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二十九) 2024-06-20 03:24:48 卷面书写(5分)【岁月如歌·卷首语】(4分)1.在(yōu)(1)远的时光隧道里,我们路过了一个个“驿站”。镌刻在时光里的懵懂岁月告诉我们,每一个“驿站”既意味着结束,也是一段新(zhēng)(2)程的开始因此,不必失落,更无需(chàng)(3)惘,生命的精彩在于不断地探索和不(xiè)(4)地追求。【古诗文漫步】(11分)2.分门别类辑诗文。古韵诗文,有声有色,下面是某同学以“声色诗文”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 3.寻章摘句游瓯越。根据内容,为下面三个景点选出相应的古诗。(3分)(1)文成百丈( )(2)乐清谢公岭( )(3)洞头望海楼( )A.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B.悬崖峭壁使人惊,百斛长空抛水晶。六月不辞飞霜雪,三冬更有怒雷鸣。C.着屐登山客,历尽云霞天壁。屐痕犹在白云中,峰回路转,千古无人识。【君子自强不息】(28分)⊙请你来完成“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记录单 【小说天地】(20分)⊙按照合适的方法阅读小说,你一定能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沼泽地【日本】芥川龙之介①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地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因此说“发现”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对一般参观的人来说,恐怕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的吧。②然而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土墙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某种癣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面前,一面对它玩味,一面不由得心里冒出这样的疑问。③我越看越感到这幅画里蕴蓄着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画得那么精细,甚至使人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踏上去扑哧一声,会没过脚脖子。我在这幅小油画上找到了试图敏锐地捕捉大自然的那个凄惨的艺术家的形象。正如从所有优秀的艺术品中感受到的一样,那片黄色的沼泽地上的草木也使我产生了恍惚的悲壮的激情。说实在的,挂在同一会场上的大大小小、各种风格的绘画当中,没有一幅给人的印象强烈得足以和这幅小小的油画相抗衡。④“很欣赏它呢!”有人边说边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觉得恰似心里的什么东西被惊吓掉了,就猛地回过头来。⑤“怎么样,这幅画?”对方一边悠然自得地说着,一边朝着《沼泽地》这幅画努了努他那刚刚刮过的下巴。他是一家报纸的美术记者,向来以“消息灵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着时新的淡褐色西装。⑥这个记者以前曾经给过我一两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强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⑦“杰作吗?这可有意思啦。”记者捧腹大笑。⑧大概是被他这声音惊动了吧,附近看画的两三个人不约而同地朝这边望了望。我越发不痛快了。⑨“真有意思。这幅画本来不是会员画的。可是因为作者本人曾反复念非要拿到这儿来展出不可,经他的遗族央求审查员,好容易才得以挂在这个角落里。”⑩“遗族?那么画这幅画的人已经故去了吗?”11“死了。其实他生前就等于死了。”12终于,好奇心战胜了我对这个记者的反感我问道:“为什么呢?”13“这个画家老早就疯了。”14“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疯着的吗?”15“当然喽。要不是疯子,谁会画出这种颜色的画呢?可你还在欣赏,说它是杰作哩,这可太有趣啦!”16记者又得意洋洋地放声大笑,他大概料想我会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进一步,想使我对他的鉴赏力的优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这两个指望都落空了。因为他的话音未落,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感情,像难以描述的波澜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十分郑重地重新凝视这幅《沼泽地》。我在这张小小画布上再一次看到了为可怕的焦躁与不安所折磨的艺术家痛苦的形象。17“不过,听说他好像是因为不能随心所欲地作画才发疯的呢。要说可取嘛,这一点倒是可取的。”18记者露出爽快的样子,几乎是高兴地微笑着,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第三次审视这幅忧郁的画。【乙】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本身一般……19“是杰作。”我盯着记者的脸,斩钉截铁地重复了一遍。(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12.阅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的推进过程”。根据文章,补全表格。(4分) “我”赏画的过程 (1)________ “我”欣赏画作,联想到踏上去时脚底下的感觉 “我”被记者询问对画的评价,“我”认为是杰作,记者听后捧腹大笑。 “我”从记者口中得知这画得以展出的过程,并听闻画家生前就等于死了。 (4)________ “我”的心理反应 “我”心生疑问。 (2)________ “我”越发不痛快 (3)________ 我浑身奇怪地打着寒战。 13.阅读小说要关注“语言的精妙之处”。