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Vol.19】回王的“买家秀”
西行漫记 Ⅱ:新丝绸之路上的摇滚
【Vol.19】回王的“买家秀”
Leon君
信笔游疆 | 6.3, 2017
稍微收拾了一下心情,买了门票,过了安检,大踏步地迈进回王府。
说起哈密回王,我其实挺有印象的,还记得电视剧《还珠格格》里面的香妃公主么?她就是由哈密回王护送进京的,后来这位大佬被乾隆爷封为郡王。
在真实历史上,哈密王室和清朝中央政府确实像电视剧里描绘的那样关系密切,曾被清廷盛赞为回疆八部之首,他建造的回王府是西域史上赫赫有名的地方府邸之一,号称“西域小故宫”。
然而,当我怀着打卡朝圣的心情来到回王府门前时,却被眼前的“反差萌”景象深深震惊了。
这座占地60亩的府宅,门脸居然这么简朴小气。门房的瓦顶砌的是“悬山顶”(即屋顶像山字造型,一条屋脊,四条屋檐直接垂到前梁),两边耳房是“卷棚顶”(没有屋脊),造型极为普通。
这规格跟明清时代一般大户人家的四合院差不多,那跟京城的王爷府比起来可是差太远了,人家至少都是歇山顶(即屋顶也是山字型,但四条屋檐被折成不同角度的两段,呈倾斜的“L”型,结构更加复杂,看起来更有气势),有的还是多重檐的叠式瓦顶。
不知道是不是哈密地区建筑原料不够,或者哈密王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亦或是他从京城带回来的工匠以前只给大户人家盖过房子……总之,哈密回王府与它宣扬的“西域小故宫”一比,简直跟买家秀和卖家秀似的,中间差着一百个乔家大院的距离。
府宅里面也丝毫没有想要挽救一点颜面的意思,活脱脱就是一个标准的北京居民四合院,唯一的特色就是进门的照壁上镶嵌着花体回文的铜雕版。
院子三面厢房里陈列着哈密九代回王中部分大佬的蜡像,把他们在位时最显著的功绩做成定格场景。
分别是“一世回王选贡品”——就是那个让“哈密瓜”一炮而红的“初代目”额贝都拉,奠定了哈密回王两百多年基业;“二世回王智擒葛尔丹之子”——跟他爹额贝都拉合伙宰了叛军葛尔丹之子的“二代目”郭帕,最终导致葛尔丹兵败如山倒;“四世回王封郡王”——帮助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四代目”玉素甫,自他开始哈密王的爵位正式晋升至郡王(看来就是他护送的香妃);“七世回王勇战叛军”——在同叛国分子的大战中壮烈牺牲的“七代目”伯锡尔,被清廷郑重追封为和硕亲王。
▲一世回王额贝都拉挑选贡瓜
▲葛尔丹之子被二世回王郭帕擒拿
▲四世回王玉素甫敕封郡王
▲七世回王伯锡尔与众将士商议军事
这一圈陈列室逛下来,不难看出哈密回王的发家史,其实就是一部与新疆分裂势力不懈斗争的革命史,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地方豪强截然不同的命运,真是“顺朝廷者昌,逆朝廷者亡”(当然,前提是朝廷够强大)。
◆ ◆ ◆
从府宅出来,转往右手边的院落,恰巧碰到三两个请了导游的散客,果断蹭一段讲解。
据导游说,这座回王府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真迹于1931年农民起义的时候毁掉了,原来的宫殿建筑群占地达数百亩,始建于一世回王时期,回王额贝都拉进京献瓜后,被京城皇宫的宏伟奢华惊呆了,回程时从京城请了汉族工匠,在原蒙古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这座回王府。
历史上有房屋八百多间,大小门楼九重,包含中式的亭台楼阁,以及回式的清真寺院,整个府邸面积大约占了四分之一个哈密城,也就是说它即使不是当时最豪华的宫殿,那也是西域最大的王爷府。
所以,或许是我孤陋寡闻错怪了哈密王心中的“小故宫”,但这个“锅”可能有一半要甩到复建者的头上,他们真的有好好地按原貌重修回王府吗?
▲回王点兵台
穿过回王舞枪弄棒的牢房区和兵营区,就到了他料理家务的王室生活区——王爷台。
从牌坊进去,踏上9米多高的台基,上面可以看见回王宫正殿、回王寝宫、王室清真寺等融合了汉满蒙回多种风格的特色建筑群。
这宫殿不直接贴地建,而是起个高台之后再在上面建,还是头一次看到。回王大佬们对家的定位看来是有独到的见解,然而我只担心一点,要是王爷台失火了,消防通道就只有这一道台阶,怕是会跑不赢吧。
离开王府前,路遇一棵巨大的桑树,上面的桑葚已经被游人摘得差不多了,而且连没长熟的红果子都被折了去,真想悄悄地跟没吃上的朋友说一句:“去哈密瓜园啊,那里整条街都是桑葚,还没人跟你抢。”
回王府的出口连着纪念品商店,走到头就出景区了。这一波虽然了解到了哈密回王的尘封往事,但总感觉哪里还差点意思……嗯,基本上没看到什么给力的文物,整个现代重建的回王府里,好像摆出来的不是复制品就是蜡像。想看真宝贝的话,还得去博物馆。
◆ ◆ ◆
说来哈密的景点也是特别集中,从回王府出来斜对面就是博物馆片区。
先路过一个叫“哈密木卡姆传承中心”的地方,我一开始误以为是博物馆,它的建筑造型非常别致,通体浅褐色,上圆下方,正面六根巨大的青绿色立柱,远看很像大学里面的图书馆。
走到传承中心的跟前,可以清晰地看到充满新疆特色的墙面装饰,中央大门外突出一座高耸的半圆瓮墙,开三扇华丽的尖券拱门,两边对称分布着条状的伊斯兰式漏窗,仿佛《一千零一夜》里的阿拉伯城堡。
不知道是不是我来的不是时候,入口被标语牌封起来了,大门也是门扉紧掩,门头的电子公告栏上有一个镂空的圆圈标志,里面是一把弹弦乐器,没猜错的话,这座木卡姆传承中心就是新疆民族乐舞的表演场馆。
我注意到馆前广场上有一组雕像,雕有三个戴着礼拜帽的维族乐师,一个单膝跪地打着手鼓,一个双膝跪坐拉着胡琴,还有一个盘腿而坐弹着鸣弦,这组群雕形象生动地为我解答了什么叫做“木卡姆”。
“木卡姆”源自古代西域少数民族的乐舞文化,后来逐渐发展成维吾尔族传统的歌舞表演形式,而“木卡姆”这个词本身在维语里就是“古典音乐”的意思。演奏“木卡姆”的新疆特色乐器被称为“艾捷克”、“热瓦甫”,它们的形象就出现在刚才提到的圆圈标志里和乐师雕像的手中。
我的脑海里已经开始浮现西域风情弥漫、胡语音韵绕梁的醉人画面和声响,此刻多想在这场馆里听一场“木卡姆”啊,然而回过神,空荡荡的广场和静立的廊柱随即打破了我的幻想……看来这个遗憾只能放到今后的旅程中去弥补了。
上期提要:【Vol.18】瓜田错
----------------------------------------------
下期预告:【Vol.20】石头菜与手抓饭
- LEONSPLANET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