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分了快慢班,但教重点班的都是“好老师”吗?过来人透露实情

最近几天,各地高中会陆续进入开学状态,孩子们进入校园,家长们的工作生活也将进入新常态。
与老生家长相比,新生家长更显得焦虑,他们担心孩子会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担心孩子会结交一些不合适的朋友。为了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他们想尽办法把孩子塞到重点班,他们认为进入重点班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教重点班的老师都是“优秀教师”。
确实,在一些高中,学校分了快班和慢班,快班就是通常所讲的重点班,慢班就是通常所讲的普通班。但教重点班的都是“优秀教师”吗?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曾与一位在高中从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交流过。他说,学校给班级分配老师,不一定给重点班配备最强的力量,而是遵循以下3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给不同的班级分配最合适的老师
学校给班级分配教师,优先考虑“最合适原则”,要人尽其用。适合教接受能力快的老师,分配到重点班;适合教接受能力慢的老师,分配到普通班。
比如某校有两位数学老师,一位教学节奏比较快,喜欢讲难题;一位教学节奏比较慢,讲解知识点很细致。学校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一般都会把教学节奏快的老师安排带“快班”,把教学节奏慢的老师安排带“慢班”,这与他们的教学水平无关,只是因为他们的教学风格适应不同的班级。
第二个原则:合理搭配学科老师,各班教师“有优有劣”
有些人想当然地认为优秀教师肯定全部分配给重点班,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中学,尤其在公办高中,很少会出现集中最强资源打造一个或两三个班级的现象,这既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又会打击一线教师的士气,并会引起教师的强烈不满。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中学在安排教师时,给重点班配备了最强的师资力量,把教学水平一般的教师都配备给了普通班。这样的安排意味着普通班几乎被学校放弃,而教普通班的教师的事业发展也会受到很大限制,于是教师们“消极怠工”,且对学校的安排极度不满意,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学校抛弃的群体。
所以,无论是从公平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学校发展、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角度考虑,学校都不会把全部的骨干力量放在重点班。
第三个原则:分配教师要顾及全局,形成最稳定的格局
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全是优秀教师,因为教师的水平有高有低,所谓的优秀,都是相对而言的。就算学校不考虑老师的感受,不在乎教育公平,也要考虑学校的整体稳定,而强制性地把骨干教师全安排在重点班,会给学校管理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普通班的师资不行,生源又不行,那普通班的学生一定会经常制造一些麻烦事,成为学校里的“定时炸弹”。学校的稳定状态被破坏,整体学习氛围就会越来越差,重点班里的学生也会被波及。最后的结果就是,普通班一塌糊涂,重点班也没几个人能考上好大学。因此,聪明的学校,一定会为普通班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毕竟普通班学生是“多数派”,他们的状态才是学校的真实状态。
事实上,很多高中,只在高一学年分快班和慢班,到了高二文理分科之后就实行平行班,它们在高一设置“重点班”、“实验班”等,多是为了吸引优秀生源,是一种招生的策略。当然,我们不否认部分高中为了打造所谓的精品班级,用最好的老师组建了最强的教师团队,专门教授重点班。
客观地讲,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习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上。随着学习年限的增长,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会逐渐拉大,分班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把不同水平的学生编排成不同的班级,让他们接受不同模式的教育。而如果进不了快班,说明自己不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在慢班接受相应的教育,或许更为合适。
不过,从公平的角度看,高中分班不应该分快班和慢班,大家应该得到一视同仁地对待。但普通人哪有什么能力改变现状,过多地讨论公平不公平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反倒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不如痛痛快快地接受现实,然后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尽最大努力进入快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