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其人,绝不是你所想象的那个“绣花枕头”!

晏殊被称为“太平宰相”、“富贵词人”、“宰相词人”等,他开创了北宋婉约派词风的先河。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变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但要了解此句诗的意思,必须先了解他这个人。

我们从小时到成年看惯了他的很多作品,尤其一些女性都被他那婉转绮丽文风所折服,以为他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甚至有“风一吹就会倒”的错觉,惹人怜爱!记得,我老师曾说过,他在官场上有此成就,只不过凭着他过人文采而已;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他也绝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绣花枕头”。

晏殊自小就被称为“神童”,他在14岁时就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第一次进殿面试他就呈现过人胆识,面对众生考生不为气势所慑,毫无畏惧,笔走龙蛇,酣畅淋漓,率先答完,此“神童”绝非浪得虚名。

因而,受到宋真宗的嘉赏,赐同进士出身;从此,走上了官场,最后官拜宰相。他在政治上也是颇有建树的,绝不是个“绣花枕头”似的摆设,只不过是他的文名超过了他的政声:

真宗死,命章献明肃太后权掌国事,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单独见太后奏事,一时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后垂帘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见,议遂定,这一建议,对稳定当时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说他是”太平宰相“,但这个太平环境也是要靠他来营造的,天上也绝不会掉馅饼!

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时任宰相兼枢密使,建议仁宗罢监军,不要以阵图授诸将,使得诸将对敌时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还建议整顿财赋制度。这些建议均被仁宗采纳,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终于使元昊俯首听命。 一个文官,对于军事还有如此胆识与见解令人敬佩,你还能说他是个“绣花枕头"吗?

而且他还喜欢奖掖人才,欧阳修、范仲淹、富弼等人皆出此他门下;但他为人率真刚毅,他曾在玉清宫怒以朝笏撞折侍从的门牙,体现他金刚怒目的一面,虽深得真宗、仁宗信任,但因为他的勇猛也得罪了不少达官显贵,所以宦海多次浮沉,有时也深感力不从心,出现倦怠的情况。

他外刚内柔,很难想像一个火爆性格下面,隐藏着一个颗多愁善感的心。他的词,吸收了南唐“花间派”和冯延巳的典雅流丽词风,开创北宋婉约词风,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他擅长小令,清醒中带着感伤,令人回味哲思。比如这句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选自《浣溪沙》,字面意思为:

无可奈何中,看着那些花在风中飘落;那飞回来的燕子,好像不知在哪里见过。

写景状物,不过为了抒情。作者写这首词,当然不是为了写那些花花鸟鸟,也不仅仅是一首伤春之作,而是想说:你看,再美的花也会有凋谢的一天;再美好的事物,也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

在我们惆怅无绪时,却又欣喜地发现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飞了回来,但这只能聊以自慰,毕竟美好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最多只会是类似的出现罢了。

这句诗虽然读起来,让人神伤,但是我们可以反其意而用之:正因为美人或者美好的事物),总是犹如昙花一现,在一起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所以我们就当倍加珍惜眼前人(事物)。比如亲情,我们总会想到这句: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尽孝也要趁早。

所以晏殊其人,外刚内敛,既有文才也有武略,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就是一个”绣花枕头“。

参考文献:林东海主编《文白对照二十五史分类传记 文学家传》: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

孙望 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 》(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