宋大画家,以画竹出名,苏轼曾跟他学画。这首诗应该是苏轼与文与可一起在楼上畅叙人生而发的感悟。
这首诗重点写“云”。云在阴晴朝暮中变幻着身姿和形象,云已经把自己完全交给天空了,天空如此广大,白云也如此浮荡。“云无心以出岫”,云出来是无心的,随风归去也是顺其自然。白云啊,你的内心真像我这个看云的人。
他想到了白云与自身的一个共同点,出本无心归亦好,看淡了朝暮阴晴。
对未来仕途他明白了能让干就好好干,不让干了咱归隐也挺好的,退隐也是很好的选择,何必在意呢?随风自由飘散吧,这是看淡一切的感悟。
这首诗字字写云,却字字写自己。白云也就是自比,他自己不愿意被束缚,只愿意自由自在。
徐州之后,苏轼在湖州任职时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由此开启了苏轼的贬谪之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的诗词风格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不满、郁闷、伤心、无助的心情在诗词中时常出现,然而苏轼天生一个乐观派,自己想得开,发发牢骚就过去了,生活照旧,真是应了他那句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坚持原创,欢迎转发,请尊重付出,注明出处
小调查
如果大家对此文章感兴趣,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若森知道”(梓健讲历史)微信圈子中可以与我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