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三国历史,读黎东方的《细说三国》
春节假期闲赋在家不能外出,于是利用这段时间拿出久违吃灰的Kindle,下载了几部历史类书籍。其中《细说历史》系列之前就一直想读,这次就从最感兴趣的三国开始。利用两天左右时间读完,读完确实收获很大。虽然读过不少三国类的书籍,但这次读罢又刷新了我的历史观,感谢黎先生的著作,让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读书时光。
一、关于黎东方先生和《细说三国》总体评价
黎东方先生说是讲史类的开山鼻祖,作为曾受业于国学大师梁启超的正经史学家,比一般历史业余爱好者的治学严谨度还是高很多的。在抗战时期,他是重庆卖票演讲第一人,曾经一票难求,与当今易中天、于丹知名度相若。其创作的细说体史书,可读性比较强,除了《细说三国》外,还有《细说元朝》、《细说明朝》、《细说清朝》等,豆瓣评分都在7.5分以上。
《细说三国》是一部以介绍三国史为主体的历史知识类书籍,主要以陈寿的《三国志》为主要参考,其他参考类书目有范晔《后汉书》、裴松之《三国志注》、司马光《资治通鉴》等。但他对陈寿的《三国志》并不完全轻信,指出了很多地名错误、事件互相矛盾等正史之误,有对曹操与夏侯氏亲缘关系的考据、孔明是否斩了马谡的探讨等,又能大胆提出自己对三国人物的看法。例如他不认同陈寿关于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的评语,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较高的评价;认为刘备一生忠厚,不曾负人,但是攻取西蜀的手段有点“不地道”,既不是大大方方地攻,又不是偷偷摸摸的抢,有点惺惺作态;对司马懿大加批评,认为他是“既骗且媚”等等。读来颇为有趣,让人眼前一亮,大呼过瘾。
二、说说三国的几个主要人物
由于三国人物太多,仅择其三简要说之。
1、曹操。
说三国一定离不开曹操,曹操一生功绩很大,几乎一己之力终结了汉末乱世。他对汉献帝不薄,为其建宫殿、负责开支,改变了汉献帝没吃没住的现状。北方也基本是曹操自己打下来的。不过他终究欠汉献帝,毕竟他借了天子的名义以令诸侯,也笼络了荀彧等一些对汉忠心的汉臣。后期曹操连续当了魏公和魏王,已经为子孙铺垫好了篡汉之路。曹魏篡汉后世批评较少,可能也是因为汉朝气数已尽,曹魏自己灭了各路军阀,顺应大势统一天下。曹操还有一大污点,就是嗜杀,他曾经借为父报仇之名,屠了彭城、傅阳等五城,一共几十万人,屠得鸡犬不留,使得“睢水为之不流”!
2、刘备。
刘备的特点是仁德,深得人心,一是对朋友有信义。他秉性真诚,习惯于对朋友推心置腹,无条件信任。对泛泛之交,也很愿意帮忙、出力,而从不考虑自己的能力,他救过孔融,也救了陶谦,还收容过吕布。刘表让他守新野,他就真在新野闲赋了。二是对老百姓极仁慈。不过,刘备也不是圣人,被吕布偷了徐州,不惜厚着脸皮,倒转来向吕布投降,每逢军事失利,就把老婆、儿子一齐丢掉,只顾自己逃命,等等。特别是攻益州刘璋时,黎先生以为很不地道。先和刘璋做朋友,答应替刘璋打张鲁,接受刘璋的礼遇和厚待,而终于突然翻脸,以怨报德,不践言向北进军打张鲁,反过来向南进军打刘璋,这种作风难言仁和德。
3、诸葛亮。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之中,最能受到当代与后世之人崇敬的,是诸葛亮。诸葛亮忠勇且智,历史上忠勇而兼有计谋的,没有几个人比得上他。他明知由于荆州南郡之失,消灭曹魏已不可能。然而依然六次北伐,以攻为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国祚延续了几十年。诸葛亮不仅有才,更有德。陈寿称赞他:“开诚心,布公道”。 他一生为人忠厚,对养子诸葛乔(兄诸葛瑾之二子)与亲生子诸葛瞻一视同仁,以养子诸葛乔为自己武乡侯爵位的继承人。他对得起刘备,对得起老百姓,对得起他的家人与朋友僚属,也对得起他自己,无愧于生平的抱负。
三、三国历史与演义的几个不同之处
《三国演义》是小说,为了文学性进行适当改编和夸大是应有之义,然而很多人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三国历史,就非常不可取了。
1、真实的两军交战。《三国演义》写两军交战都是双方主将大战,武艺高强的几回合将对方斩于马下,随后挥军掩杀,大胜得归。如果武艺相当的,则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双方鸣金收兵,来日再战。因此造成世人过于看中武将本人的武力,甚至很多人不认同诸葛亮是将军。真实的战争中,将军是制定作战方略,指挥士兵冲杀的,将军个人的武力,对战争胜利与否没有太大决定性作用,战争中也不可能让两方武将单独肉搏厮杀以决定战争胜负。
2、诸葛亮的真实才能。鲁迅评论说《三国演义》中“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诸葛亮不仅运筹帷幄、算无遗策,而且能呼风唤雨、观星占卜。其实演义中的“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火烧新野”、“空城计”、等在历史中都不存在。诸葛亮的才能主要体现在内政、战略、后勤、治军等方面,“木牛流马”也只不过是由人力和水力推动的车船而已。
