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祥」|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卢洪祥,1963年生于济南。1985年毕业于山东纺织工学院染织美术系,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染织与纤维教研室主任,现代手工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漫画家协会副主席兼水墨艺委会主任。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的创作、研究及教学工作。1999年,作品《归》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山东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2001年1月,作品《村头》参加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首届写生作品展”荣获“二等奖”。2002年5月,作品《秋》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4年7月,作品《记忆》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预选作品展”获“优秀奖”。2004年8月,作品《最后的生灵》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预选作品展”“一等奖”。2007年6月,作品《春雨》参加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主办的“山东省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书画大展”。2007年8月,作品《浣纱图》参加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第二届漫画作品展。2008年11月,作品《瘦竹幽人》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山东省画院作品联展”。2009年10月,作品《基石》参加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10月,作品《西施浣纱图》、《沂蒙情深》参加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分获“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10月,作品《钟馗亮剑》参加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山东省漫画大展”。2013年,作品《晨曲》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预选作品展”中荣获“优秀奖”。2014年9月,作品《群英烩》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届'子凯杯’全国漫画大展”。
2002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集《著名画家·卢洪祥》。2008年4月,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人物名家—卢洪祥》。2012年7月,出版作品集《祥墨经典》。2012年11月,出版《卢洪祥画集》。作品入编《中国人物画百家》、《翰墨百家》及《艺坛撷英》等书籍。
论文《继承·发展—走近黄宾虹》入编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艺术教育优秀论文集》。论文《近丛看影密隔树望钗疏》发表于《中国书画》2005年,由中国书画杂志社出版。论文《仕女画随想》发表于《大画廊》2009年第2期,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论文《仕女画创作谈》发表于《今日科苑》2010年第6期,由今日科苑杂志社出版发行。
【作品鉴赏】
丹青绘粉黛,妙笔写朱颜
——谈著名画家卢洪祥人物画的审美品格
卢洪祥笔下的当代女性人物画,从传统仕女画的粉本样式中走出,在女性精神世界的刻画上细致入微,在审美品格上变含蓄柔婉的美为一种舒放自然的美,画中人物意态自足,有效地拓展了传统仕女画的表现空间,完成了传统绘画语言向当代审美方式的转化。
人物画是中国画史上最有历史传统的成熟画种之一,特别是仕女画题材,经过历代画家的探索,不仅产生了丰富的粉本样式和笔墨体系,同时也在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下沉淀出温婉、含蓄、典雅的审美品格。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作为塑造时代审美的画家而言,寻求一种符合当代人审美趣味的表达方式,是一种时代赋予的使命。但也正因为经典之成熟,当代人物画家对传统的超越之路变得愈加艰难。卢洪祥笔下的当代女性人物画,从传统仕女画的粉本样式中走出,在女性精神世界的刻画上细致入微,在审美品格上变含蓄柔婉的美为一种舒放自然的美,呈现了一种“邻家女孩”式的动人感染力,画中人物意态自足,有效地拓展了传统仕女画的表现空间,完成了传统绘画语言向当代审美方式的转化。
艺术创作的要旨在于是否表达了画家自己的情感,卢洪祥的女性人物画是一种自我审美的叙事,鲜活的人性精神以及生命的意志体现其中。在人物形象刻画上,卢洪祥力求表现女性内在美与形象美的和谐统一,并着重表现她们的精神世界,所以观者能感觉到画中人物情态中流露出的饱满的人性之美,这正是画家个人对于生活情感体验的体现。卢洪祥说:“画画其实就是画对现实的感受,艺术必须有'情’的东西在里面,否则就不能打动人。”他所画的大多是健美向上的女性形象,在健美中充分扩展女性身体里所积蓄着的温婉、柔媚、多情与纯真,这种变艺术唯美为生活之美的审美态度,内含着生命之美的赞扬。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一改传统仕女图内敛含蓄的审美取向,画面皆用中景的构图直白地将人物形象展示在观者面前,甚至毫不避讳地将女性的“天足”进行了艺术地呈现,使得画中人显得生动真实,饱满而鲜活,所表达的艺术情感也能直抵人心。
观卢洪祥的绘画作品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到他精心安排的情境和细节之中,跟着画家的笔去作诸多的联想或者想象。景物要随人意,情景交融促成了画中诗意的形成。“惟有萧然旧庭院,四时风雨得清音”(汪士慎),“袅袅临窗竹,蔼蔼垂门桐”(鲍令晖),“相思上北阁。徒倚望东家”(徐悱),“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庚肩吾)。”挂筐须叶满,息倦重枝阴”(王台卿),“竹密无分影,花疏有异香”(萧绎)等等,这些已经隐于历史深处的诗歌意境,经过卢洪祥的丹青妙笔,以一种清新洒脱的艺术风格再现,恰如一缕清辉将古今时空链接了起来,一个冷凝的青花瓷瓶,一支灵秀的荷,一株清逸的梅,一朵漂浮的云。与水相邻,与石相依,与月相拥。这些由荷花、梅花、灵石、青花瓷等组成的意象世界,充满了恬静与平和。
卢洪祥喜欢严整与稳定的构图,人物身体柔美婉曲,线条勾勒若流水行云,山石草木随笔而转,随势而走,人物停驻之间或坐、或立、或眠、或卧,这些形的变化或笔墨的变有效地丰富了画面。而表现构图的稳定,实际上将画面注意力的重心集中到人物的面部表情的呈现上,因此。女性的眉眼在画面中显得更为生动传神。在表现方法的运用上,卢洪祥运用最多的是勾勒填色,中国画称用笔勾线为“骨线”,它对画面起“生死刚正”的作用,一勾一勒不但要勾出形,还要勾出势,更重要的是体现意。山石、树木、衣褶转折圆满,起伏分明的勾勒中充满力量和运动的生机。画山石配景时卢洪祥常先用色画出形。在色未干之前勾出结构,以起到以墨破色的效果。在人物面貌刻画上也常用此法,色与墨相互渗透,浑然天成。而在画衣纹,树木时则反之。
卢洪祥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不仅来自他个人的天分,也是他多年来在中国画领域执笔求索的结果。从小时候起。卢洪祥看到图画或小人书都会爱不释手。而且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青岛读大学的时候。卢洪祥学的是艺术设计,除了完成必须的功课外,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画画上。常常在画室里一画就是一天,特别是周末,一个人带上水壶、干粮走进大自然,听海涛声声,看云卷云舒,望山峦起伏,从早晨画到日落。后来供职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后,在学校浓厚的人文环境中,卢洪祥在传道授业之余,继续笔耕不辍,运笔用墨日渐精纯,逐渐在女性人物画题材上探索出了自己的个性语言。
我与卢洪祥是交往多年的朋友,从他身上看到我们这代人对艺术的态度,也的确,画家要按照自己的心性而发展。卢洪祥是一个幽默谦和、有着深深艺术情结的画家,他把艺术当成生活,也因此他的作品对人物性格把握准确到位,而且情思很盛,形成了一种鲜活的时代感和清新的生命力。丹青绘粉黛,妙笔绘朱颜,愿卢洪祥的艺术创作能够更上一层楼。(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