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在多抓鱼买书呢?
在多抓鱼上败了5本书,4本我的,1本是儿子的。囤书有的时候是一种癖好,不一定马上读,但却抑制不住想买的冲动。不知不觉在多抓鱼上也买了10多本书了,也发现自己买书习惯在慢慢改变。
以前买书的习惯是:当当>京东,绝版书:孔夫子>淘宝
现在的是习惯是:多抓鱼>当当>京东
理由只有一个:质量不错,价格够便宜。
说了半天,多抓鱼到底是什么?
多抓鱼就是一个二手书经销平台,采用 C2B2C 买断的模式切入二手书交易,用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式,提供了一套二手书定价、回收、清洁翻新,以及再次循环(交易)的服务。
说了白了就是大家可以把自己不想要的书可以卖给多抓鱼,当然收购价格是多抓鱼平台来制定,同时也可以在平台上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
对于想卖二手书的用户来说,可以去孔夫子、闲鱼,但是为了几本书,用户需要拍照,写推荐,还要和买家讨价还价,好不容易成单了,还要打包快递,时间、精力等成本实在有点高。
而图书本身是一个标准化很高的产品,图书的基本信息和价格都可以找到对应的数据。多抓鱼首先将二手书交易的流程简化,复杂的事情交给平台来做,用户要做的只是“扫码-提交-定时间收书-收钱(审核后打钱,通常3-4天)”。
这样极简的流程自然让那些怕麻烦的用户追捧。
统一消毒,曾在孔夫子上买过几次书,书的质量真是参差不齐,很影响阅读体验。多抓鱼很好的处理了这个问题,首先在收购的源头避免品相太差的书籍流入市场,同时所有的书籍又统一消毒,包装,对于有洁癖的人来说的确是个福音。
当然缺点也不少,种类的丰富性不够,多抓鱼回收的书侧重于畅销程度和豆瓣评分高两点,目前回收数目仅限人文、商业、生活、科技四个类目,主动拒绝了很多书籍。对于想收集初版或者绝版书的用户来说多抓鱼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一直比较疑惑为什么多抓鱼一直用公众号作为平台而没有独立开发自己APP,毕竟在自己的APP可做的事情会更多一些,引流、营销活动的自主权更大,不用担心被微信扣一个“诱导分享”的帽子。
也许多抓鱼更希望专注于从产品功能本身出发,专注于服务好用户,让用户用的更爽,从而形成自发的推荐行为。而什么红包、优惠券等常规的裂变手段可能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对于用户本身的价值并不大。
所以,有的时候到底是APP还是公众号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只要你能为用户不断的提供价值,用户就不会离开你。
| 以上言论仅供参考
| 一个非主流产品经理的精神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