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宜章麻田史氏的源渊
2020-03-08 16:17
《说文解字》说:“史”是“记事者也”,是记录国家大事、管理宫中典籍的官员。史氏以官为姓,出自西周史佚。佚“出于伯邑考(周文王嫡长子,周武王的同母兄长),掌史职,以官为氏”,史称史佚。《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子孙以官为姓。”而史佚的祖先,则出于五帝之一的高阳氏(又称颛顼),“昔高阳氏有子曰称。称之子曰卷章。卷章之子曰黎,黎为火正,与重氏典司天地。黎之弟曰吴回,绍其职,历夏商世守之。太史佚,其后也”。史佚任周朝太史,为人严正。武王克商后受命与周公、召公、姜公共同辅助成王,被后人并称为“四圣”。西周太史史佚为湖南郴州麻田史氏始祖。
周室东迁,鲁国向周天子请求郊庙之礼,史佚后裔史角受周天子之命前往,后来就出仕和居住于鲁国(今山东曲阜),齐鲁为礼义之乡,多出大儒。至西汉,史角后裔史恭任中郎将凉州刺史。史恭的妹妹史良娣嫁给卫太子刘据(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卫青、卫长君的外甥),史良娣生史皇孙刘进,史皇孙生皇曾孙刘询(汉宣帝);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西汉鲁王刘光为鲁王后;史恭的儿子又娶成王(济北王刘胡)的孙女为妻。
卫太子刘据屡屡平反冤案,精通儒学,熟读经书,为政宽厚,深得民心。武帝末年,巫蛊事起,卫太子刘据被江充诬陷篡夺皇位。史良娣、史皇孙等家眷都遭害。皇曾孙当时才出生数月,也被关在牢狱,至五岁才遇赦。狱吏邴吉(厨监)怜悯皇曾孙无处可归,就交付给史恭。年事已高的史恭母(当时史恭己故)贞君非常哀惜这位孤苦的外曾孙,亲自扶养,并从小和史恭(汉宣帝舅公)的三个儿子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当时史氏、卫氏、霍氏(卫子夫、卫青的亲外甥霍去病、霍光)有一定的影响力,汉武帝遗诏顺理成章以“武帝正统”继承皇位。这段正史就是电视剧《乌龙闯情关》里的主角刘病已。
后来皇曾孙继承帝位(即宣帝),报答史氏的养育之恩,追封舅公史恭为杜陵侯(今陕西长安县西北),谥曰“仁”。史恭的三个儿子高、曾、玄也先后封侯,长子史高为关内候,因揭发大司马霍禹反叛有功,进爵乐陵侯;次子史曾为将陵侯;史玄为平台侯。其中史高嗣爵四世而绝于王莽,史曾无子而终于身,而史玄嗣爵三世而至西汉末年史崇。由于史氏的数代封侯,家势显赫,所以“西汉四族,史居其一”
宣帝病重,任命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统领尚书事。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并升任史高的儿子史丹驸马都尉、侍中、右将军、给事中、左将军、光禄大夫,赐爵关内侯、封武阳侯。史高辅政五年,请求免职,赐四匹马拉的安车和黄金,免官归府第。
其中,史玄的儿子史恁为侍中、中郎将、平台侯;孙子史习驸马都尉、平台侯。曾孙史崇从小便学习军旅事务,精通儒术,后为光武军光复汉室,平赤眉刘盆子、攻破王寻。授右将军,官右将军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封溧阳侯,食邑一万户,赠司空,谥 “壮侯”。史崇自杜陵再徙溧阳。西汉杜陵侯史恭为湖南郴州麻田史氏的先祖,东汉溧阳侯史崇为一世祖。
以西周史佚至东周史角、西汉史恭、东汉史崇形成以(京兆)杜陵史家、江苏溧阳史家、浙江宁波史家、河北真定(永清)史家等三大发散中心和四大望族。
三大发散中心为:
一是,西周至西汉的陕西史氏发源地发散中心;
二是,江苏溧阳史氏,这是全国最大的发散中心;
三是,浙江宁波(四明)史氏。
四大家族为:
一是,京兆杜陵史家;
二是,江苏溧阳史家;
三是,浙江宁波(四明)史家,始迁祖由溧阳埭头迁移;
四是,河北真定(永清)史家,始迁祖由唐从溧阳迁移。
我们上面有明确提到先祖西汉杜陵侯史恭其后裔,到东汉溧阳侯史崇一世祖杜陵徙居溧阳,而溧阳史崇后裔世袭七代侯爵,延续着西汉史恭以来的显赫家势。直到三国时才取消侯爵继承权。具体情况是:二世史颢,以孝著称;三世史茅,官至尚书、侍中、镇西将军;四世史洽,官至河内太守、司隶校尉;五世史泽,官至左中郎将、上郡太守御史大夫;六世史铉,嗣溧阳侯后改封兰山侯,官至冀州刺史;七世史藻,天下三分,改朝换代,史氏子孙成为溧阳普通百姓。到清朝再次兴旺,清朝时期的史鹤龄从康熙年间入翰林后,其子史夔,其孙史贻直,侄孙史贻谟,曾孙史弈簪,女婿于小谢,外甥于敏中、任兰枝、管干珍相继为翰林,世称海内无第二家。
