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之美分辨一枚铜元的真疑

从文字看真疑,瓷器看底款、字画看落款、古钱看字之神韵,自古皆有。到了现在玩铜元的说,不用看字,不能看字,我不知其依据是什么?

铜元不论用机制还是浇铸仿制(现代仿制品90%以上是浇铸),文字总有走形、损失,尤其浇铸受热张冷缩的影响,面临不扩模文字翻制出来就会变细的结局。而在扩模的过程中,由于现代人的书法造诣以及雕刻精细度(我询问过刻章的朋友,问他关于起笔收笔为何铜元上总是雕不好,他说铜元小,再问你们刻章没有起笔收笔么?答曰:篆体的起笔收笔不明显)远不如清末明初的雕刻师,造成了错误总是免不了的现状。

有泉友提出,雕刻师是外国的,怎么懂中国书法,出败笔是正常的。雕刻师不懂中国书法,但是雕刻的过程是先把国内大师级的书法用纸刻印在钢模上,然后再雕刻,也就是说书法的线条能够完美继承下来。(当时国外雕刻师对线条的把握,我就不用多说了吧)。而国内的修模工,一方面是雕刻,另外一方面,他必须识字,识字就必然有着几十年的书法童子功。当然不否认,有修模修得不好的特例,但我们不能当普遍现象来对待。——这个是从书法大师,到国外雕刻大师,最后可能涉及了国内修模的手工艺大师,文化的传承与继续。

文字出现了不同,分出了优劣,还有泉友说,这是不同的模具,是修模造成的。是无知,还是文化底蕴不够想当然耳,或者我们换个说辞,是找理由为存疑币张本,最后要以疑代真。

1、看小字初步定真疑

这是一枚广东七年二仙,我们可以通过看小字,先来确定真疑。(因为小字更难雕)。

通常的情况下,广东七年二仙,我先看“廣”字,真品笔画清晰,存疑币笔画之间间隙过小且模糊。

看了“廣”,随便把“東”字也看了。“東”字竖勾起笔写的不好,更糟糕的是一横,存疑币写的尤其难看。(東字一横,是主要问题。竖的起笔可以放过。其他笔画,不细扣了)

再看上圈“七”和“国”。存疑币的“七”字竖弯勾收笔没有回峰,真品有回峰。横笔的收笔也不同,存疑币略往下掉,不好看。(竖弯勾的收笔是主要问题,横的收笔可放过)

“国”字存疑币的竖起笔没有出峰,写得太满了,把国字外框给填死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抓主要的“败笔”,次要的不明显的可以放过,一是避免图片的偏差,二是存在修模可能造成的偏差的可能性,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有泉友学会了扣字,但是没有学会抓大放小,导致了误判。

2、细看大字,品味书法之美

广东七年二仙上的大字,一共四个“贰仙铜幣”,我们一个个字过,在过的过程中,一是欣赏书法之美,加深对这枚铜元的理解,同时也为其他铜元上的文字提供一个借鉴,一是通过“美”来再次确定真疑,这是我们一直讲的“以美启真”。

看点一

真品书法之妙:三横,有不同的布局。

书法一共有两个问题,一是用笔,二是结体。这个“贰”字上,我们看到了三横的并列式的出现,欣赏下民国的书法家是如何处理的。

真品三横,第一横露峰起笔(圆笔),第二横藏峰起笔(圆笔),第三横用方笔起笔。在布局上,由于靠中间笔画多而密,第二横采用了由粗到细,让出空间的结构。

我们再看存疑币,第二横露峰起笔有问题吧,一横从头到尾一样粗有问题吧。

看点二

存疑币的工艺:粗细引发的文字结构问题

与上面的短横粗细不同,这里的粗细问题我不确定它的根源,到底是扩模时没有处理好,还是对热胀冷缩的精度控制不够,或者两者兼有。

存疑币的“貝”字整体都粗了,粗而无力,而“戈”的点偏细了。这两处,皆无真品书法的神采。

看点三

真品书法上的回峰处理

存疑币的勾没有回峰,而真品明显存在回峰。关于勾上的扭曲感,我为此特地请教了写书法的,据说,这种扭曲感是书法家故意通过数次调峰造成的,而且这一笔看似随意,其实很难写。可以看下存疑币在勾尖上的形态也与真品存在差异。

这里我很怀疑,从开始存疑币负责扩模的雕刻人员和我一样,不知道这笔到底是什么情况造成的,以为是雕刻师搞错了。

这个“仙”字,我们讲快点。存疑币撇的线条不流畅,第一竖的起笔露峰过尖锐不好看,第三竖的收笔过细。

看点一

真品书法之妙:三竖的排布

“铜”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结构最密的依然是中间,来看下真品如何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

存疑币的三竖,几乎没有太明显的变化,都是直竖,而真品的第一竖是向左略倾斜的,中间一竖是两头粗中间细,而最后一竖与第一竖平行、倾斜。

真品的“铜”字一下子就不呆板了,而且给中间尽量地让出了空间,压抑感少了。所以,书法里说“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宜”。

看点二

存疑币里的败笔

“金”字平提存疑币写的没有力量感,真品如钉。“同”字一勾前,真品有回峰,存疑币没有。这个回峰书法里叫写“搓衄”笔法,是往回走后再勾的。

这幣字写的精彩,精彩在敝的左侧。

看点一

真品匠心独运的结构布局

敝字左点和一竖,在这个字里被处理成了一个单人旁。这个就是书法家的匠心独运之处。反观这枚存疑币,撇字写得这么细弱,明显是没有看出来这个结构。

看点二

存疑币的败笔

竖露峰起笔过于尖锐,败笔。

下面笔画我们就略说了。

“文”存疑币以点代捺收笔不好,“巾”字短竖收笔不好。

以书法之美分辨铜元真疑,是今后会采用的一种主要鉴别方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存疑币的工艺也在不断改进,高仿币几乎不量产,十多年前就听闻只做三枚以内,同模伤在真正收藏品上用武之地越来越小。用书法的神韵来分辨,一合乎收藏的文化底蕴说,二是当下辨识真伪的主要方法,也将是今后的潮流。

了解铜元历史、分辨铜元真伪,这里是关于铜元的课堂。不是拍卖公司,不征收拍品。文中图片部分为网络借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