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课堂革命是要开始了
宁静的课堂革命是要开始了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文|戴晓珍
五一假期里,我心潮澎湃地看完了《教师的挑战》前四章内容,前四章写的都是日本静悄悄的革命下典型的学习共同体课堂案例。本来是希冀在书中学到更多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或者习得一些实操详解,没想到却被一个个案例中那温柔却有力量的倾听、合作所打动,被学生不可思议、灵动的发言所震撼,被师生间尊重、信赖的共同体关系所触动。
宁静的课堂革命
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在序中这样写道:这种宁静的革命,在学习方式上表现为从各自呆坐的学习走向活动性的学习,从习得、记忆、巩固的学习转向探究、反思、表达的学习;在教学的方式上表现为从传递、讲解、评价的教学转向触发、交流、分享的教学。
我所熟悉的课堂风景是这样的:课堂以老师、黑板、讲台、ppt为中心,学生“插秧式”座位整齐划一,教师或根据原定的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或跟随着精美的ppt面面俱到讲授着一课重难点,或和学生进行问答式的环节。ppt上的内容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教师的提问规定了学生回答的内容和方向。长此以往,课堂上举手发言者寥寥,成绩优秀的学生兴趣缺缺,面无表情者呆坐……
这两周,学生们重新回到了以前插秧式的座位,学生之间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互动,看着很多学生呆呆的眼神(一张脸上也只能看到眼睛了),我的内心是沮丧的,突然很怀念上学期的学习共同体课堂。虽然班级里的共同体课堂还没成型,只有“U”字型座位,只有发言模式,只有交流分享顺序。师生、生生还没培养相互倾听的关系,我的倾听还不用心,还没亲近学生、俯下身子,还没耳听八方、完全接纳每一个孩子的想法。
教师的倾听接纳
书中说,“倾听”是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需认识到学生的发言是文中哪些话语所触发,学生的发言是其他儿童的哪些发言所触发,学生的发言同他自身先前的发言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如能从以上三种关系中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发言,那么,就能把每一个发言如同织物一样编织起来。
滨野老师的课堂上,上课铃声一响,老师便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朗读课文,并在段落旁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读完课文后他们同旁边的伙伴交头接耳、交换意见,反反复复地同教科书展开沉默的对话。大概10分钟后,学生开始交流读后感受。我关注到,一个学生说完,其他学生会纷纷回应,真可谓无缝链接,衔接自然。其间,滨野老师会串联,会敦促学生注意,也能解答学生的疑惑。直到下课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想要继续讨论。佐藤学认为,滨野老师良好的教学效果来自于他对每一位儿童的尊重,他的应对是以“倾听”为核心的。滨野老师完整地接纳每个人的想法,他不仅仅拘泥于“好的发言”,而是对所有儿童的发言都寄予信赖和期待,在他看来“任何一个儿童的发言都是精彩的”。
倾听并接纳所有,自由的交流串联着多样丰富的阅读感悟,这就是滨野老师的课给我的感受,或者可以说本书中所有的案例都给我这种感觉。
不可思议的课堂
黑条小学的胜沼老师的二年级国语课《鳄鱼老爷爷的宝贝》,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看来,这课精彩极了,二年级的学生能这么有深度地阅读,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些孩子读一年级时,胜沼老师坐在教室中心上课,他会把情绪不稳定的儿童抱在膝上上课。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密切融洽的师生关系便是从这样的相互关照中生成的。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好像都会在黑板上挂出“巨型教科书”的海报纸,有可能是文章的片段。胜沼老师的课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只见海报纸一挂出,他们就轻声地说出自己的疑问和自己想要讨论的问题。芳雄这个孩子先发制人,他提了他的问题,其他学生也陆续地发问。胜沼老师会走近学生,并把侧耳倾听到的发言填进海报纸上。
我不确定的是这些学生的发言是坐着低声交流呢?还是起立向全班发问?书中只写胜沼老师站在发言儿童的斜侧面,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他会站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倾听。噢,胜沼老师这是把自己当成儿童的代表来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并视若珍宝般重视学生的发言。30分钟后,发言暂告一段落,海报纸上满满当当地填写上了全班学生的疑问和话题,接着全班根据课文,依次对海报纸上填写的内容展开交流讨论。
这本书中的课堂案例各有特点,却同样精彩,每一位普普通通的教师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课堂也许只是宁静的革命中的一粒火种、一簇火苗。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班级,乃至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所有教育人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