元(元大一统)郴州麻田史氏始迁祖由溧阳仕宜章教授,传授儒学,四世鸿儒饮柱石,世代诗书传家。族人多分布在史家村,圳头下、上史家村、桐子树下、蓝山等地。在这一支迁徒中失去了先祖灵魂,期望史家族人以我们先祖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先祖的思想品行为榜样。教育儿媳与妯娌(指弟兄的妻子,弟媳或嫂子)要恪守妇道,躬亲内事;嫁娶须择人品,不择名势贫富;邻里族亲要和睦,姻亲要以诚相待,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族人要厚积薄发、勤学苦读、奋发图强、谨身勤业,发展好后要帮助族亲,关爱姻亲,扶贫老弱、助学助业、匡正族室,勿犯嫉妒、诽谤族室、姻亲大忌;生病必须请医生吃药,家贫多勤劳,不要去相信迷信,只要尽礼,尽诚,尽哀就行;朋友相处,要相互切磋琢磨,忠告善道,不要始慎终逆,不要以利害义;绝不能与那年奸诈俗鄙的人来往。如果入仕当官,则应竭尽忠节,以光复祖德,中兴家族为已任。
浙江宁波(四明)史家是续京兆杜陵史家、江苏溧阳史家的南宋望族,故事得从北宋初期讲起,出身世家的叶玉英,祖父是南阳望族叶世儒,后任明州教授,负责当地的文教,一时极负盛名,为宁波当地大儒。叶玉英一生受祖父(叶世儒)的影响极深,是祖父手把手教导出来的。她的所言所行,无不带有北宋儒家文化教化的痕迹,也正因为这番教养,她抚孤教儿。叶世儒十分欣赏溧阳侯后裔史简的才华和儒雅,于是便把心爱的孙女许配给了史简。
叶玉英以官家小姐的身份,许配给当时全是白丁的史家,嫁给史家后极尽孝、勤俭持家、恪守妇道,成就了史家的几世辉煌。具体可查阅笔者写于《千年不衰的家族独门传承揭秘,著名专家学者曾纷纷学习!》文章,一边广大族亲学习和参考。(点击蓝色文字体可阅)南宋的灭亡,宁波史家在政治上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其子孙的社会地位,从上层一下子掉到底层。直至元代中期又开始复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出了5个进士,多个举人。现湖南省60%的史氏族亲都是宁波(四明)支,包括了现在郴州桂阳、永兴、衡阳、常德、醴陵、益阳、长沙等史氏。
俗话说:“南方出相,北方出将”。
宁波史氏与真定史氏这两个溧阳分支就是这句俗话的真实写照。
宁波史家是“一门三相,四世两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影响着整个南宋的朝政;而真定史家却是“一门十二将”,为元代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河北真定史家的始祖,是溧阳侯22世史拱,官至国子祭酒。唐代自溧阳埭头迁河北永清县蕉岱乡。至34世史伦时开始发迹,史伦发迹后积德行善,周济贫困百姓,有被官府和豪强迫为奴隶者,常常出钱将他们赎还。又建私家学校,招来著名学者,养着好多豪侠之士,教习族氏子孙和乡里学子,以侠称于河朔地区。甲子(1144年)北方遇大荒年,史伦发粮食八万石(一千二百万公斤)赈灾救民,百姓赖此都活了下来。为此,四方豪士鸿儒都争归附永清史家。史伦的儿子史成珪,深受父亲的气度和品行,乐善好施。遇大灾年,和父亲一样,将家所存粮食,全部周济贫困百姓。
史成珪长子史秉直(史伦之孙),也就是永清民间所说的“史阁老”。1213年冬十一月,当蒙古大军攻金朝,长驱燕赵之地,经过之处如风行电扫,无人敢敌。山河残破,生灵涂炭,血流成河,永清乡里大为震动。百姓天天提心吊胆,处在水深火热。史秉直叹曰:“世乱如此,我家百口何以自保?”
秉直与胞弟史进道说:“此天威,非人力可当。”兄弟共同秉告母亲,母亲说:“风声如此其盛,我认为应天道,弃金顺之,可得保全你们,应该和乡亲商量。”既听母命,为家族也为了不让更多的百姓无辜遭殃。就带领千余名有胆识的乡亲去蒙古行辕“为民请命”。想通过此,免除由于金蒙两国的战争给无辜百姓带来的苦难。蒙古国王木华黎感其诚恳为民,更加感觉到史秉直在百姓中的地位和威信,就极力动员史秉直加入其蒙古大军。史秉直有三子:天倪、天安、天泽及侄天英、天祥。元代以史天泽为代表的真定史家,是史氏历史上继南宋四明史家之后,又一支以家族团队形成出现的政治上显赫鼎盛的大家族,一个以突出战功为特征的家族集团。俗称:“宋有杨家将,元有史家郎。”
这个家族从1213年史天倪被任命为万户开始,至1262年史天泽主动要求交出兵权的50年里,祖孙四代人中领军万户以上的将军就有12人。在元朝,真定史家“居高爵,食厚禄,显耀于家谱者40人”。其中三品以上高官24人。史天泽出将入相50年,作为一个由蒙族人执政而非皇家的汉族大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就连晚晴曾国藩曾氏家族也是无与伦比的。
部分资料由宁波、溧阳史氏提供,欢迎各地宗亲提供更多有家风家训可研究参考价值的资料,笔者会尽自己所能在这个问题上做更多无偿的事情。本文章是本人一家之言,难免有错谬之处,望各位方家和宗亲在下方留言斧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