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诗经】小雅采菽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十方:【诗经】小雅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旗。其旗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泛泛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锡予之:赐之,予之。
觱沸槛泉:觱即毖、泌,泉水涌出,沸,扬沫。槛泉,即浚泉,深泉。
芹:水芹。
言:去。
淠淠:可释作多,盛,或释作卷拂。参照下文鸾声嘒嘒,当取后者。
鸾:銮铃。
届:至。
赤芾:红色的黼纹。
邪幅:织物裁缝的长方幅护腿。
彼交匪纾:匪,即彼,交纾,即逍遥。
申:重复。
殿:镇、安。
同:聚集。
平平左右:治平左右诸邦。
绋纚:绋,粗绳,纚,本义为渔网,引申为细绳。
葵:即揆,引申为策命。
膍:厚赐。
戾:至。
采菽采菽,用筐和莒来盛。侯来朝见天子,用什么赐给他。尽管没什么可以给他,也有四匹马的辂车。还有什么能给他,有黼纹的玄衮。
喷涌出来扬着沸沫的深深的泉水,去采水边的水芹。侯来朝见天子,去看他的旗帜。旗帜在风中烈烈卷拂,銮铃嘒嘒作声。有三匹马拉的车有四匹马拉的车,那是侯要到了。
他大腿的裳上有红色的黼纹,长方幅护腿在下面。他是如此逍遥,这是天子所给予的。侯这么快乐,天子将给他颁布策命。侯这么快乐,他将再次获得福禄。
柞树的枝条,叶子又密又浓。快乐的侯,安镇天子所在的邦。快乐的侯,各种福都聚在身。治平左右诸邦,让他们都顺服。
在水中摇荡的杨木舟,粗绳细绳系着它。快乐的侯,天子策命他。快乐的侯,福禄厚赐给他。他是如此逍遥,也已经到了极致了。
诗中前两章以“采菽采菽,筐之莒之”、“觱沸槛泉,言采其芹”起篇,但可以看到,这两句与后面君子来朝,并无必然联系。因此,这两句是借采菽与其芹人的口吻和眼光,来描述来朝的侯车驾之盛。即这两句是写实,不是起兴。此外,从“君子来朝,言观其旗”来看,这是普通民众去观看侯的车驾。
而三章所描述的君子的妆扮,也是从民众的角度来写的。而从民众的角度,认为君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周王所赐予。而实际上,作为一个邦的诸侯,周天子对他是没有什么约束力的。而四章中所描述的“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才是说明了实情,即这位侯安定了周邦,替周王镇制了周邦即其他诸侯邦的不服势力,而让周王得以安乐。
此外,四章的“维柞之枝,其叶蓬蓬”是作为起兴的,蓬蓬之叶即用来比喻君子,这些叶子遮蔽着柞树之枝,正是比喻君子庇护与安定了周邦。从这点来看,从四章开始,作者已经不再用民众的角度来写作,而是以一个知情的士卿的角度,来歌颂君子。
而卒章的“泛泛杨舟,绋纚维之”,则是以杨舟来比喻君子,而以绋纚维之来比喻君子仍然是受到周王约束。这或许是实情,也可能是作者为了周王的面子而所作的吹捧周王的章句。
诗中“交纾”,即逍遥,与下文的优游同义。
本诗诗意浅显,描述的是一个对周王室有重大影响的诸侯,来到王室朝见周王的场景。作者两次转换视角,先是以普通民众的视角来赞美诸侯的车驾和服饰,再以士卿的视角来歌颂诸侯对王室的功勋,最后表明在周王的管理下,诸侯获得了福禄,并逍遥快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