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4分)(1)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踏上去扑哧一声,会没过脚脖子。(画本无声,结合前后文说说“扑哧”这一拟声词的表达效果)(2分)(2)这就是无名的艺术家——我们当中的一个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从人世间换到的惟一报偿!(“报偿”指以财物酬答人,结合全文说说“报偿”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4.阅读小说要关注“细节的呼应之处”。【甲】【乙】均是“我”见《沼泽地》之后所呈现的画面,但描述却不尽相同,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4分)【甲】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土墙一般晦暗的黄色。【乙】画面上,在阴沉沉的天与水之间,潮湿的黄土色的芦苇、白杨和无花果树,长得那么生气蓬勃,宛如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本身一般……15.阅读小说要关注“作者的创作意图”。一幅被人不屑一顾的《沼泽地》,作者借“我”之口称赞其为 “杰作”。结合文章内容和阅读体验说说我们该如何欣赏“杰作”。(8分)【思辨园地】(12分)有所畏惧郭庆晨①在对待“畏惧”的问题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无所畏惧”,一种是“有所畏惧”。年轻的时候,听到的多是对无所畏惧的推崇,加之年轻气盛,便总有一种大无畏的劲头。待过了知天命之年,身上的锐气消减,有些事就不免畏首畏尾、怕这怕那。经历了这两种说法的打架,心里常常会画魂:是无所畏惧对,还是有所畏惧对?琢磨的结果是:人当有所畏惧。②自古以来,圣人们就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生在世,就需要有所敬畏。也就是说,要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守,知道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孔子就曾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荀子则认为“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他们不但指明了敬畏的对象,而且把有无敬畏精神视为“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由此可见,有所敬畏对于人们在世上安身立命的重要程度。③有所畏惧能够使人严于律己、谨慎为官、堂堂做人。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大守,上任途中经过冒邑。冒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④南宋高宗时的进士王十朋,在46岁那年才中举当官。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不欺室”,并将《书不欺室》诗作为座右铭。曰:“室明室暗两何疑,方寸长存不可欺。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自家知。”正因为他“畏鬼神”“畏自家”,为官十几年,倾心尽力为百姓造福,被当地百姓视为清官,好官、为民之官而念念不忘。⑤清雍正年间的官员叶存仁似乎得了王十朋的真传。他先后在淮阳、浙东、安徽、河南等地为官三十余载,始终甘于淡泊,毫不苟取。有一次,他在离任时,为他送行的船迟迟不肯起锚。原来是僚属们为遮人耳目,直到明月高挂时才把赠送的礼物送到。叶存仁见状,当即赋诗一首:“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已知。”怎么送来的、怎么载回去,真正是分毫不沾。叶存仁与王十朋一样,觉得干见不得人的事情不要说无法面对神灵,无法面对他人,首先自己这关就过不去。无所畏惧者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即“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结果怎么样?时间不长,何进就身首异处了。杀他的人正是十常恃,这是恃权而无恐。⑦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所仰仗者,一是赤免宝马,一是方天画戟。所以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可是,在白门楼,他的赤兔马和方天画戟相继被不满于他的部下偷走,降了曹操,他本人也因为失去了坐骑和武器被捕,成了曹操的阶下囚,最后被缢死。这是恃器而无恐。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敬畏、自知自律常与成功为伍。这是因为,无所敬畏的人不懂得人并不能主宰一切,需要敬重“神灵”、敬重自然、敬重百姓的道理。既然违背了客观规律,所谓的“无所畏惧”也就只能是盲目的“无畏”,顶多也就是蛮勇罢了。这跟真正意义上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相去甚远,不能同日而语。(选自《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16.如果你是《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一书的编者,你会把本文放到下面哪个版块?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A.理性精神 B.坚守良知17.请模仿第⑦段的形式,在第⑧段再写一个《三国演义》中“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的事例做论据。(3分)18.作者认为“无所畏惧”和“大无畏精神”相去甚远,你是否赞同?请联系实际生活,说说你的理解。(6分)19.写作(60分) 小瓯在参观某校园时看到了右图雕像,他驻足观赏,颇有感触。