传说的八阵图。八阵是八种阵法,作为操练士兵,作战突击之用,并不能蕴含生死门、困死敌军
3、历史上的周瑜。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器量狭隘,不能容人之辈,甚至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周瑜不是那一种阴险的、在强敌当前之时而暗中谋害友军将帅的人。真实的周瑜光明磊落,坦诚待人,而且十分爱才,周瑜把老前辈程普都感动得说出“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怎么会容纳不了一个比他小了七岁,而当时毫无地位的诸葛亮呢? 周瑜之死,是死在自己的箭疮。
四、几个真实的三国历史小知识
这次读史,也学习了解到了很多历史小知识。
1、诸葛亮是哪个省的人?一共有三种说法,他最古的祖先,是河南省东部葛国的国君,可以说祖籍河南;他的出生地,是山东琅邪郡阳都县(今沂水县附近),所以按出生地来说是山东户口;诸葛亮所住的“隆中”,在今湖北省襄阳的西边郊外,所以工作地来算是湖北人;由于诸葛亮自称躬耕于南阳,南阳属于河南省,所以可以理解为他自认为是河南人
。
2、诸葛这个姓氏的由来:诸葛原为葛氏,因居住在山东诸城县,是为山东诸城葛家,后来迁到别的地方,就自称“诸葛”了。
3、张飞是富家子弟,字写得极好,生平的嗜好,是画美人,武艺也不错。张飞在宕渠山的崖石上,留下了一块碑,字写得十分雄壮,文句也极其有力:“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宕渠,立马勒铭。”这样的碑,只有像张飞那样的大英雄,才写得出。
4、刘备是真的三顾茅庐。一个四十多岁老者,做过左将军、州牧,能够多次屈尊拜见一个毫无地位的年轻村夫,足见刘备的度量和求贤若渴。但是不一定是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有可能三次都见到了。
5、有关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不需要借东风,火烧靠的是人力划船,没有东风也可以划到江对岸。赤壁是在长江南岸,火烧赤壁其实是火烧赤壁对岸的乌林。赤壁的“赤”不是火烧红的,而是因为泥土是红色的而得名。黄盖投降不需要苦肉计,曹操对黄盖投降深信不疑,因为大军压境,很多人都是投降派,刘琮也是望风而降的。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刘备两万孙权三万兵左右,荆州四郡是在刘琦名义下招降的,本就不属于孙权,打曹操时刘备也出力了,不存在刘备偷或者借荆州。
6、关羽之死。关羽死于被孙权方面背叛偷袭。孙刘本是同盟,关羽因此没有大力防范孙权,当时关羽正全力围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虽然后来被徐晃援军所败,并不致兵败身死。但因其大后方江陵、公安被吕蒙偷袭,没有退路,竟致英雄末路。可以说吕蒙背盟偷袭得手,毫不光彩,甚至有些卑鄙。关羽死后人头送到曹操那,当然没有怒目圆睁吓死曹操,曹操也并没有对不起关羽。
7、关羽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当时正值曹操袁绍在黄河边对峙,关羽在曹操阵中,刘备在袁绍阵中,他斩了颜良,在阵前脱身去寻刘备的。颜良是关羽敢死队般突入阵中被斩的,因为关羽不是曹操方的将领,且并不知名,没有被颜良所防备。文丑应该不是关羽杀的。
8、成都的武侯祠并不是诸葛亮的庙,而是刘备的庙。刘备死后葬在成都,在墓旁修了个庙叫“汉昭烈庙”,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葬在汉中沔阳。唐朝时将昭烈庙改为武侯祠,祀祠诸葛亮及蜀汉君臣。
9、没有军师这个官职,只有军师将军和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加入刘备时只是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后勤司令之类的职务,随刘备入了益州后才做到军师将军,有一定的军事指挥权。
10、 孙刘联盟其实很稳固。军事联盟,其性质天然就是不稳定的,通过威逼利诱非常容易分化拉拢。中国在春秋时代,诸侯之间有过若干次的盟约。其后,在唐、宋之时,也有过若干次对番邦的盟约,然而没有一次,同盟者彼此之间真能有始有终,信守盟约到底。孙刘自赤壁之战结成攻守同盟,至建兴七年吴蜀两国缔约书面之盟,双方只把北方的曹魏政权作为共同敌人,除了孙权背盟偷袭荆州和孙刘夷陵之战外,孙刘再无联盟破裂的时候,且无大的干戈冲突,自始至终只对北方用兵。我们再查看西洋各国的历史,也绝对找不到一次有始有终的同盟,足与吴蜀同盟媲美。
由于三国历史博大精深,本人才疏学浅,实在难得其中奥义,草草将自己的读书感悟和体会写就,满篇错漏,仅为博诸君一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