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1000个人的好

17年前,导演康洪雷到一个话剧团看一个叫做《爱尔纳·突击》的话剧。演出结束后,激动的康洪雷找到编剧兰晓龙,说自己想把这部话剧拍成电视剧。兰晓龙说:
剧本我两年前就写好了。
两年后,《士兵突击》开播,豆瓣13万网友打出了9.4的高分。《士兵突击》封神的15年里,再也没有一部国产军旅剧能够得到如此高分,这部电视剧甚至成为部队新兵们必看教育片之一,很多人受其影响走入军营。
很多中国人记住了电视剧里笨笨的许三多,这个农村娃没那么多想法,一筐筐背石头修路;因为不知道看哪本书好,就把A到Z的书全看了;专业知识考核,因为不知道重点,就把不在考核范围内的内容也背下来;连队解散,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也按时起床,打扫卫生,自觉训练,甚至还坚持着饭前一支歌的习惯……
爹妈经常用许三多的例子教育王朴石:
你要是有这个劲头还至于一把年纪了还摊煎饼?
乃悟看过一个评论,说许三多的青少年时期不但没有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枯燥的军旅生活也可以帮他戒断一切成瘾性嗜好。
其实这样看问题太片面了。
最近国家各个部门都在推出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措施,比如网游只能周末玩一小时,App必须有青少年模式等等。
星球以前写过,国家的引导方向是好的,青少年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和体育锻炼上,但措施的执行如果过于粗放,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有媒体调查了市面上的App,发现了青少年模式的两个共性问题。
第一是形同虚设,比如只需要把App删掉重装,就能绕过;第二就是没有真正的青少年内容。
乃悟自己试验了一下,发现很多App仅仅是删去了部分功能和内容,这属于堵。中国99%的未成年人都已经接触到互联网了,单单靠堵不是办法。
各大平台里,专属青少年的内容极其匮乏,更新缓慢。比如动画区里,除了天线宝宝、虹猫蓝兔就是巴拉巴拉小魔仙,青少年朋友给这样的青少年模式起了新的名字:
胎教模式。
甚至很多网友说,开启青少年模式之后,就搜索不到外语教程了。怎么,青少年能学巴拉巴拉小魔仙的咒语,不能学外语吗?
这样应付监管的懒惰措施,难怪绝大部分青少年千方百计逃离所谓的“青少年模式”。
《士兵突击》里,乃悟印象最深的就是懒散的老兵问许三多,你每天出操、训练、打扫卫生有什么意义,许三多说:
好好活就是有意义,有意义就是好好活。
他可能说不清楚目标是什么,但他活成了目标的样子。青少年的这个阶段,是需要有人来做许三多的这种笨功夫带路人的。
乃悟测试的互联网公司里,也确实有人在做笨功夫。
9月1日,学生们开学的第一天,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腾讯携手为青少年定制“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覆盖旗下微信、QQ、腾讯视频、腾讯微视、QQ音乐等平台的青少年模式。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里,腾讯将邀请科学家、艺术家、时代楷模等1000位各个领域的优秀代表,给孩子讲科学故事、谈艺术文化和分享成长经历。第一期上线了10位科学家的专场演讲,包括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王志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被《自然》期刊称为“量子鬼才”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等。
这些长辈有的会给孩子们讲蛋白质科学发展历程鲜为人知的故事,有的会讲火星被改造成为第二个地球的可能性,有的可能会带孩子们一起唱歌。每个视频不长,大约就10分钟。
其实腾讯完全可以像同行一样,推出脑残版青少年模式即可,但他们却选了一条难走的路,和1000个各领域领头羊一遍遍磨出青少年感兴趣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青少年不能完全听懂。但乃悟前几天看了媒体对《博物》杂志副主编张辰亮的采访。他说在他小时候,大家一问梦想,都是想成为科学家。现在很少有孩子会有这样的梦想。他之所以不断的科普各种生物知识,录制趣味视频,就是希望:
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孩子们的梦想。
乃悟也看过很多网瘾少年的采访,他们说自己玩网游,看成人内容的目的是证明自己。希望互联网企业和家长们都能行动起来,带着中国青少年们多下一些笨功夫。
毕竟,中国人在很多领域还需要放下手机,证明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