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的成功秘诀:职业化写作训练,是写作学习者的创作指南
职业化的训练不能让你成为天才,但是它可以让你在通往天才的路上,变得更容易、更方便一些。
严歌苓过去认为,作家要靠百分之七十的天赋,百分之三十的努力。后来她改变了想法:作家百分之五十是靠天赋,然后要加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
因为严歌苓本人就是职业写作训练的受益者。她曾考上哥伦比亚大学在芝加哥一个私立艺术学校,在这里,她接受了非常科学的写作训练方法。
她觉得,自己写的小说之所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学校的写作训练是有关的,而这种写小说的训练在美国是独一家的。
艾丽斯·马蒂森,就是其中一员,一位22年写作课导师。除此外,她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曾获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小推车奖等。
她在《写作课》这本书中,分享了针对小说写作的经验和建议,其中所有建议都来自对学生具体创作案例以及文坛巨匠经典作品的深入剖析。
这些分享,或许能让你对小说写作有更深的理解,也能帮助你在写作这条路上找到明确自己的方向,走适合自己的路。
今天,小驴想和大家分享关于长篇小说的认识。
如果你有看长篇小说,一定很讨厌这两种情况:一是挖了坑不填的,即小说写了一半就不写了;二是情节很混乱,让你不知所云的,以至于恨不得上手自己来填坑。
那么如果真的让你来填坑,你会怎么填呢?
先构思主要情节
马蒂森在《写作课》中说,她认为一般作家都会先构思主要情节,比如一桩罪案、一场谋杀等。接下来便是两种选择,一是以主要情节为原点,想象它能引发怎样的次要情节;二是以主要情节为终点,想想什么样的次要情节能导致这种结局。
以第二种为例,《无声告白》的开头就是把故事结局前置,“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接下来的情节都是围绕莉迪亚死因展开,且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作为读者的我们,可能就会想,为什么迪莉娅死了,她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们不知道,等等。带着这份好奇心,我们才会有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
预防小说写不下去
我们写一份报告前,会先搜集信息、调查等等,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