你看到这座雕像后会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写作建议】你可以以雕像为触发点,叙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发挥联想与想象,创写故事;还可以提炼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2021年中考模拟试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岁月如歌】1.(4分,每空1分,书写有误不得分)(1)幽(2)征(3)怅(4)懈【古诗文漫步】2.(改为7分,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第(3)小题不给分)(1)而无车马喧(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半江瑟瑟半江红(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风掣红旗冻不翻3.(3分,每空1分)(1)B(2)C(3)A【君子自强不息】4.(4分,每空一分)(1)以……为耻(2)粗略地阅读(3)出使(4)答应:允许5.(每小题2分,说出意思与语气1分,结合内容分析人物1分)示例:(1)“安……乎”是指“怎么能……呢”,加强了反问的语气。班超认为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张骞出使新疆,立功封候,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表达了班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期望。(2)“必”是“一定”的意思,语气坚决,终军希望得到一根长绳子,一定捆住南越王把他弄到朝廷来,表达了终军主动担当重任,建功报国的信心和决心。6.(3分,能自主选择角度,结合诗句描绘画面,领会诗歌画面和诗人情感。)示例:A.诗人登上燕台眺望,听见汉将兵营吹笳击鼓,喧声重重,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氛围,也领略军营军威赫然,远道而来的诗人不禁感到震惊。B.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在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雪光、曙光相应,白、银、红、黑等多色交织,景象肃穆,壮伟异常,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7.(2分,一空一分,书写有误不得分)A.三军可夺帅也 B.含生而取义者也8.(5分,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分析各2分,分析诗人情感1分)示例:选A,分析:班超少有大志,面对质疑,不改志向,终于实现自己壮志,“后立功西域,封为定远侯,邑千户”。终军为了维护国家安定统一,挺身而出,立志要捆住南越王把他送到朝廷来。班超和终军用自己的事迹行动证明君子要志存高远,自信自立。祖咏望见边地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意气昂扬的汉将兵营,不禁联想到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选B,分析:班超愿意效仿傅介子、张骞出使西域,为国立功。终军为了护国家安定统一,自请出使南越。班超和终军用自己的事迹行动告诉我们君子不计生死,心怀家国,舍生取义。祖咏望见边地之地的壮丽景色和意气昂扬的汉将兵营,不禁联想到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为保家卫国,愿投身疆场,舍生忘死。9.(10分,语言表达5分,内容5分。围绕材料合理阐述“君子逆行,知难而上”的内涵,能体现演讲词的一些特点,如具有针对性、感染力、说服力,观点鲜明、态度明确、思路清晰。)示例一:从接到命令那一刻起,他们没有犹豫,没有杂念,毅然决然地向着炽热的山火扑上去,只因为他们披着那一身橙红,只因为他们选择了“逆行”。2019年三月四川凉山木里“3·30”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不幸牺牲,远去的救火英雄们,用热血书写责任担当,用生命谱写奉献赞歌。他们,是和平时代的“最美逆行者”!示例二:在每一个跃然纸上的文字、图片间,都隐藏着一群逆行者所感悟的灵动而鲜活的故事。记者也是事故面前的“逆行者”。2019年8月10日,强风暴雨下,台州全媒体记者纷纷冲向台风报道第一线,向公众传递台风现场和说明受灾情况。他们都在这个宿命中,寻找内心的牵挂,完成自己的使命。示例三:愈是艰难险阻,愈显担当作为。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同寻常。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炎疫情面前,我们身边有很多人选择“逆行”。大年初一,19名出征武汉的温州医护人员与浙江省其他地区135名医护人员集合,一同出征武汉。在人们纷纷避让不及的时候,他们逆行的身影是最美的风景线,是寒冷冬日里的一股暖流。【名著阅读】10.(4分)(1)D;(2)B;(3)C;(4)A(每个选项1分)11.(6分30星标好友(1分);B或C理由(2分)示例:B.杜少卿性格豪放狂傲,淡薄功名,朝廷征辟他做官,他装病拒绝出仕;他为人慷慨,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与无私的帮助,甚至散尽家产也毫不在意;他不顾封建社会礼法的束缚,以平等身份对待妻子,反对纳妾,与妻子携手游山饮酒,毫不在意别人异样的目光。所以杜少卿是真儒名贤,这样的人势必是吴敬梓所欣赏的,会成为他的星标好友。C.鲍文卿替素不相识被朋友连累的向知县求情,向知县封五百两银子谢他,他一厘不受;鲍文卿收生活贫困的倪老爹的儿子倪廷喜为义子,教他读书管理戏班,给他娶妻;两个书办请鲍文卿在向老爷面前替犯事的人求情,并许诺赠银五百两,鲍文拜断然拒绝。所以,鲍文卿虽为戏子,身份卑微,但有善良行义的品行,其行为举止胜过许多读书人。这样的人势必是吴敬梓所欣赏的,会成为他的星标好友。黑名单(1分):A或D理由(2分):A.权勿用考了三十多年,连个秀才都不曾考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便是他的歌诀。但当他的几百钱被杨老六拿去赌输掉的时候却气得眼睁睁,敢怒而不敢言。后因奸拐过尼姑事发而被官差抓走,可笑至极。权勿用即全无用,吴敬梓极尽讽刺之力塑造此人形象,表达了对此类人的厌恶,所以他会被吴敬梓拉进黑名单。D.