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无钴电池的樱桃猫量产,对动力电池行业意味着什么?
一直以来,钴元素由于稀有,地理位置分布不均且价格昂贵等原因,被业内称之为“钴奶奶”,摆脱钴元素束缚也是所有动力电池企业共同发力的方向。
如今无钴电池让外界摆脱了对钴元素的依赖的同时,带来了优质的产品性能,引导行业向一个全新的方向迈进。于己于人,都意义重大。
能量密度170Wh/kg
要了解无钴电池的威力,樱桃猫的产品性能最具说服力。
无钴电池发布于2019年,蜂巢能源仅用了不到3年时间量产,也表明其技术积累之深厚。
资料显示,本次量产装车的无钴电池包的总电量82.5KWh,系统能量密度170Wh/kg,这个数据是目前业内的前端水平。对比看来,小鹏P7的能量密度是170Wh/kg,比亚迪汉EV是140Wh/kg。
蜂巢能源介绍,安全测试是该无钴电池的重中之重,包括底部球击、踩踏、锤击、侧柱碰、电池包、内部冷却液泄漏、电化学腐蚀、碎石冲击等,蜂巢都做了严格的试验来满足要求。
在业内头疼的低温性能上。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也有了针对性突破,其快充倍率提升到1.6c,30分钟内可充至80%。
蜂巢无钴电芯循环寿命可达3000次以上,能通过150℃的热箱测试和140%SOC的过充测试,并拥有多项国际标准认证。
官方数据显示,樱桃猫常温工况下续航超600公里以上,;5秒内可实现整车百公里加速;防水性能达到IP67;低温情况下,能量保持率高,加热速度快。
樱桃猫是在无钴状态下达到业内的主流数据。这意味着它拥有更低的成本。
产能规划国内国际双线并行
蜂巢官方介绍,无钴电池的产品规划上共推出H平台和E平台共4款产品, 覆盖从A00到B+级的所有车型上,支持续航可满足从400km到800km。
H平台涵盖115Ah和155Ah两个规格,采用单晶4.3V正极,单体能量密度达240Wh/kg,成本较811低10%,安全性能较811提升,目前115Ah产品已经量产装车。
在此基础上,蜂巢还规划了H Plus产品,规格为157Ah,采用单晶4.35V正极,单体能量密度达250Wh/kg,成本较811低15%,提升快充倍率至1.6C,预计将在2023实现SOP。
E平台产品规格为115 Ah,采用低镍无钴正极材料,成本和安全性都与LFP接近,而其能量密度220Wh/kg则比LFP更具优势,将于2023实现SOP。
根据蜂巢能源CEO杨红新介绍,目前长城汽车已经确定了两款搭载无钴电池的车型,分别是欧拉和沙龙品牌;此外,吉利商用车一款皮卡也将会搭载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另有两家新势力企业也在积极沟通中。
不仅中国品牌,日本和德国也有几家车企也对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表达了浓厚的兴趣,在积极测评中。
为了跟上快速迭代的市场需求,蜂巢能源在产能上也在大步向前。采取国内、国际双线并行的战略思路。在国内聚焦长三角、华南和西南三大区域。生产基地包括四川遂宁、浙江湖州,安徽马鞍山、南京溧水;在德国斥资20亿欧元建设欧洲工厂,预计2025年全球总产能将突破200GWh。
无钴电池带领中国动力电池跃迁
相关资料显示,全球钴资源储量目为710万吨,而中国钴储量约为8万吨,仅占全球储量的1%左右。国内动力电池的钴元素大部分需要进口,成本高昂。无论是对钴元素的依赖还是对进口的依赖,都让中国在电动汽车的供应链上游太过被动。
摆脱钴元素依赖成了业内共识。无论宁德时代的钠电池还是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本质都是为了摆脱对钴元素的依赖。
作为率先躬身入局的选手,蜂巢能源在这方面的持续投入终于迎来结果。它率先打破僵局,将钴元素装车量产,也将行业引向无钴时代。
翻看蜂巢能源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其成功秘诀。
2018年,蜂巢能源就开始投入研发无钴电池;2019年7月,蜂巢能源发布无钴材料;2020年9月,蜂巢能源在北京车展发布无钴电池两大产品平台;2021年7月,蜂巢能源无钴电池首款产品正式量产下线。
蜂巢能源透露,这些年,其在无钴电池项目上,累计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经费,1200余名研发人员,120名材料、电芯专家。
蜂巢能源此次亮剑,向全球市场彰显了中国在动力电池上的硬实力。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一直都活跃在市场主流。如果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埃安的弹匣电池是在装配工艺上提升电池性能。
那蜂巢能源的无钴电池则从根本性的材料性能上取得突破。让电池的性能突破彻底拉升到一个新的维度。
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企业不断发力,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将沿着日本-韩国-中国的路线演变。
笔者认为,蜂巢能源无钴电池的量产,标志着动力电池产业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整个行业向无钴化迈进,续航、安全、成本、充电等各种性能都将随着无钴电池的到来进一步提升。