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柜是什么

​根据希伯来圣经,约柜是在以色列人逃离埃及之后在西奈沙漠露营时建造的。希伯来圣经没有说明他们什么时候逃离埃及,而且学者们之间有过关于埃及人是否有人逃离的争论。当公元前587年巴比伦人征服耶路撒冷时,约柜就消失了

根据希伯来圣经,约柜有许多看似神奇的力量。在一个故事中,约旦河停止流动并保持静止,而一群载着方舟的祭司越过河流。其他故事描述了以色列人如何将约柜带入战场,约柜的力量帮助以色列人击败他们的敌人。

而当约柜被非利士人捕获时,肿瘤和疾病的爆发折磨着他们,迫使非利士人将约柜归还以色列人。一些故事描述了如何触摸约柜或看到它内部的人会死亡。

约柜里面放着刻了十诫的两块石头板子、一根摩西的哥哥亚伦曾经用过的发芽的手杖、一个用金子作成的罐子,里面装着预表基督的隐藏的吗哪。

有两个圣经故事描述了约柜的建造。第一个也是最着名的版本出现在出埃及记中,描述了如何使用大量的黄金来建造约柜。“申命记”中的第二个版本简要描述了用木头制成的约柜的结构。

一位现代艺术家想象着约柜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精心制作的约柜

在“出埃及记”中讲述的约柜建造的故事,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上帝命令摩西告诉以色列人用木头和金子建造一个约柜。

“让他们制作一个金合欢木柜,尺寸分别是: 两个半肘[1.1米]长,一肘半[0.7米]宽,一肘半[0.7米]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要用纯金来覆盖它。

用金合欢木和金制成的杆用于运载约柜,两个基路伯(天使)用金雕刻并放在约柜的盖子上。“基路伯要将翅膀向上展开,遮盖住它们的盖子。要彼此面对,朝着对面望去。”刻有十诫的石板放在约柜内。

希伯来圣经指示将约柜放在一个可移动的圣殿内,称为会幕。在帐幕内设置了阻止人们观看约柜的窗帘,并在窗帘前放置了一个祭坛和香炉。香是由波斯树脂和乳香制成的,并且在早晨和日落时被摩西的兄弟亚伦和他的儿子们焚祭。

根据希伯来圣经的说法,上帝选择了一个名叫Bezalel的人来建造位于会幕内的约柜和设施。“我用上帝的灵,智慧,知识和各种技能,用金,银,铜制作、切割和镶嵌在木头上工作,并从事各种工艺品。希伯来圣经说,Oholiab被上帝选为Bezalel的助手,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帮助他们。

在所罗门王统治期间,希伯来圣经说,第一座圣殿是犹太教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在耶路撒冷建造的,约柜是放在一个用金子覆盖的内部圣所。

有多个约柜?

可能有多个约柜可以在相同或不同的时间使用。

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宗教教授Tudor Parfitt说:“在以色列人的所有宗教事务完全集中在首都耶路撒冷之前,曾经有过不同种类的约柜”。关于约柜的广泛研究,在他的书“失落的约柜:解决传说中的圣经约柜的2500年之谜”(Harper Collins,2008)中写道。

Parfitt写道,这些早期的约柜是“简单的木制容器”,在以色列的崇拜集中在耶路撒冷之后,这个故事可能已经被重新描述为描述一个由黄金制成的约柜。

这张浅浮雕图像显示了正在运载的契约方舟,来自法国的奥赫大教堂。新翻译的希伯来文本声称要揭示所罗门王殿

约柜的流浪

不知道第一圣殿被巴比伦人摧毁后约柜发生了什么事。据马加比书记载,约柜被先知耶利米隐藏在尼泊山的洞穴中,他说“这个地方将一直未知,直到上帝再次将他的人聚集在一起并表现出他的怜悯。”

另一个故事讲述了约柜是如何被带到埃塞俄比亚的,现在是阿克苏姆的锡安圣母玛利亚教堂。据说,只有约柜的守护者被允许观看这个约柜,但是Live Science最近报道说,一位名叫爱德华尤伦道夫的学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看到了约柜,发现它不是原来的约柜。

Parfitt在他的书中提到了很多其他的约柜流浪故事。有关于如何隐藏在耶路撒冷,麦加市甚至新几内亚附近的故事。

一篇名为“ 船只的论述 ”的文章说,约柜“直到大卫弥赛亚的儿子降临的那一天才会被揭露......”。

约柜赐予食物

根据《 出埃及记 》第16章记载,吗哪出现于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个月的15日,当时 摩西 领以色列人到达 以琳 和 西乃 之间的汛的旷野没有东西吃,于是以色列人向摩西抱怨快要饿死。 耶和华 于是应许摩西将要赐食物予以色列人。当天晚上,耶和华开始降吗哪

给他们吃,从那一天开始,以色列民一连吃了40年,从不间断。通常会一连降六天,只是在 安息日 停降一日,让百姓遵守安息日,因此第六天所降的,会是双倍分量。头五天所降的,必须即日吃完,否则留到早上,便会生虫变臭;第六天所降的,则可留至第二天也不变坏。直到 约书亚 带领百姓过了约但河,到达 迦南 地,并且吃了迦南地的出产之后,才停止降下。

吗哪夜间随着露水降在营中,是有如白霜的小圆物。形状彷佛芫荽子,又好像珍珠,是白色的。以色列人把吗哪收起来,或用磨推,或用臼捣,煮在锅中,又做成饼,滋味好像新油。

这是上帝所降之物,以色列人把这东西叫“吗哪”。(希伯来文,意为“这是什么?”)他们吃“吗哪”达四十年,直到进入迦南(今巴勒斯坦)境内。上帝见这里食物丰富,就不再降下“吗哪”。于是,教会中现在便惯用'吗哪'来比喻'精神食粮',更贴切的说,应该是'灵魂的粮食',那就是每天都要读《圣经》、祷告,作为我们一天力量的来源。而用'吃吗哪'这样的形容,可以更具体地让基督徒自省是否'每天'来支取信仰的真实力量,也提醒基督徒,上帝依然每天关心、照料我们,一如数千年前按时降下吗哪供应他的百姓一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