匡超人本是一个事亲孝顺,勤劳好学的农村青年,遇到了马二先生后受其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名士”的影响,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他巧妙周旋其间,钻取功名,忘恩负义,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吴敬梓塑造此人形象,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毒害,表达了对此类人的厌恶,所以他会被吴敬梓拉进黑名单。(判断正确,得1分;星标好友和黑名单的理由,能写出一件与该人物相关的情节井给出赞赏或厌恶的明确情感态度即可得2分。)【小说天地】12.(4分)(1)“我”发现一幅置身角落,画框简陋,色彩混浊暗的名为《沼泽地》的画。(1分)(2)“我”感到一股可怕的力量(或“我”产生恍惚的悲壮的激情。)(1分)(3)“我”肃然起敬。(或“我”的好奇心战胜了对记者的反感。)(1分)(4)“我”得知画家生前因无法随心所欲地作画而发疯(1分)13.(4分)(1)“扑哧”是我联想出来的踩在画中沼泽地里发出的声音,可见《沼泽地》画得非常精细,“我”被这幅画深深吸引,沉浸其中。作者通过这一想象极大地表现了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2分)(2)画家牺牲了生命创作的画得到的只是记者的否定和嘲笑,“报偿”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记者这类无知的人的嘲讽,以及对画家受到不公对待的同情和愤慨。(2分)14.4分(改为5分)【甲】句是“我”初见《沼泽地》时看到的画中图景,“我”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去呈现郁郁葱葱的草木,为此我心生疑惑。(2分)【乙】句是“我”第三次审视《沼泽地》时看到的画中图景,此时看到的不仅是充满生命力的画面,更看到了一个画家对艺术的执著,更是对画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的赞扬。(2分)同时,这样反复写画中图景的细节,也是一种行文上的呼应,加深了文章的立意。(1分)15.(8分)面对一幅由不知名的画家创作的《沼泽地》,记者欣赏不到它的精细之处,领略不了画作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并且对画家为画而疯,为画而死的表现,报以否定和嘲笑的态度,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态度;而“我”在欣赏《沼泽地》时,被画作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深地吸引,并且“我”得知画家的经历后,内心因画家对绘画的执着追求而受到极大的震撼,像“我”这样的人却是少数。欣赏同样的一幅画作,记者不屑一顾,而“我”却认为是一幅“杰作”,只因记者带着世俗的眼光去欣赏,而“我”是从真正的艺术品质去欣赏。这也告诉我们,欣赏艺术或者评价一个人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不能世俗,而应该关注这背后凝聚的价值,这样才能欣赏到世间的“杰作”。【思辨园地】16.(3分)示例:A.理性精神。拥有理性精神的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所以会有所畏惧,严于律己,谨慎为官,任何时候都能抵挡诱惑。而缺乏理性精神的人,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最终变得无所畏惧,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放在“理性精神”板块,能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比较二者的不同,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示例:B.坚守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生在世,需要有所敬畏。要乘持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守,要求我们坚守良知,严于律己,堂堂正正做人,任何时候都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失去了良知的人,就失去了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操守,无所畏惧。放在“坚守良知“板块,可以让读者对作者观点更加明晰。17.(3分)示例1:袁绍仗着自己势力强大,兵马众多,不听沮授打持久战消耗曹操粮草来取胜的建议,硬是发兵攻打曹操。当出现战机时,袁绍又不听许攸夜袭许昌,端了曹操的老巢的劝谏,还怀疑许攸与曹操有勾结,欲治他的罪。许攸因此投靠了曹操,向曹操献计烧了乌巢。最终袁绍军大败,这就是他有恃无恐,不听劝谏的后果。这是恃势而无恐示例2:马谡死读兵书,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置之死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街亭一失,不但暴露出自己“教条军事家”的面目,也损害了诸葛亮“善于用人”的美名。这是恃书而无恐。(能写出情节具体的三国事例并作总结即可得满分。情节过分简略,酌情扣分。)18.(6分)赞同。本文提到的“无所畏惧”指的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最终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所谓的“无所畏惧“是对自己没有准确的认知,是一种盲目自大的表现。而“大无畏精神”,指的是在困难、艰险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英勇精神。这二者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在这次疫情期间前往武汉支援前线的医护人员们,面对肆虐的病毒,他们仍义无反顾,在他们身上,就有着大无畏精神。他们也做了充分的保护措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抗击疫情,所以他们绝不是盲目的无所畏惧。19.(60分)评分细则:略。 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